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条件反射理论最早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对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一些不适当行为可以用强化手段来塑造。利用行为改变技术,通过操纵强化物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是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阈下干预前后IAT效应的对比,验证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结合阈下劝说技术对于被试内隐智力观改变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内隐智力观可以通过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加以改变,且改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给儿童乐学带来的启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 ,人的行为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是通过人的条件反射建立的活动。一种行为的获得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 (或者说建立起一种暂时的神经联系 )。在行为心理学派中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就人的行为的获得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要使儿童形成乐学行为 ,我们必须实施强化策略 ,遵循及时强化的原则。使儿童的乐学行为持续下去。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也给我们如何使儿童乐学以…  相似文献   

4.
经典性条件反射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探作性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两种类型.深刻理解并区分这两种条件反射,对我们了解人类某些行为的形成,塑造人的正确而适当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运动技术是通过运动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运动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由教师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这些是条件刺激),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非条件刺激),在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接通”,再经过多次“强化”后形成的。然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础乃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神经活动的过程。由大脑皮质引起兴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叫兴  相似文献   

6.
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国 《青海教育》2003,(10):57-57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和人的各种的重要生理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进行的,他把反射分为两大类:一是非条件反射,一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是固定的,没有皮质的活动也能实现。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大脑皮质中的有关神经中枢而建立的一种暂时性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7.
武术技术动作形成的生理基础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一定的规律,如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自动化等,各种技术又是在复杂的条件反射中形成.因此,合理利用反射规律,对学习、掌握技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行为是塑造出来的,但我们所看重的往往是行为的显著形式或最后结果,因为行为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试图搞清楚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是研究行为的最直捷的理论工具,本文通过条件反射的替代律、信号律、接近律和泛化学说,分析了行为的发生、形成和作用的机制。进一步用潜意识性条件反射假设对那些所谓的“无缘无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巴甫洛夫通过使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大脑皮质的机能,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确认条件反射是大脑的高级机能之一,是在后天可以获得的。但是这个原理有时也被一些不法之徒所利用,我们经常看到的算命先生用黄雀“抽签”来骗人  相似文献   

10.
问: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答:巴浦洛夫把对抽象信号(语言、文字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把对具体信号(声、光、形、味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据此,对于上述问题,如下分析: “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这是铃声往往引起绝大多数学生产生这样一些联想:“上课了,别迟到”“请遵守纪律”“下  相似文献   

11.
强化技能及其功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主要运用对学生的反应采用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教学材料的刺激与学生反应之间,更快地建立稳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把思维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一类教学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53年提出来的。他把一只饿鼠放入实验箱内,当鼠偶然踩在杠杆上时,即喂食,为强化这一动作,经多次重复,鼠即会自动踩杆而得食。这类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达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操作性条件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是采用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古典实验方法,以狗作为条件反射对象来进行研究的,课文中就是以此实验来阐述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的。以往讲解这个概念,只能依照教学挂图作静态的描述和说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为解此难,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应用当代电子工业的先进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成一种能显示生物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的形成”演示仪。本仪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插值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ADI-FDTD)的吸收边界条件,该边界条件能够在ADI-FDTD方法中改善边界反射性能.首先,对由截断误差和相速估计误差引起的此吸收边界条件的反射进行了分析和推导.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基于相速估计和非均匀网格的对此吸收边界改进方法能够改善边界条件的反射特性.然后进行了矩形波导情况下该吸收边界条件的数值仿真.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并通过对有无相速估计下吸收边界条件反射系数比较、对均匀和非均匀网格处理下吸收边界条件反射系数的比较,以及对在不同时间步长下吸收边界条件反射系数变化的分析,说明了该吸收边界条件及其改进方法对ADI-FDTD方法中的边界反射性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脑对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刺激可分为三种,即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条件反射可分为三类,即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三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有机体受第一信号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一信号系统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它使人和动物得以适应客观环境、繁衍生息。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由第二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为人类所独有,它能使人类认识改造客观和自身,使人类智慧超越动物,成为生物链的最高端。第三信号系统是人脑以第三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它是在前两种信号系统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它悄悄改变人类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人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末期,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使它们彼此建立起联系,即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中的问题行为,即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幼教工作者面临着如何矫正问题行为并培养我们所期望的行为这一重大任务。 一、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行为矫正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早期的行为矫正主要依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两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介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巴甫洛夫先给狗一个无效的刺激(铃声,他称为条件刺激),然后给狗喂肉糜(非条件刺激),而肉糜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发现通过反复给狗这样的两种刺激——铃声和肉糜,单单铃声也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将一个原先无关的刺激与一个有关的刺激联系起来,并作出反应,这样一个学习方式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在巴甫洛夫的先驱性工作发表后,经典条件反射和其其他一些学习方式在许多动物身上  相似文献   

18.
形象思维法也称动念法或默念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思维和想象来表达即将进行的某一动作或动作某一部分的过程或形象.它是一种提高运动神经行为或生物运动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形象思维某个动作,可以产生一种无意识的,难以观察到的肌肉收缩现象,产生条件反射的效果,强化神经联系,加快条件反射系统化的建立,缩短掌握技术动作的时间,巩固已掌握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第二二册P_(88)关于条件反射的建立,以小狗实验说明条件反射的建立,配有四幅插图。  相似文献   

20.
条件反射活动的强弱同刺激强度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条件刺激强度增加时。条件反射量也增大,但是当刺激强度超过某个界限时,条件反射量不仅不增大,反而减小,甚至完全消失。这是由于刺激强度过大,超过了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限度,以致大脑皮质接受刺激后由兴奋转为抑制,即所谓超限抑制。如果较弱的刺激作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超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