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哲学、美学思想影响深远,它完成了生命自由、超越理论的建构,使苦难人生本身朗照于审美的光辉之中。唯一遗憾的是没能为社会实践提供一种现实的路径。现拟从本体论、创作论以及生存论三个视角来阐释道家美学自由与超越的特征,并阐发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维廉作为一位道家美学的追寻者、阐释者与海外传播者,早期通过对三四十年代现代诗歌技巧的学习,对中国诗论、中国古典诗语法的美学探源,对艾略特、庞德等西方现代诗论研究而进入道家美学探索的门径;中后期他把道家置于比较诗学的视域下和西方后现代语境中来观照,极大地彰显了道家美学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而揭示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现代阐释的意义,既可以理清叶氏美学探索的精神源头和理论脉络,又可以展现道家美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生衍化、与时俱进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美学价值与该文化所持有的对待宇宙的终极态度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宇宙观是由儒、道、释三家思想作为精神主干而共同建构的。儒家文化的积极入世、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释家文化的彻悟境界,交织成了中国文化庞大的艺术网络,这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无己、无待的自由自适之道和求自然得天趣的美学品质是道家自然观的主要理论范畴,而对道家哲学有着浓郁情结的卡夫卡,也曾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虚构,将道家自然观带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从而使得其获得一种跨文化价值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道家美学思想一直被认为是消极出世的,缺乏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观点是对道家美学的一种偏见,与儒家美学相比,道家美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内在更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道家美学更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需求,它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强调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深刻揭示了艺术的某些规律,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审美世界。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道家美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从而促进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说明道家哲学人生观主要特征是现实社会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和自然超越的人生理想,在这个哲学基础上指出了道家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审美理想,追求的是一种与不脱离现实而超越现实功利世界的精神的自由、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皆提出了不同的政治指导思想。道家以“道”为逻辑基点提出自己的政治建构。“道”是不可名的,由于“道”缺乏逻辑构成要素,作为一种政治哲学,道家思想未能取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最终道家学派分裂为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因此从“道”形而上的逻辑角度探析其原因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试论道家的审美自然观对传统建筑的美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宏  郭明生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6):109-109,111
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自然观,是古人对建筑文化进行美学观照的一种审美精神。此在探寻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揭示其文化符号特征和文化本蕴。  相似文献   

9.
周梦蝶是当代重要的诗人,他的诗用语丰富而多义,善以庄子思想拨见对其哲学与美学形成的敏感,在孤独中铺陈出不凡的思维与想象。以周梦蝶的《逍遥游》、《六月》二诗为例,分析诗中所展露的道家美学的生命演出,进而建构出台湾现代诗史上的新创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文坛的“江南才子”,从上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至今,在30多年的时间里,苏童以飞扬的想象、优雅的语言、如水的叙述建构了他独特的小说世界,开拓了当代文学的视野。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为精致而绵延的叙述、现代艺术手法的运用及感伤主义的美学风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瞬息京华》较全面地阐释了中国道家哲学而有所发挥 ,这种阐释和发挥最后归结在对姚思安等理想人格的建构上。小说还借道家的眼光探究了中国文化的阴柔品质 ,解释了中华民族所特具的一种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流作家,自然美、真率美和旷达美是其诗文美学特征的主要方面。陶渊明美学思想的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自然观、求真贵真思想和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则实践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道家并非是文艺否定论者,其对文学艺术等诸多审美活动均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道家认为,审美感受并非单纯的感官知觉,而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情感与理智、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的状态;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率性而行,自然素朴,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大”的范畴出现得很早。在先秦道家的美学思想中,“大”与其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道”紧密联系,“大”体现了“道”自然无为的本性。与儒家美学中的“大”受到天命论思想的约束不同,道家美学中的“大”体现了天道的自然无为、无所不能的力量,是一种无限的美。  相似文献   

16.
新理学美学对传统美学的吸收集中于传统人生美学方面。原始儒家、宋明儒家和原始道家美学是其直接思想来源。人生境界达成之条件如觉解、心性与传统美学有莫大关系。新理学美学对人的自然欲望的承认开启了理学美学通向现代的闸门,符合审美启蒙和审美现代性的发展需要。冯友兰通过比较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和阐释曾点气象与仁的美学意蕴将人生境界建构为严整体系并指出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7.
<正>《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道家经典,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思想,带给后人一种超凡脱俗和崇高美妙的美学体验。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逍遥游》是庄子美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引领学生了解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的一个重要窗口。教育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由语言的构建、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而《庄子·逍遥游》的入选则是力求通过该篇美文增强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感受与体悟美,欣赏与评价美,并提升其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初步探讨老子的道家语言美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后来的语言文学艺术的影响,并以今天的修辞学、语用学及文艺美学的角度来寻求与其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老子以“道”为核心创立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庄子的《逍遥游》体现的那种自在无待的“道家”风范为历代文人、学者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一大特色。儒家和道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儒学的思想是功利的、入世的,“道”的思想是超然的,出世的。儒、道、两家的美学理念和思想,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及美学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儒"与"道"是中国美学的文化基因,儒家美学强调的是现实的人文关怀,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道家美学具有一种超越飘逸的"妙"的情感体验,蕴含着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但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的文学价值取向都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大文学和艺术看作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