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内部原因。探讨归纳前辈作家创作历史剧的经验和方法,或许可为当下历史剧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相关史料进行印证、分析。认为《中国通史》关于王昭君厦汲冢书考证之记载有误,并对其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王昭君变文》所作的校理疏释中,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商"其注而未确者,"补"其校而未善、未尽者,有利于《王昭君变文》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随着时代变迁,昭君已经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历朝历代的昭君文学作品很多,几乎可以汇集成一部昭君文学史。其中,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对后世影响较大,在整个昭君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昭君故事历来著名,从《汉书》记载到元杂剧《汉宫秋》,昭君题材作品从简单史实演绎成通俗叙事文学,唐代《王昭君变文》是此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从文学史角度分析《王昭君变文》对前代的继承创新和对后代的影响,可明确《王昭君变文》在昭君故事流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是历代昭君诗中独具特色的一篇诗作。关于安雅,之前仅发现一条墓志资料。通过中古时期安姓来源的梳理以及临淄安氏与粟特胡人流寓关系的考察,确知安雅为昭武九姓粟特人。结合安雅所撰《罗炅墓志》和《王昭君》,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安雅生平事迹,尤其是他与开元、天宝之际诗人可能有交往。安雅《王昭君》的直接艺术渊源为杜甫《咏怀古迹》等前人的昭君诗,诗中昭君形象的原型为乾元元年出嫁回纥的宁国公主,汉元帝的原型则可能为唐玄宗。与此前昭君诗相比,安雅诗在思想主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这可能与其粟特族裔的身份有关。安雅的诗作是唐代粟特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敦煌文学的多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俞晓红 《学语文》2006,(1):48-48
“处”是敦煌变文中的一个高频词。钛目乾连冥问救母变文》中18段韵文,有15段用“……处”句式作为引导,如“吸着和尚化为灰烬处”:《降魔变文》有16个“处”字句,如“舍利弗共长者商度处,若为——”。另如《王昭君变文》:“乃哭明妃处,若为陈说。”《李陵变文》:“李陵共兵士别处,若为陈说。”《张义潮》:“汉将雄豪百当千处。”《张淮深》:“不觉流涕处,若为陈说。”《汉将王陵变》:“二将斫营处,谨为陈说。”  相似文献   

8.
这首幽怨凄楚、含蓄典雅的名曲《妆台秋思》不管从内容还是音乐上来说,都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精华。昭君薄命如花,却是两千年暗香如故。这段凄婉的旋律也将随着昭君这位青史佳人永世长存,它们遗下的风韵会洒入我们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11世纪初编成的和刊中日诗歌选本《和汉朗咏集》,列有“王昭君”辑名,辑内及其他辑中收录和汉咏昭君诗10节。这部中日古代学的经典选本在日本世代流传,对后世影响广泛深刻。寻绎昭君题材学艺术在日本的植根与发展,可知《和汉朗咏集》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昭君考辨     
历代文艺作品写王昭君多有“自请出塞和亲”之说。本文对有关史实详加考辨,指出王昭君是封建皇帝“和亲”政策的牺牲品,其故事具有明显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11.
《王昭君》的创作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充满了复杂的两难选择。主要表现为悲剧题材转为喜剧题材的悖论和两难,以及孙芙人、姜夫人的人生追求所形成的主体追求的悖论与两难。导致两难选择的原因是这部作品既要体现历史性,又要体现现代性;既要体现政治意图。又要体现作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昭君》的创作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充满了复杂的两难选择。主要表现为悲剧题材转为喜剧题材的悖论和两难,以及孙芙人、姜夫人的人生追求所形成的主体追求的悖论与两难。导致两难选择的原因是这部作品既要体现历史性,又要体现现代性;既要体现政治意图。又要体现作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昭君艺术形象的创造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情境。作家庞天舒以扎实深厚的艺术修养,尊重史实,驰骋想象,完成了对一个女人史诗篇章的多彩演绎。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64页注释“【唧唧】织布机的声音”,我认为这种解释欠妥。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唧唧”在时代相近文献中的用法吧!南朝梁人施荣秦《咏王昭君》:“唧唧抚心叹,蛾眉误杀人”,“唧唧”下承“抚心叹”其为叹息声无疑。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观廓庑绮丽,……咸皆唧唧”,这里是说士女看到这里的美景而啧啧赞叹。此用例在稍后的唐代更多。张祜《捉搦歌》:“门上关,墙上棘,窗中女子声唧唧”。  相似文献   

15.
试析王昭君悲剧形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悲剧形象是在历史与文学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文章试图从文人创作的历史依据、情感倾向等方面进行诠释,从而揭示出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王昭君在文学作品中却多以悲剧形象出现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沉鱼落雁”在成语字典里的解释是:“形容女子美得鱼见了沉入水中,雁见了飞落平沙,不敢与之比美。”现在一般认为,“沉鱼落雁”的原始形象分别指西施和王昭君,成为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史实进行分析,认为昭君出塞的真实情形与绝大部分诗人的描述有很大的出入。那时的汉朝非常强大,昭君出塞并不是因为汉朝的军队或者统治者无能的无奈之举,也并不是因为昭君出塞后,汉匈才停止了对峙。但是.昭君对于汉匈和平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昭君出塞是汉匈两族从战争走向和平道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结果;同时,昭君出塞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与和平,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她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可在我心里.妈妈比她们美得多。妈妈个子不高,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着善良、亲切、和蔼.而她最引人注目的美.是她对工作的认真和对他人的友善。  相似文献   

20.
余玲 《语文天地》2013,(10):35-36
王昭君在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是鲜活的。在她的身上,有古代中国女性正直质朴、忍辱负重的品格;有天真少女纯洁羞涩、忠于爱情的品性;有超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女性的深明大义,当然也有古代中国作为男子附属物的女子的奴性。总之,她的形象是丰满的。王昭君是一个美女,在当时那个以貌取(女)人的时代里,她应该是受到宠爱的,但她没有,她是被冷落的,甚至被打人了冷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