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的诞生使近代的信息传播从“无声的印刷时代进入了有声的电子时代”,使声音的远距离传播成为现实。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广播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跟不上广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是一门科学,例如:广播采访学、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编辑学、广播评论学、广播播音学、广播广告学、广播技术学、广播管理学等等。本文通过研究广播理论工作,认为广播有学。  相似文献   

2.
经济广播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广播因夺广播改革先声而红,也因社会变革和更加符合大众收听需求的音乐广播、交通广播和新闻广播等专业广播的崛起而中衰。经济广播是应该被长久异化——与其他专业广播嫁接,或空留经济广播的旗帜,或被革命,还是广播人肩负起新的使命,披荆斩棘开创经济广播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张勤 《中国广播》2006,(10):39-40
根据国内广播的发展现状,我们把类型化电台、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统称为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可说是本轮广播中兴过程中用的最多的词。然而,如何科学地界定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广播专业化的路该如何走,业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中国广播人在缺少明确坐标的情况下,在广播专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既有成功运作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到目前,在广播专业化的运作中,仍存在很多盲区、误区。笔者根据自己在广播专业化道路上的实践和思索,作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希望引起广播学术界的关注。一、广播专业化的本质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广播的市场定位问题。广播  相似文献   

4.
广播发展—直沿续着技术之路,从最初的有线广播到后来的无线广播,从数字广播到播客广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卫星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兴广播类型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对手机广播这一广播新型移动媒体的技术特征、传播优势等方面的分析,找寻电台手机广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姜薇 《中国广播》2006,(4):74-75
广播技术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代之后,如今终于找到了汇入数字化洪流的入口——数字广播技术。数字广播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播超越了声音的局限,极大地拓宽和延伸了广播的传播功能。为众多的广播受众群体,自由自在地听广播、看广播、读广播、享受广播提供了绝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广电行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广播业2011年在广播、电视两台合并的趋势下稳步前行.同时,随着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广播收听人群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另一方面,网络广播、手机广播,微博广播等新兴广播传播方式也改变着广播的受众结构.2011年,中国广播人坚持创新办广播,开门办节目,使得广播节目在内容和传播手段上都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广播文艺类节目在广播节目之中是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类型,广播文艺类节目主要划分为几个子类型,包括广播文学、广播音乐、广播电影、广播剧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广播文艺节目有自己的特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受到了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因此对广播文艺节目进行不断创新、吸引听众是广播文艺导演的主要职责,为此本文针对广播文艺节目的主要特性进行阐释,并分析广播文艺节目导演在艺术创作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以期不断改进广播文艺节目的内容和质量,推动广播文艺节目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校园广播,顾名思义就是校园内的广播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也把校园内的多媒体系统列入校园广播范畴,所以形成了校园广播的新概念。校园广播从其活动性质上来看,属于公共服务广播,对于公共服务广播,英国早期广播的核心人物(也是发展和解释公共服务广播的人)约翰·雷斯认为它意味着“广播不能仅仅用于娱乐”。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杂志创刊20周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广播不断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改革发展、硕果累累的20年,也是《中国广播》立足广播、面向广播、展现广播、服务广播的20年。《中国广播》以敏锐的触角,坚持引领广播发展宏观战略,关注国内外广播发展的新实践,呈现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以突出的思想性、实践  相似文献   

10.
栾轶玫 《视听界》2013,(2):20-25
每次技术革新和时代变迁带来媒体新的竞争格局时,都会有人为广播媒体悲鸣:传统广播正在走向坟墓。然而,每一次广播陷入低谷时,新的广播触点的出现,都及时拯救了广播。半个多世纪前,有线广播是最常见的广播触点;收音机的普及,使广播覆盖的人群更广;上世纪90年代,广播一度陷入低谷,这时,私家车、出租车大量出现,车载广播使广播“复活”;如今,网络广播,MP3、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构成了广播的新触点。这些新的平台促进了广播媒体的变革,使得传统广播在一波又一波冲击之后,并没有走向预示中的灭亡,而是一次又一次顽强地抬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1,(6):I0004-I0005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于1945年11月21日,至2011年3月,已形成了9个系列广播加网站的结构格局。目前设有:新闻综合广播、乡村广播、交通广播、资讯广播、经济广播、音乐广播、健康娱乐广播、故事广播、教育广播,全天累计播音216小时。全台节目实现了网上在线收听。其中4套节目实现上星传输,  相似文献   

12.
覃倩 《中国广播》2011,(12):30-33
建设广播强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广播大国,但离广播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从广播大国迈向广播强国,需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快推进广播体制机制改革,开办更多类型化电台,打造广播国际系列知名品牌,提高广播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广播经营性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注意从我国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小平  方锐  汤戎 《视听界》2012,(6):69-7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广播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中国广播市场将会出现几大发展趋势:网络广播、数字广播、3G广播、广播播客。广播人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吴雨蓉 《新闻知识》2013,(6):28-29,75
无论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是面对新媒体迅猛崛起的尖锐挑战,类型化广播都必然作为传统电台的取代者而成为广播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数字化广播技术的引入使频率资源大大增加,为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媒介变迁为视角,分析类型化广播对广播媒介的传承与对广播固有传播理念的革新,探讨类型化广播在广播媒介形态变迁中的意义,从而引发对新时期的正确广播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作为信息传播渠道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媒体环境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对传统广播发展模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策划是广播活动的基础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优良的策划,不仅能够提高广播效果,且能够塑造良好的广播形象,逐渐形成广播品牌,推动广播持续发展。文章从广播活动策划与形象概念入手,从策划与形象塑造探讨广播活动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广播户外活动取得的数量增加以及规模扩大等成绩,得益于户外活动对于广播的推广价值所在。在当前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中,依然存在着广播户外活动与广播结合不紧密、忽视受众黏性培养以及形式陈旧等多种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广播户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因此我们采取立足于广播自身定位、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创新广播户外活动推广方式等措施,合理的发挥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直播"这一形式的出现,把广播这个有声媒体的老大哥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电波借助网络"看得见的声音"即"可视广播"诞生了。那么"可视广播"会给传统广播带来哪些冲击?使用过程中广播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在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受众参与等综合作用下,"可视广播"的到来,广播参与者如何快速调整到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走访、调查,探析"可视广播"对"传统广播"在思维模式、生产方式、运营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带来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传统广播"向"可视广播"转型的意见、建议。并得出结论:广播改革是必然的,做让听众"看得见声音的"广播——即"可视广播"是当下广播的发展趋势。改革一定会触及多方利益,但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并不断探索,建立良好的改革创新机制,广播就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广播"。  相似文献   

18.
山区传统广播信号源能否有效“覆盖”,这是长期制约当地广播发展的瓶颈。山区广播与新媒体多元化的融合传播,不仅解决了山区广播的困境,而且赋予山区广播新的生命力,提升了传统广播的竞争力。本文试以福建闽北山区广播发展现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山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予以探讨、评析。  相似文献   

19.
速览/国内     
《新闻实践》2014,(10):4-6
首届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广播报9月18日报道: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首届国家应急广播大会——“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9月16日在北京召开。应急广播是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广播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手段。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应急广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应急广播体系主要由“三制一案一网”构成,即国家应急广播体制、国家应急广播机制、国家应急广播法制、国家应急广播预案和国家应急信息网。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以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的经济广播,作为全国广播改革的旗帜,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带动广播绝处逢生,走出低谷,创造辉煌.然而,随着交通、音乐等新兴广播的崛起,经济广播风光不再,呈现颓靡之势,不少地方易帜,改为城市管理、都市广播、居家广播等名称,经济广播陷入尴尬,彷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