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北京审美文化是一种满汉交融、古今结合、中西合璧、京都文化与地方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文化形态。作为孕育于帝都的北京审美文化形态极大地受到满清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和审美趣味的影响,皇权意识对艺术个性的束缚也是难以避免的。在集传统审美文化之大成的北京审美文化形态中,审美文化的创新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清代北京审美文化以其主流地位而产生强大的辐射力,渗透到对地方审美文化形态的影响之中。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的国际传播曾经被美西方纳入国际传播领域,通过宣传西式生活方式来打造特定的文化倾向和文化认同。如今,中国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动生活方式的升级,人们对生活审美的追求正在从无足轻重向“诗意地栖居”嬗变。生活方式美学的国际传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有机组合,呈现系统、整体的文化之美,通过传播的审美属性、审美价值、审美理念传递中国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的审美文化中具有某些相对稳定的文化元素,明代是形成这些元素的关键时期。明代北京具有特殊的时代地域因素。随着朱棣定都和北京定名,明都北京在金中都、元大都、南京的文化意识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汉族的、北方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沿袭至今的北京审美文化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苗服承载了苗族人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文化。把"历史"穿在身上的苗族人通过其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向世人展现苗族人眼中的审美文化,他们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具象或抽象的图案纹样,讲述苗族眼中独特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充分表达该民族的审美文化与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本文以生活艺术化为切入点,力图从苗服花纹的普遍性中把握苗族人的审美意象共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北京文化"与中华文明认同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特征,强调从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性方面来叙述对象的发展,有助于我们从丰富多彩的历史偶然性中探明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的必然性。本文从文化哲学视角审视北京区域文化的异量之美,了解民众对北京区域文化的认知情况,将区域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同时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寻找支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审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审美文化概念的产生与演变作了考察,特别针对审美文化否定论和审美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并从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姚莉 《职业圈》2007,(20):79
文章通过从体育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价值的可行性、体育舞蹈运动的动作美、音乐美、精神美、人体美以及体育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价值的作用等方面谈培养学生审美价值观,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学生审美价值观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典家具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丽萍 《职业圈》2007,(4):66-67
中国古典家具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按照审美层次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分析古典家具的审美,对古典家具进行整体把握,联系背景,认识古典家具.  相似文献   

9.
姚莉 《职业圈》2007,(10X):79-79,85
文章通过从体育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价值的可行性、体育舞蹈运动的动作美、音乐美、精神美、人体美以及体育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价值的作用等方面谈培养学生审美价值观,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学生审美价值观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丽萍 《职业圈》2007,(4X):66-67
中国古典家具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按照审美层次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分析古典家具的审美,对古典家具进行整体把握,联系背景,认识古典家具。  相似文献   

12.
周阅 《中国文化研究》2005,23(3):163-170
本文试图从文学的发生学的立场来考察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名人>的形成过程.从取材来看,<名人>诞生的最直接契机是川端康成对名人告别赛的采访,以及他对围棋的热爱,而后者还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另一方面,吴清源及其调和理论以及由此而折射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背景,都影响着<名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涵,并且还进一步影响到川端对文化艺术的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名人与文学作品中名人的距离,显露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显露了横向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纵向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徐梅 《职业圈》2010,(22):61-64
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别之美有不同的审美期待,对男性的审美要素是阳刚、豪放、不拘小节;对女性的审美期待必不可少的因素是阴柔、顺从。但是,懂得礼节,运用礼仪是当代商务人士必备素养,在当前商务场合有一些礼节常常因男士的不拘小节而被忽略,也因此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损失,影响了商务交往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红嘴鸥开始每年飞临昆明越冬,红嘴鸥见证了昆明的发展,并与昆明市民及来昆旅行的游客、昆明自然景观、昆明人文历史及城市物质实体等共同组成相互交融的景观,这一特殊景观展现出了一种"人鸥共戏"的意境美。本文通过对该文化意境的构成及塑造的分析,旨在从中国文化审美的角度对该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审美文化是美学与文化学跨学科交融而形成的概念,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增加以及审美文化的作用在研究领域的显现,审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方向。唐诗作为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近年学术界有关唐诗的研究也呈现出重视体现审美文化的趋势,并在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初步取得了成果。该文旨在探究审美文化在唐诗研究中的体现,以唐诗的研究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从唐诗研究的内容与视角出发,探析唐诗的审美特点、唐代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分析唐诗中的语言与韵律、意境与情感等方面审美文化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6.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情感能力以及审美理解能力,最终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怡情,以美引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文化融合持续加快的今天,武则天的形象也随着时代变迁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韵味.武则天形象是互联网文化中女性主义精英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女性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化,以及社会审美标准从单一模式的男性审美标准向更具包容性的多元文化审美标准的转变.互联网文化中多样化的武则天形象也是很好的文化IP热点,当前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  相似文献   

18.
关于娱乐文化的问题,学界论争颇多。受李泽厚先生关于审美形态的区分原则的启发,本文亦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方面对娱乐文化的审美层次问题进行了论析,指出娱乐文化不能仅仅追求感性的愉悦,还应该在情意愉悦和神志愉悦的审美层次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歌曲翻译与其他翻译不尽相同,除歌词以外,歌曲翻译还受制于音乐.歌词具有诗意美和音乐美,歌曲翻译也必须体现作品的文学属性和音乐属性.从美学角度看,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审美主体(译者)对审美客体(原作)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综合、转化加工,直至完成的审美再现活动.译者(审美主体)应努力发掘出原作(审美客体)的语言(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把原作的神韵和艺术意蕴通过译语再现出来,使受众如同直接欣赏原作那样被打动,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幽梦影》中的"美"品类繁多、丰富多彩,书中有既有自然之美、读书之美、艺术之美、交际之美,又有道德之美、哲学宗教之美。可以说,《幽梦影》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把审美的生活样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书中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了审美生活的一些问题,如有限性、虚无性、瞬间性等,这又使这部书具有了一种忧郁和反思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