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明代文学中的六经论为切入点,分析六经论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包孕的意义.明初,六经论具有因心以求经的特点,追求人心与天地的内在平衡.台阁文学时期,力图统合理学思想与官方意识形态,更强调六经的政教性质.前七子以对史传文学的强调指斥六经诸儒之言,后七子用理事论否定六经在文学中的作用,共同将六经悬置起来.王阳明创为心学,直接导致"糟粕六经"风尚的出现,本色论成为明代六经论的新论述.文法论则用文学的方式解经习经.  相似文献   

2.
日本女流作家林芙美子曾多次到访中国,多次的中国体验体现出林芙美子在文学与政治的变奏中激进、彷徨、徘徊的思想状态,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寻找政治出路和文学出路时,时常伴随着他们关于民族国家与文学的想象。文学不自觉地表现政治,政治又影响着文学取向。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与熙丰时期的洛阳诗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熙宁、元丰时期的洛阳聚集着一批具有保守的政治和文化立场的政坛耆宿和道学宗师 ,他们以频繁的结社、唱和等方式形成一个独特的诗人群。论文以“诗可以群”为理论依据 ,关注于以司马光为中心的洛阳诗坛的创作活动 ,既是对诗歌史上客观存在的一段创作历程的再现与反思 ,同时也试图以文化的视角 ,通过诗歌来观照熙丰时期的政治、学术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子龙倡导的明代第三次文学复古运动,以诗为主体,在浪漫主义思潮泛滥、国家内忧外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末流近于僵化的背景下,通过"重视诗的社会功用、回归古典审美,临摹前人痕迹淡化,勇于开拓新境界、新手法"的三大机制,顺应明末实学潮流,修正前后七子复古之流弊,使明诗光辉终结,为清代诗文、词的复兴和学风形成之滥觞。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古代朝鲜女诗人许兰雪轩作品风格及流传影响的考察,论述明代后七子李攀龙等人对许兰雪轩的直接影响,为中华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同时,说明女性作家在明朝中叶已经开始自觉溶入文学的主流,这就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主流和边缘问题.  相似文献   

6.
素有"明诗殿军"之称的陈子龙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及政治活动家。由于陈子龙的诗歌早年学习前后七子,诗歌大多倾向于复古,很多诗歌都是模仿前人之作,缺乏真情实感,诗风多浓郁华丽;后来由于明朝末年复杂的政治背景、纷乱的战争及个人气节关系,其后期诗歌反映战乱、直抒孤愤内容的居多,并形成高迈雄浑、悲壮激昂的诗风。本文旨在通过诗歌内容这一方面来了解陈子龙,进而探求陈子龙诗歌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晓娟 《职业圈》2014,(30):47-47
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结合宣传部门对本县运用新媒体的一系列做法,从转变观念、加强舆论引导,以壮大主流思想政治舆论工作。并深八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前七子文章复古运动及其所标举的“文复秦汉”说虽然于中国文学史、文论史上声名甚著,但落实到具体问题,则学术界对之的研究一直有显薄弱。本文对尚存的前七子运动的许多观念性史料做了仔细的开掘与整理,并在将前七子“文复秦汉”说分述为若干个意义向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冀望借此而可对前七子文章复古思想有一清晰与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语文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叶,文学经典的研究批评必须面对媒介语境,已经成为一个显性事实。其中,电影改编作为一种重要的跨学科现代性媒介批评方式,是对文学经典文本在新时空环境中的重新认识与延伸拓展。从深层次上讲,电影改编可以让社会大众直观文学经典的传播学特性,知道文学文本并不是固步自封在特殊范围之内的物质实体,而是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与可变形式;从而树立起一种新的观念: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就是不断地把每一时期、地域人们的阅读接受、批评思想融入文学文本之中,形成经典性与现代性的交融;另一方面,文学经典也是在批评对话中的"浴火重生"。现代性语境中,电影改编所体现出的比较文学视域与跨学科背景能有效促进对话关系的建立与批评思想的落实。从而,在现代性的学术平台上建构电影改编与文学经典之间的理论思考和美学批评,并进一步加强对文学经典文本的内涵丰富与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1.
付蕊 《文化学刊》2023,(8):222-225
刘秉忠,有元一代儒释道兼通的政治家,《万言书》是其结合古代政治逻辑和蒙古制度总结而成的治国方略。本文将以刘秉忠早期入仕经历、《万言书》提出背景及内容三部分对刘秉忠及其《万言书》进行分析,分别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万言书》内容对忽必烈时期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学作品因产生背景的特殊性,蕴含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功能,还具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功能,对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深远影响。当前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红色文学作品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并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首先,介绍红色文学作品的概念和特征;其次,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现存问题和原因;再次,就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和分析;最后,以《青春之歌》这部经典红色文学作品为例,展开说明红色文学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楚骚文学的归类问题历来有争议,或归于诗,或归于赋,或独成一体。自两汉至南北朝的几百年之中,《文选》首次明确将"赋""骚""辞"区分成三个独立文体,较早地确立了骚体文学的独立性。本文梳理了两汉至南朝对骚体认识的演变过程,重点探讨《文选》主要以哀志伤怀、文质兼备、具备讽化教育等标准来选录骚体作品,并由此来观照南朝文坛对骚体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前七子通过向古代学习的口号而对唐以前的诗歌做了全面的发掘 ,含该各类诗体 ,又在每类诗体的习效中包容有特定的意义指向。过去对七子派的非议 ,往往首先从创作学的角度摘其“模仿主义”之弊 ,而不顾其他角度的分析与探测 ,以至也无法明其模仿的真实企意。然而 ,经由对前七子乐府诗的疏解 ,则可看到在对这一诗体模拟的背后所寄寓的丰富社会要求 ,及对明中期始的民间化运动所作的积极反应。由于前七子的乐府诗创作是体现其模仿论的一个实践性极例 ,因而对之意义的澄清 ,将有助于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其复古主义观  相似文献   

