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学实习是锻炼学生适应课堂教学、培养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的关键,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学实习模式强调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进行备课、课前预讲、课后交流讨论,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案,组织有效的教学。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学实习模式的组织实施需要注意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同时要调动实习学校的教师参与到“实习共同体”中,共同完成实习活动。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对话”已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状态。教学是传承社会精神文化的主阵地,因此,“对话”教学是教育的与时俱进,是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对单向的、线性的“Tellin——Listening”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超越,是一种非线性的、立体的教学形式,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3.
胡雅 《辽宁教育》2022,(23):33-37
<正>“学习共同体”理论主要是指: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内省的活动,通过自我反思来内化、重构自己原有的知识,形成内心世界的思考、情感和意志。深度学习指向高阶学力,需要师生在学习中共同沉浸式地进行思考。“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堂具有“解决数学挑战性问题的共同愿景,民主平等交流知识的学习氛围,分享思维的学习方式和获得不同发展的价值追求”的特征。下面笔者以“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为例,对“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确立教学目标,形成课堂教学思路;以问题为驱动,将学教进行翻转,使学生充分建构面积单位表象。  相似文献   

4.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在农村初中英语课程中创用了“自主互动教学组织方式”,它实际上就是在班级里建构和形成一个英语学习共同体。这一学习共同体,由“教师”“科代表”“辅导生”“发展生”与“重点发展生”等组成,他们之间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具有了“多中心结构”和“三重督促机制”。自主互动教学组织方式的建构与形成过程,包括“精心组建”“逐步成熟”“自主运行”和“巩固发展”四个阶段。它的有效策略包括: “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创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组织英语学习活动”以及“因材施教,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机械相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炜 《中国教师》2024,(3):11-14
“大思政”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共同体与思政教学一体化具有内在联系,其育人内涵与价值体现在课程改革、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共同体包含意识共同体、场所共同体、学者共同体、阶段共同体和形式共同体。在教学实施中,要做到激活价值意识,形成主体能动互补;构建互助关系,实现核心价值思辨;突破实践空间,促成教学领域延伸;深化纵向衔接,加强一体化设计整合;拓展生活圈层,唤醒道德内隐体验。  相似文献   

8.
“学习者共同体”是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的新的尝试,它不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而且关注集体知识的形成和增长。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具有鲜明的经验性和目的性,因此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共同体”也与传统的“学习者共同体”有很大不同。在文中给出它们的比较,并设计实际教学案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观察该方法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动式教学 ——"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从改善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入手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协调教学各个要素之间、人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产生教学共振、共享、共进。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互教互学、学生相互分享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本文阐述如何通过在课堂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绍兴市柯桥区在基于素养提升的青年教师成长区域实践中,建构了“共建共享共成长”的幼儿园城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了“青檬”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体系和“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评价”三方闭环开展的“青檬”研修基本路径,创新了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也促进了城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explore ways to integrate new pedagogical practices, five faculty members created an informal 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 focused on writing-to-learn practices, an inquiry and process-based writing pedagogy. The faculty members learned the writing-to-learn practices together, periodically met to discuss how they implemented the practices, and reflected on each other’s instructional methods in the contexts of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e faculty members engaged in a self-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he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helped them to learn and use the new teaching practices. After participating in a series of workshops together, they shared written reflection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of employing the practices in their own classroom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at participation in a 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 provided an engaging and effective way to learn and make use of new pedagogical practices. Participants gained practical adaptive strategies from each other, felt supported in their experimentation with the new practices, and analyzed more deeply the ways in which the new practices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ir teaching. The authors describe how an informal 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 can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faculty to research, learn, and analyze the learning of specific pedagogic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多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合作学习、对分课堂、发生教学法、混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法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侧重点。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对团队承担的《普通昆虫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新设计:将班级学生分为4—5人学习战队,形成合作学习共同体,每次课程分为5个步骤:讨论互助、对战、总结、讲授和内化吸收。该课程设计基于对分课堂的“课堂时间对分”和“讲授与讨论时间错开,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同时利用了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形成团队,相互帮助”,混合式教学的“对在线数字媒体的利用”,发生教学法的“依照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讲解”,参与式教学的“积极参与”。新的教学设计核心理念是结合在线教育、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教师作为引导者,同一学习战队成员间形成利益捆绑体,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一周时间学生内化吸收,对抗遗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背景,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理论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有益启示:外语教学组织需要进行"范式延伸";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外语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企业文秘英语"为例,介绍了实习场及实践共同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成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师生需要的问题,建立了新型的基于Web2.0的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提供了Tag与知识共享的功能,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提供Blog与知识管理功能,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和互动;提供建立SNS与虚拟学习社区,让兴趣相同的人聚集到一起;提供RSS与教学资源建设功能,可以动态地了解到对方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从关注教学与课程等局部层面向关注学校整体发展的时代转向.西方当代教育领域兴起了一股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学校变革热潮。“学习共同体”思潮之所以能在当代兴起,既有时代之因,也有思想之基和理论之源。“学习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理念对美国学校变革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6.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师主讲式的课堂授课形式。学习共同体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缔结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共同体来完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是一种主动建构、信息加工的过程,即:"1.输入信息、注意保持、认知观念;2.加工信息、内化知识、建构系统;3.改组经验、解决问题、生成能力"。学习共同体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分享、获得知识、生成能力。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功能,会促进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VR的分布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体验不佳、效率低下,尤其是此次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学习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的理论尝试。文章以开发研究为基本方法,秉持知识建构主义以及学习发生的社会文化属性,在具身认知理论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支撑下依托“VR+5G”技术优势,架构融合虚实相生情境性、多元一体分布性、人际交互实时性与教学方式多态性为一体的分布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VR课堂教学空间中的具身体验、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将散落于不同节点的学生串联起来组成一个自组织的、开放的分布式系统,VR教学空间中的师生主体以规则为中介结成发展共同体,通过明确的任务分工方式对教学内容客体进行意义建构,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协同合作。基于VR的分布式教学模式的实现策略需要从理念转型、标准研发、资源建设、教师角色转换、网络教研以及家校共育等方面入手进行统整规划。  相似文献   

18.
社区教育自1993年以来的发展,已由自发的、经验的向自觉的、模式化、制度化转化。社区学习是社区教育的一个方面。通过访谈和文献阅读等方法,调查了社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将网络学习、面授学习和实践操作三个环节相互结合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实现社区居民学习资源的自建和循环,促进有效学习,最终实现社区数字化学习。  相似文献   

19.
“共同参与式”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英语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 ,探讨了在新世纪的要求下高职英语的教与学的有效方式。根据“共同参与式”教学法理论 ,提出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三种教学方式。“共同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素质 ,而且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Learning communities have become a widespread model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However, simply bringing teachers together does not ensure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offers 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in a video club. Qualitative coding of video data resulted in characte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video club group as they collaboratively explored issu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arose in each other’s classroom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mensions of the framework and how development on one feature interacts with development on another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form the design of video-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examining teach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