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并且知道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能力目标]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 1.认识到压力如刀,具有两面性;2.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3.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有我风采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接纳自我. 3.学生明白与重视自我的发展,能够主动调整良好的自我心态.  相似文献   

4.
李向红 《山东教育》2020,(11):60-62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出详细说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情绪调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被提出。  相似文献   

5.
情绪魔法师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比赛等方法,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让自己保持好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2.难点: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和遇事会思考、会计划、会安排的能力;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走进“大风车”——激发兴趣师:(挥手示意)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大风车节目现场,现在是大风车节目时间,(课件播放《大风车》主题曲及相关画面,师生拍手唱)今天大风车节目的主要内容是说说同学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怎样过好暑假。大家喜欢吗?  相似文献   

7.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者说是“竞争压力”。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理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面临的压力的增大,要求人们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中学生,提高心理上的自悟、自助、自决能力,学会自我调适,便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学会自我调适呢?  相似文献   

9.
中职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之前步入社会,遭遇挫折出现最多的心理是逃避,重点从中职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角度学会自我调适,探寻学生面对激发事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以下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进行简要讨论。一、小学阶段重点内容1.小学低年级(1)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体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认识到交往时男女同学既要学会尊重对方,又要学会自爱.一旦在交往中发生了偏差,要学会心理调适等.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安全防范的重要性。知道日常生活中和陌生人交往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区分善恶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知道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危害少年儿童的事例,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以下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进行简要讨论。一、小学阶段重点内容1.小学低年级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且使学生正确认识情绪的影响. 2.能够了解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求职应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及情绪调适能力五个方面的统计分析,了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人是在不断调适自我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时于步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主动调适自我,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人际交往的范围、个人的经历与认知水平、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等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则有利于培养其自我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情绪、情感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因此,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非常重要。可运用理智调适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法、自我暗示法、幽默法、升华法等六种方法有效地进行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18.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者说是“竞争压力”。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理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成为一个宽容大度、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能力:要学会选择真正的朋友,要学会与朋友、他人友好相处。知识:了解纯真的友谊是人们特别渴求的一种心理需要,是自己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需要真正的好朋友。[教学重点]学会尊重、关爱、赞扬、宽容、大度;善交流。[教学难点]怎样积极创造、享受充满友爱的生活,并且珍爱生活中的友谊。[教学准备]学生民主推举班级“友谊之星”人选。[教学方法]阅读、讨论、交流、评比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VCD歌曲《朋友》,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20.
情绪、情感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因此,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非常重要.可运用理智调适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法、自我暗示法、幽默法、升华法等六种方法有效地进行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