15.
4月2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启蒙之对话"作为4月1日在京开幕的《启蒙的艺术》展览的附属主题研讨活动,包含五组相关主题的对话与研讨,将对《启蒙的艺术》展览、博物馆间的合作、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以及欧洲和中国的启蒙之基础进行深入的探讨,该论坛将持续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东晋初期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局,过江士人因受门阀政治及中兴心态的影响,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揄扬风流,文学创作以中兴题材为主,这对东晋文坛诗性精神的缺失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东晋政权内乱不断,建康文坛的中兴之音也被打破,文学主题遂由中兴赞歌转为山水咏怀,东晋文学中心也由建康转移至会稽。  相似文献   

17.
"XX子"作为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常见的有诸如"绝绝子""美丽子"等表达态度意见的用语,以及逐渐从饭圈进入人们日常的诸如"欣欣子""娜娜子"等称呼用语,该文将从来源、句式结构、语用功能和走红原因等方面对"XX子"结构进行探究,并探析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用语对汉语国际教育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应对其泛滥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1935年,瑞士女作家艾拉·玛雅从北京出发,沿丝绸之路进行了一场历时八个月的中国之旅,并于1937年出版了游记《禁地之旅:从北京到克什米尔》。该作品在旅游文学、形象学及中国研究等领域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首先简要阐述"旅游文学"和"游记"两个文学概念,其次从旅游路线、旅游方式及旅途中的困难三方面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再次阐述"自我形象""他者形象"等形象学概念,最后从风土人情、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三个领域探讨玛雅在游记中塑造的他者形象,即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将"~子""~的""~鬼""~精""~小儿"等结构的天津方言口语词语,称之为"字尾词语"。本文拟对这种特殊类型的词语进行分类阐发研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角色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政工干部在推动企业文化、维护员工利益及应对市场竞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他们常面临创造性思维缺乏、自我意识不足和职业素质不均等挑战。本文强调了全面提升政工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六大策略:增加组织层面的创新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优化岗位培训和职业发展路径、实施全面的政治教育计划并加强实践性训练、创建开放的讨论和反思平台、建立跨部门沟通平台和团队协作项目,以及采用案例研究和情景模拟来增强应对能力和洞察力。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政工干部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