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学校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建立价值观体系,应当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引导,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坐标,规定了学校课程建设以人的现实境遇为现实基点,以人的发展要素为内容维度,以人的现实需要为目标向度,并以唤起人的生命姿态为价值旨趣。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建设要在哲学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构筑学校课程哲学;在文化层面关注多元化形态整合,弥合课程文化张力;在价值层面坚持以个体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传承百年老校的辉煌,续写着学校教育的新篇章。一直以来,学校十分注重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全力打造优秀教师群体,确立明确的队伍建设思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人为核心,以队伍建设做保障,以机制建设做支持,以文化建设做动力,实现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发展主要在于文化的全息发展。学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根据文化形态学的观点,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核心文化、制度中介文化和物态外显文化三个层次。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心态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凝聚制度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事各种关系的和谐;物态文化建设——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三个层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全息的学校文化场。通过对这个全息文化场的建设从而构建和谐生态校园,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培养人、生成人、发展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一个文化组织。学校文化的本质在于用文化精神培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重在营造学校育人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营造育人文化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引领,以和谐的育人文化熏陶,以民主宽松的管理文化发展,以创新的教学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在生存与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它是学院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品牌的延伸。可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是学院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文化建设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为载体,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功能,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叶水涛 《江苏教育》2023,(41):53-55
江苏省海门中学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方优化教育生态,坚持立德为先、培根铸魂,聚焦“一人一联一诗”文化传统,以张謇作为学生的人格表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价值引领,精心创设诗意的学校环境,放飞学生的青春梦想,造就求真向善立美的学校文化。学校以一种文化自觉和历史使命感,致力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国学者迈克尔·兰德曼认为:“谁想知道什么是人,那么他也应该,而且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文化。”这一论述把文化与人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揭示:人创造了文化,从而使自己再也不能脱离开文化。学校是育人的圣地,如果学校没有文化,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学校文化的建设不力,或是文化的先进性、时代性不强,却是有可能的。校长要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阵地,高度重视学校新文化建设,从而,在文化层面上创立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准。建设学校新文化,是有为校长的重要任务。一、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管理专家对学校发展阶段作…  相似文献   

9.
张殷珲 《甘肃教育》2023,(16):11-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也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并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职能、提高学校教育活动成效的同时,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加强校园人文文化建设,培养人文精神是我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已成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人文文化建设的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要求,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组建了"星辰好教师"团队,坚持文化引领,推动学校文化创新;坚持项目实践,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坚持网格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协同共进,形成综合育人合力,以创新团队推动学校创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是学校展开教育改革的土壤,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要求:明晰学校文化建设主体的特质及其涉及人员范围,坚持以促进学校"成事""成人"和"成效"为建设基本依据,坚持全局与重点并重、内生与借鉴结合及内涵与符号同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一棵生命之树.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用高雅的学校文化去科学管理学校是现代化学校的标志。建设学校文化,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积淀、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上.精心构建优质、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让学校文化实现独有的价值,焕发生命的活力。营建和谐的氛围,从而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中小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体现.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问题及策略等几个方面.今后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要强调学校文化建设的柔性需求,坚持传统与个性的学校特色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途径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的因素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进一步突显的过程。“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1]。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的。作为学校管理灵魂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一、组织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其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  相似文献   

17.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昆明第一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多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德育为先导,以向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具体目标,构建具有个性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具有昆一中特色的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中西部中小学网络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等。  相似文献   

18.
高迎九 《江苏教育》2023,(41):49-52
江苏省海门中学扎根学校文化沃土,从党和国家人才需求的高度,以前瞻性思维和全局性谋划,确立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重点项目——“卓越人才培育工程”,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实践探索中,学校坚持将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与学校文化特色相结合,以“一人一联一诗”的文化传统为精神底色,与时俱进,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探索出一条“立足全省示范,探路全国示范”的高品质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就一所学校教育品牌的基石。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以规范的校园行为文化约束人,有力地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人文环境能赋予学校以生命的活力,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20.
韩城市芝川初级中学坐落于芝水河畔、汉太史司马迁祠下的芝川镇新街北端,其前身是清同治年间的“少梁书院”,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现有学生1259人,教职工93人。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快建设步伐,相继投入资金百万元,建成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等,从而适应教育进步的新要求。学校重视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在抓好校舍、教学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整治校园环境,积极进行植树绿化,致力于建设花园式学校,创造优雅的育人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