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近年来,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决策事件中,公众以越来越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公共生活的实践中。本文通过分析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事件,探讨公众、媒体等社会力量对政府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认为社会力量对政府公共决策在客观上起到了规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推动了地方法治发展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萃     
《视听界》2004,(2):92-94
新闻采访权是独立的社会权利张振亮在《新闻大学》(2003年冬季号总第78期)刊文《论新闻采访权的法律解析》。文章认为,新闻采访权是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享有的不同于私权利与公权力的特殊的社会权利。它已超出了传统私权利与公权力的范围,除了特定情形下的法律限制外, 它作为独立于私权利与公权力的特殊社会权利可以对抗私权利的滥用与公权力的过度扩张。新闻采访权作为独立的社会权利以追求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其根本价值目标,不仅在于保障社会公众基本的知晓利益,而且对私权利无限制的滥用具有监督、制约意义,对公权力的过度膨胀、扩张也具有监督的意义。作为兼具有私权利特征和公权力特征的新闻采访权既涉及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涉及非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  相似文献   

3.
马瑞 《大观周刊》2011,(34):44-44
近年来,因城市扩建改造而引发的恶性“暴力拆迁”事件屡见于报纸、电视新闻、网络等传播媒体,这种政府公权力公然侵害公民私权利的现象不仅给事件当事人造成重大的损失,也给社会造成很多负面效应,同时损害政府形象、动摇政治权威,直指我国不完善的法律体制之软肋。究其实质就是“政治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双起事件入手,探讨了公权力组织及公权力人物与媒介的关系,并就公权力人物主张私权利成立要件进行了分析。同时,作者从起诉行为的社会评价角度,说明了评论和评价都源自公权力的赋予者——社会公众。公权力组织和个人起诉主张自身的私权利这一行为并没有错,但其中需要注意起诉的条件。我国要成为法制国家,追求以法治国,必须成为一个宪政中国,尊重并保护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权     
从理论上讲,文化权力就是对他人的文化生活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从实践来看,文化权利包括文化生活参与权、文化成果分享权和文化收益保护权,就文化公权力和文化私权利的关系而言,文化公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树立文化规制的边界意识,从而防止文化公权力对文化私权利的过度侵害。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介话语权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赛男 《东南传播》2010,(10):45-47
媒介话语权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因而,在传播实践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组织、利益集团都在积极争夺对媒介话语权的控制,从而导致话语均衡的理想状态很难形成。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来自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控制成为制约话语均衡的主导力量,媒介话语权也因此一度沦为"政府代言人"或"经济创收者"。为此,本文提出的重构媒介话语权仍以寻求话语均衡为目标,认为媒介话语权应该回归公共权利的本质,自觉地代表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也就是说,媒介话语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媒体、公众的公共意识的树立。事实上,媒介话语权均衡状态的建构不仅是大众传媒的进步,也是对国家民主建设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通缉记者等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新闻舆论监督与社会公权力之间矛盾的争议日益激烈,舆论监督与反监督成为人们思考的新话题. 舆论监督之于公权力的必要性 社会正义的观念有利于彰显某些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而新闻舆论监督就是用舆论这一社会规范的力量对社会大众特别是权力组织和权力者的行为所实施的评价和约束.阿克顿爵士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即权力必须受到制度的制衡,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和广大受众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
面对社会风险,人们首先谈到的是媒体的作用.其实,媒体所报告的是事件、公众的态度以及公权力部门的处置措施.当然,媒体在报告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态度.也不可避免地会对事件的处理与发展有所影响.在构成风险与对风险有直接影响的--政府、公众与媒体--"三角"结构中,政府是关键,也是化解社会风险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博自媒体的盛行,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微博的虚拟世界,而是正在向现实世界扩散,对现实世界中公权力的运行、社会理念的建构起到了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认为在公共事件舆论中意见领袖的社会影响包括影响公共决策、重塑社会精神和放大网络暴力三个方面。意见领袖主导的微博舆论为公众提供了深度政治参与的场域,在扩大个人影响力的同时,也在挑战传统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数名官员引咎辞职或被罢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新闻传媒第一时间传达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和处理结果,对负面事件的有关责任官员开展行政问责、反映舆论、调控舆论,充分体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行政权属于公权力中重要的施行权力,是新闻舆情监督的重点对象。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认为,政府的权力务必受到公众的监督,以遏制其迈入腐败,而公众监督政府通常是运用报纸来实现的。我国的报纸先行者梁启超把监督政府作为报刊的重要作用,新闻专家徐宝璜也曾经提出报刊能够"代理人民而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11.
关妮 《青年记者》2016,(36):57-58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媒体通过舆论影响力对某些公共权力或公众人物施加舆论压力,最终达到揭露社会阴暗面、保证权力正常行使、表达公众意见、解决问题并防止再次滋生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在监督公权力与参与公共治理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舆论监督在推动社会良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楼宁  辛忠  刘飞 《今传媒》2010,(11):104-1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发表言论,而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性使得互联网在言论聚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一系列网络事件的发生,如孙志刚事件、邓玉娇案、范跑跑事件、绿坝事件等,对政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体现出网络在建构虚拟公共领域方面的可能性。本文以"绿坝事件"为例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李安定 《新闻界》2012,(14):40-43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探究网络社群议程设置外循环系统的框架传递,发现在网络外循环系统中,弱势群体与公权力的对峙并没有随着公众和政策议程设置得到根本解决,而是作为一种诉诸集体记忆的传递框架,在潜在压力集团推动下,重新循环传递到网络社群议程中,因此,重建公权力德行是解决社会危机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进峰 《今传媒》2011,(11):29-30
分配方案异议制度是"以权利制衡权力"这一现代司法理念在我国立法上的全新体现。这一制度在我国执行立法上称得上是一个突破和重大进步,也是立法国际化的又一体现。该制度对于充分保护当事人诉权,维护当事人权益,以私权利制约公权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络环境中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人们就网络环境中法律秩序的激烈争论,并进一步激化了互联网是否应该立法实行实名制的论战.对于互联网人肉搜索事件很多人进行过相关的研究,然而就目前来看还未有人从"群己权界"的角度明晰人肉搜索实践中相关的公权力和私权利边界,并以之作为网络立法的参考.本文就力图就这一方面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权来源于个人私权的让渡,但当公权极度膨胀并完全凌驾于个人的私权之上时,私权利往往荡然无存,这就是所谓极权.其中最可怕的莫过于这一让渡的过程完全出于社会每一个个体的自愿,好比献祭.这也就是《1984》通篇展现和探讨的话题. 这本书中的党的高层奥布兰对主人公——一个普通公民温斯顿这样说:“党追求权力,完全是为了权力本身,权力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性事件之上看下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最近,《瞭望》周刊发表文章,提出"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据百度百科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由于此类事件中,较多涉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旨在约束公权力和保护私权利的《行政强制法》,监督和纠正。而要从根本上保证该法的实施效果,其实施关键在于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如何有效亟需从夯实法治社会的基础开始  相似文献   

19.
简析新闻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求公权力合法正当地被使用。而新闻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正是公权力不被滥用的重要保障。确保新闻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实现公权力在规制下运行的必要前提之一,也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必要措施之一,必将促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安定、有序地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洋绿坝"最初受到公众的抵抗到最终获得认同,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19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电脑厂商7月1日后都必须安装上网过滤软件"绿坝",到6月50日宣布推迟预装,仅隔了4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