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歌     
Internationale(法)《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战斗的象征。词作者欧仁·鲍狄埃(1816—1887年)是巴黎公社最优秀的委员之一,也是艺术家协会联合委员会委员。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在五月的流血失败之后,敌人在报纸上宣传鲍狄埃已被捕和处死的时候,他正在巴黎近郊。在死亡与威胁中,怀着对阶级敌人的满腔仇恨,怀着对共产主义理想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念,把自己沸腾的热血化为语言,奋笔写下了一首震撼世界的不朽诗篇——《国际歌》的歌词。作曲者比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出  相似文献   

2.
那嘿5.1935年2月,畏秋白被捕入狱,敌人百般利诱.丝奄没有动摇他的信念。6.6月18日清晨,敌人向正在写诗的瞿秋白出示了枪决的命令。瞿秋白继续奋笔疾书。奥黑澎Xia Yi Dai瞿秋白与《国际歌》@赫伟 @泽公~~  相似文献   

3.
欧仁·鲍狄埃和《国际歌》汪龙义《国际歌》──这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是在巴黎公社的革命烈火中,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诞生的。每当我们唱起《国际歌》的时候,总是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法国工人阶级的伟大诗人欧仁·鲍狄埃。欧仁·...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改革正一浪接着一浪向前推进,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正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职业培训,也迈出了向世界进军的历史脚步。从80年代起,中外培训的国际合作从无到有,继而如雨  相似文献   

5.
6.
今年8月,北京迎来了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国际性教育盛会。继“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之后,8月23日,又有四项中外教育交流活动联合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有1500名来自各国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士对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针对《国际歌》的研究不在少数,并在方法论上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路:纪念式研究、版本考正式研究以及翻译与文化批评式研究。本文拟对上述三种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对我国目前的《国际歌》及其汉译研究的现状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8.
9.
比尔·狄盖特,生于1848年,卒于1932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国际歌》的曲作者。 狄盖特生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工人家庭,7岁时进工厂做工,青年时期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曾领导“工人的里拉”等工人合唱团。  相似文献   

10.
比尔·狄盖特,生于1848年,卒于1932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国际歌》的曲作者。狄盖特生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工人家庭,7岁时进工厂做工,青年时期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曾领导工人的里拉等工人合唱团。  相似文献   

11.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它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充沛的革命感情,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一百多年来,这首诗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今天,在波澜壮阔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它是我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是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人民版《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12页有这样一段文字:“1871年5月28日,敌人占领巴黎,公社失败。逃出敌人魔掌的公社委员、诗人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市郊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国际歌》。1882年,狄盖特为该诗谱曲。”其实,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在1888年。  相似文献   

13.
《国际歌》是在巴黎公社血与火战斗洗礼中诞生的、在全世界获得广泛传唱的、以歌曲形式表现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习和传唱《国际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身份的认同、革命斗志的激发和壮烈人格的塑造,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于中共领导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激励着人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1913年在纪念法国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逝世25周年文章中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乡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工人就是高唱着《国际歌》团结一心,进行斗争,使它成了全世界无声阶级的战歌。  相似文献   

15.
在鲍狄埃逝世七个月之后,法国工人党展开纪念鲍狄埃的活动。法国里尔城的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得到了一本鲍狄埃的《革命歌集》,同伴们鼓励他创作出足以表达工人阶级心声的、反映社会主义理想、最有力又适合群众宣传的歌曲。以此作为对鲍狄埃的纪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提出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这样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让这一事关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真正进驻学校、进驻学生心灵?为此,我们曾组织过一些小型的座谈会.希望通过讨论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然而老实说,在座谈会上听到的并不令人鼓舞,相反,畏难情绪,无可奈何、无所作为的思想状态随处可见。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形式主义之风已渐成盛行之势——挂“八荣八耻”标语.唱“八荣八耻”歌,组织“八荣八耻”知识竞赛,编“八荣八耻”书……学校里,要求学生抄写10遍20遍“八荣八耻”内容的有之,反复诵读、默写、背诵的有之,以至于一些小孩子已经不愿意再和大人谈论“八荣八耻”……怎么办?好在大家对加强“荣辱观”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对流于形式的教育的反感也是一致的。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到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做法了。就是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编辑部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组一线教师写来的章。这些章没有太多的理论色彩,都是在亲身实践中产生的感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触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更多思考。如果能够引起部分读的共鸣并给予小学教育工作们一点启迪,那就“于愿足矣”。[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