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0月间,我地修建了一家灰沙砖厂,生产出一种优质建筑新材料。我认为是条新闻,便去拍了一张新闻照片送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看了说可以,答应发表,但久不见报。后来,我问到这张照片的命运,编辑说,要这个厂先登广告,再发新闻照片,如果先发了照片,厂  相似文献   

2.
我热爱   我痛恨   我离开 应该说,进入媒体行业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之一。 我是1996年6月被招聘到陕西一家报纸 Q 报的。这张报纸,给我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感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真切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 初到 Q报时,我在文艺部当了一年多的副刊编辑。尽管编辑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和这样一个人: 大学毕业,我从外省被分配到中央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我第一次进办公室时,看见坐着一位中年女编辑,穿着打扮不洋不土,言谈举止一派淑女风度,加之模样长得美如天仙,看着她实在是赏心悦目,美啊!说实在的,连我这个小青年对她都有点动心.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到一家新闻单位办事,一位编辑对我说:编辑难当啊!随后给我看了一些来稿。映入我眼帘的是:写稿不用方格纸;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还有涂改得很乱的,……  相似文献   

5.
记得我刚当夜班编辑不久,因为处理一条市里召开会议的稿件出现失误,导致在报纸上发了更正。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位老编辑找我谈心,他说:“办好一张报纸,编辑是非常重要的。编辑是个人劳动,也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劳动。编辑经过对稿件和版面的深加工和创造,把一张漂亮的报纸奉献  相似文献   

6.
1990年冬天,我采写的《嵩县树仁村有60%以上的农户用上节柴灶》一稿,先后被县广播站、洛阳人民广播电台和省电台采用。不少人夸我有出息,并说:“咱村上电台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但也有人说:“他一定认识编辑,不然那小子连初中……”遇到有人询问,我总是郑重其事地说:“真的,我不认识编辑!”前几年由于家里穷,我初中未毕业就被迫离校务农。后来经人介绍到外地一家煤矿干活。去年8月,我在矿上听到了一则家乡新闻,广播的那个村和俺村同属一乡。千里之外听到乡音,使我激动得久久难以平静,别人能写出家乡的新鲜事在电台广  相似文献   

7.
我常为报纸刊物写稿,也不断有章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出来:于是,有好心的同事问我:“你认识编辑吗?”我回答说:“不认识:”又问:“听说不认识编辑,稿子不好登吧?”我说:“登我章的那些报刊的编辑我都不认识:”比如年初,我写了一篇《拒绝的艺术》的章寄给了《演讲与口才》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我专搞和兼做新闻工作已三十余年了,经常与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打交道,我感到一张报纸的优劣和编辑的精选精编精心设计有直接关系。他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天天伏案精心编稿,勤勤恳恳地“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强,编辑不仅一篇一篇地单独编发稿件,而且从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9.
确切地说,当我接到通讯员证的时候,心里没有一丝欢悦,想着三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路,得感谢那位不知名的编辑,如果没有他的那句话,我不可能得到这张通讯员证。三年前的一天下午,当我拿着被揉得皱巴巴的稿件,第一次胆怯地踏人一家广播站的时候,编辑室里正有两个人在谈话,  相似文献   

10.
有感“吃了饭的消息不发”陈升钧新华社有位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跟随一位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采访,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辑首先问他们在那里吃饭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辑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钱,然后写了张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  相似文献   

11.
我做编辑是半道出家的。说半道出家,是与那些出版社一成立就做编辑的同志相比,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时间并不算短,至今已36年有余,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占3/4还多。我所乘的编辑之船,本来航行到了岸边,并刚刚起岸,可是,经不住老友的鼓动,又重新返航,再作水上行。这也算是我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吧!  相似文献   

12.
周书养 《今传媒》2005,(3):25-27
应该说,进入媒体行业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之一。我是1996年6月被招聘到陕西一家报纸Q报的。这张报纸,给我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感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真切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  相似文献   

13.
我同意胡靖同志的《略谈编辑改稿》一文(见《出版工作》1985年第8期)的意见。编辑当然要改稿。自然,有些书稿如文献汇编等,编辑是无权修改的。头些年我担任教学工作。我所在的教研室编了一本书,交到北京一家大出版社。交稿后不久,责任编辑来信说,稿子里有些问题要商量,希望我们修改。去到出版社一看,除了一处标点以外,其他几处都是笔误,仅此而已。当时我就觉得,这些问题编辑都是可以解决的。编辑改稿改得好,作者也是很欢迎的。1982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某教授说:有的编辑真令人佩服,比如我最近的一篇文章,登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在东北游荡时的经历。 半夜时分,我到达一个小县城,我在县火车站广场旁边随便找了一家小旅店,老板说10块钱一位,我说能不能便宜点?老板说最低8块,我说成。 房间不大,有三张床一台电视,一个汉子在睡觉,我进来后他按开电视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当上了《女性世界》的编辑后,我就觉得自己象广告商似的了,跑到哪里总要推销一下《女性世界》这个版面。有一次,去一个工厂开座谈会,清一色的女工,一开口我就说:“你们知道吗,新民晚报有一个版面叫《女性世界》?”当然有人说知道,有人张大眼睛看着我。于是,会议结束时,我便张大眼睛看着那几个人说:“一回生,两回熟,《女性世界》是我们的天地,以后就靠我们大家来办了。说真的,普通女工难得和什么记者、编辑之类的打交道,这样一来,她们也就记住了《女性世界》。做编辑的,谁不爱自己的版面?谁不想把版面办得更好些?我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报道员同志,报社编辑在退回你这张摄影作品之前还把我批评了一顿,说我帽子没有戴正,领带也没有系好……郑化改新闻漫画选@郑化改  相似文献   

17.
不写关系稿     
记得刚投稿时,一些好心的同志劝我对编辑搞点“感情投资”,不要铁公鸡一毛不拔,否则难上稿”。这些活听起来顺耳,但细想起来确实是错误的。我觉得,一位初学写作的人,刚开始起步,不在勤学苦练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稿件质量,磨砺自己新闻触角。而钻歪门斜道,将来在新闻报道上也弄不出啥名堂。即使编辑照顾一篇稿件,你自己心里也有愧,不会多么光彩。另外,搞关系稿会扰乱编辑正常工作,影响报纸质量,实在不可取,但是,并不是说通讯员和编辑就不能一起商榷稿件,这也是不对的,通讯员和编辑、报社是鱼水关系,他们人不亲行亲,都是为着一个目标,互相联系大有好处。再说编辑都会从严把关,决不会抛优择劣。这几年,我常对一些熟悉的编辑说“你有一千遍看稿选稿编稿的权利,我有一千个写稿投稿的专利”。我先后给厂报、《澄城  相似文献   

18.
1994年隆冬的一个傍晚,有一个编辑约我去西郊.我问什么事情?她说去一家公司.我颇感疑惑的,而且当时也很忙,如果是一家企业请我们去,不会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位同窗,已作了十五年的民办教师,有天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编辑同志,这是什么意思?”我顺着手指看去:“中国电影观群的欣赏习惯……。”我说那是排错了。想不到她却十分认真地说:“白纸黑字,怎么能错呢?”这使我想起杂文家  相似文献   

20.
我有位同窗调到一家报社任副刊编辑,日前见面小叙,问及分管哪个方面,他尴尬地一笑说:“专门修改‘关系稿’!”听罢,我不禁为之愕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