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词析句披文入理《她是我的朋友》教学片断江苏宝应县教研室戴启钤作者的表情达意,具体蕴含在一些字、词、句、段中。读每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品析重点词句,才能“扣本内化”,“披文入理”,使读者与作者心心撞击,情情交融,悟出“道”的真谛。如:教者要学生带着“阮...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练习,品析词语。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出现了几个“才”字? 2.自由读文,体会三个“才”字在句中的意思;思考它们各自强凋了什么。 3.出示练习题,指名填空:  相似文献   

3.
在一步相差关系的应用题中,我主要采取“一读,二找,三想口诀”的教学方法。一读:主要是让学生读懂带有“比”字的关键句,以  相似文献   

4.
《全神贯注》以细腻的笔触 ,从修女像、忘朋友 ,从正侧两面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文章的字里行间也都蕴含着“全神贯注”这一中心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品词析句 ,赏读课文 ,从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学生对“全神贯注”这一意思的理解。一、整体入手、品词析句、正面理解1 自由读课文。用一句话带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直奔重点 ,小声读课文第 2自然段 ,思考哪一句话能集中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板书 :像喝醉酒。识记“醉”。)3 罗丹的哪些动作神情最能体现他全神贯注地工作 ,你是怎…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所谓“品词析句”,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品词析句”,进而感悟、体验、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实践,在课堂“品词析句”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一、重现表象,品析词句品词析句的首要功能是使曾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映像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文字符号在学生的脑  相似文献   

6.
徐磊磊 《广西教育》2024,(1):110-113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立足儿童视角,从“朗读”“理解”“品析”“拓展”四个维度展开教学,让学生体验“读准→读懂→入味→入境”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从中探求文言之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舍得在重点词句上花时间,让学生"动"起来,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学会如何读文章,读懂文章。凭借智慧和经验引导学生读好书,使学生产生对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倾诉欲,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推广,语文新教材中古诗单元的分量明显加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老师们教学古诗单元大多采用举一反三法,重点教授一两首,余则指导自读,不少老师还在语文活动中推荐若干古诗让同学们阅读欣赏。面对陌生的古诗,应如何去“自主探究”,本文试作一些学法的介绍,供大家参考。析词辨句读懂诗意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见初中语文第六册附录)读古诗当不例外,自应研读诗句,析词辨句,读懂诗意。古诗多数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在有限…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啄”个小小的“洞眼”看文本.紧扣“情义”一词.围绕文题、文眼来理文路,品文采.教学中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注重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加以品味.让学生的情感随文跌宕起伏、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化感情。学生轻松自由地穿行于长文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仿句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针对教学中对优美语句的诵读、欣赏、品析、揣摩进而模仿运用的教学要求而设,以促进学生认真读句赏句,以检查学生析句造句的能力。那么仿句答题该如何进行呢?  相似文献   

12.
怎样识句     
如何识句?一般说来,要注意五个方面: 第一、读懂上下文。读文章,常有两个相逆的过程:一是由句识文,一是由文识句。不读懂每一句,固然不能读懂全文。但有时又相反,不读懂全文,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每一句。例如《范爱农》: (鲁迅):“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范):“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一  相似文献   

13.
第一组课文,连同“看图学文”共五篇,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本要求是:1.掌握字词;2.读懂每一句话;3.能概括段落大意;4.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第一步,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得到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一层,想一想;读完了,再想一想,以加深印象。第三步,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从读“有字书”开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总觉得“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读书声是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我始终坚持“读”字当头,课文不读通顺不开讲,课文是读懂的,而不是懂了之后再读。课堂上,我注重在三处多读、读深、读透。①重点句段品读;②疑难之处细读;③妙句锦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掌握抓重点句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7.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8.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一读芷鲁酱。 二读识断句。 三读理大意。 j。四读通连断。_互砖簪劳专?。 六读辨虚词。 七读品情味。 八读析形象。 。文言文教学“八读法”@张微!湖北~~  相似文献   

20.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体悟作者情感,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提升教学成效,文章从“读”诗歌、“品”意象“、析”情词“、悟”景语“、知”作者五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即诗歌五字教学法———“读、品、析、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