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需比例1∶2本刊讯(余刚记者谢爱林)"金融危机来临,就业市场严峻!赶紧签个单位了事吧!"这是最近一直挂在毕业生们嘴边的口头禅。然而,2008年11月29日,走进江西农业大学体育馆的全省农科类毕业生招聘会现场,记者却看到另外的一番景象:来自全国100余家招聘企业带来了1500余个就业岗位供江西农业大学762名应届农林类毕业生挑选。  相似文献   

2.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将增加至338万。2003年、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03年9月初统计,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2004年9月1日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3%。3个百分点的增长,给我们的感觉似乎2004年就业率比2003年也只不过好一点点,但是究其基数之大,我们便不难发现,增长了3个百分点就说明50多万人已经成功就业。那么2005年呢?高校毕业生基数为338万,就业率要想与2004年的73%持平,就要再为40多万人解决就业问题。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年紧过一年的严峻局势,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信,在总结前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研究》2007,(5):131-131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根据以往专业类别划分标准,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  相似文献   

5.
促进非正规就业: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传统的正规就业之外非正规就业,是不失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促进毕业生就业模式多样化的另一条途径。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方兴未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并有很大潜力可挖。我们必须采取进一步提高对非正规就业认识,切实转变观念,积极引导扶持;全面保障非正规就业毕业生权益,实现非正规就业正规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提高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能力等措施,促进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6.
记者:张主任您好!能否先概括一下湖北省今年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张烈文:2008年湖北省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不同学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异明显。从科类统计情况看,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的专业主要是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农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的专业主要是农学、哲学、工学;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法学。  相似文献   

7.
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公布了第二次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包括8.9万名在2008年获得硕士文凭、技术大学文凭或职业学士文凭的毕业生。 近年来,法国经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拥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失业率已由2010年的9.6%升至2011年的10.7%。91%的硕士在毕业后30个月内实现了就业...  相似文献   

8.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7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从上述数字,能感受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一个字: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雷蕾  郑卫荣  王林军 《文教资料》2010,(11):201-202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实习教学、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温州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为例,通过对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状况的概括和分析.引发对管理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协调管理的思考.为当前及今后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指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孟雪  张福新  郭岩 《林区教学》2012,(8):114-115
林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分析了影响林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如何改变就业现状、提高就业率的对策,使林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对于林科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希望通过多年来的学习成就来实现就业以证明其自身的实力与价值;对于毕业生家庭来说,家长期望通过子女的顺利毕业并找到好工作来实现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回报;对于林科类高职院校而言,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则是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做好当前林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3k..x-作,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对林业科技人才的合理使用,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可以说林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是社会和谐、行业发展的稳定基石与根本诉求。  相似文献   

11.
围绕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缺口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适应数量迅速增加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建立综合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指数模型,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种有益尝试,对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作用。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运用依赖于数据库的总体构成及其原始数据的采集。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及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变化,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做好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更是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就业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评价工作仍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方法不合理、标准不统一、类型特征不凸显等问题。在参考现有文献、实践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就业整体质量”“就业社会贡献度”“就业社会满意度”三个维度提出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时提供合理工具。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研究》2005,(9):121-121
近日,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公布了针对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中称就业途径不畅通致使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术》2005,(1):11-11
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代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十个部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曹凯 《文教资料》2013,(6):138-139
近几年来,社会上中文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而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常常被认为是解决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毕业生就业咨询会上,一个女生看到林永和教授就失声痛哭。她说:“为什么不如我的人都找到了两个婆婆,而我连一个都找不到!”这使林教授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不断增加。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也深刻揭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精准指导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实证调研剖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成因、帮扶需求等。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成因主要受就业能力高低与就业意愿强弱双重影响,就业帮扶需求集中在求职核心能力指导帮扶、求职多元保障支持两个层面,就业帮扶关键人物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学生本人、家族成员和高校辅导员。据此,引入二维度“象限”分析法,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分为5个群体类别,并针对性提出具体就业帮扶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2009,(1):6-6
从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为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教育部与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四项“新政”.加大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力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同其他类院校学生相比,其就业竞争力有自身特点。因此,只有针对这些特点.立足师范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和经营意识,避免同质竞争,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