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师发展理念和培养形式。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涉及如何看待教师专业及教师专业性质的问题。目前比较典型的教师范式研究有熟练型、反思型、研究型、智慧型等。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当下作为权力话语的教师专业化理论并没有为教师发展提供一个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冲击下,加拿大基础教育日益呈现出改革的迫切性,各省纷纷出台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以推进课程改革来应对挑战。这些改革举措无论是在政策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呈现出了注重统一课程标准、强调共同核心课程、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突出国民多元文化、鼓励发展地方性课程等特点,同时,课改在实施中也存在教师主体参与不足、统一要求和多元文化存在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外语教师在职教育改革呈现出新的特点。其变革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联邦政府对于外语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二是"专业派"教师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改革具体表现在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组织介入培养,教师培养校本化和开展行动研究。美国外语教师在职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外语教师培养的标准化与科学化,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以及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浅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对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美国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使全体美国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探讨了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策略:调整课程结构,制订课程标准,建立统考制度。并进而指出,美国此次课程改革起源于强烈的教育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是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中国大学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回溯与梳理发现:研究对象以重点名牌大学为主、以历史上的和解放前的大学为主、以大学群为主,地方性大学难以进入研究视野;研究方式以历史文献法、调查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为主,缺少微型叙事研究;研究视角以外在视角为主,以理念和功能研究为主,对学校本身的存在缺少“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婚姻牵系着个人的快乐与忧伤,关系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土家族婚姻问题的研究成果,力求反映土家族婚姻研究现状、特点与不足,旨在进一步推动土家族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以有利于土家族社会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菲律宾马科斯政府所出现的贪污与腐败,导致民心涣散、政局不稳、经济衰退、债务危机严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投资不足。1986年至1992年阿基诺夫人执政期间,在民主政权的建设上是有成就的。但在宏观经济管理上缺乏经验,经济发展迟缓,1986年至1990年间发生了七次政变,由于国内政局不稳,无法吸引外国的投资者。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商人宁愿选择政局更稳定的泰国投资建厂。与此同时,国内贫富差距更加悬殊,1985年和1988年的收入分配表显示,占一半人口的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0%。而人口仅占10%的上层阶层收入占总收入的36%,全国12个地区中有7个地区其贫困家庭收入低于1985年的水平。菲律宾成为亚洲地区投资环境最差的国家之一。是亚洲贪污和腐败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关系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成。对话国际上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并从中汲取高质量的核心元素,是中国特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展现国际视野的关键举措。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丹尼森(Danielson)教授研发的Framework for Teaching(FFT)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质量,秉持高阶性思维、建构性学习、目的性活动和专业性指导的高质量课堂教学理念,涉及4大模块、22个评估要点以及相应的质量观测点,从评价对象与评价方式两个维度跨越时空全面搜集资料并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价值判断,旨在通过向教师提供反馈和推动专业发展而引导教师为质量而教,实现教学的背景、投入、过程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质量的多维提升。深入研究与反思在理念和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FFT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启示中国应在自由和规则、过程和结果的动态和谐关系中,以创设学习文化、促进深度学习为核心,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并基于此研发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测工具,构建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教师教育质量指标体系,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以 80年代以来一些委员会的报告或其他重要事件为线索 ,展示美国教师教育政策在这一持续近 2 0年的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发展脉络。这些报告主要有《国家在危急中》(1983)、《准备就绪的国家》(1986)、霍姆斯小组的《明日的教师》(1986)、《明日的学校》(1990 )和《明日的教育学院》(1995 )、全美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的《什么最重要》(1996)和《做什么最重要》(1997)以及“教师质量大学校长高峰会议”(1999)和全国教师教育认定委员会新近公布的《2 0 0 0年标准》。本文概述了这些报告的如下基本内容 :教学应作为一种专业 ;设立专业发展学校以促进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的联系 ;提升教师地位和改善工作条件以吸引更优秀的青年从教 ;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及其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意义 ;建构新的教师资格证书等。本文最后对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及改革重点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李益是中唐前期的著名诗人,近20年来李益研究逐渐深入。学界在李益生平事迹的考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考辨以及李益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李益研究也存在着考证结论缺乏确凿证据,部分研究建立在前人颇多瑕疵的结论之上,选题立论及论述单一重复,部分领域无人涉及等问题。李益研究拥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呈现出其独有的特色。其研究的发展情况与祖国大陆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侯方域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渊源、诗歌理论、诗歌创作等方面,表现为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不够深入,利用材料不够充分。今后的研究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应借鉴田野考察法、文化学、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借助文学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挖掘包括墓志铭、书信、碑刻等更为广阔的研究资料。在诗名和文名、比较研究、整体研究、影响研究、艺术技巧、风格特色这几个方面,侯氏诗歌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恢宏年代。改革开放如一股春风复苏了中国大地,人们开始逐渐走出文革十年动荡的阴霾,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起来。语文教师们也活跃在关系祖国发展的教育领域,奉献自己,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在强大的社会责任感驱动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20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与现代民主进程的推进,公民社会参与教育改革日益频繁.本文以美国为个案,对公民社会参与其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措施与特征予以剖析,旨在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印第安纳州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师资质提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政策是在特殊背景下出台的,对于教师培养机构、新任教师进修、在职教师进修以及优秀教师奖励制度等方面都做了详备的规定,政策有力促进了州教师资质的提高和改善,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与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三大教育思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美国公共教育思想立足的根本.学校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还是制造社会问题的根源,不同的教育流派有不同的回答.根据这些不同的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潮大致可分为三大派别:新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新进步主义,并且,在这三大教育流派间不断论争的影响下,形成了当代美国教育研究与分析的两条基本路径:阐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梁善明 《天中学刊》2014,29(6):107-1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上海电业史研究在史料的编纂、电厂个案的研究、城市公用事业与市政建设现代化、租界电业研究、电业工人运动研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缺乏全面梳理与研究、微观研究不深入、研究理论与方法较为传统、缺少专题性的对比研究等问题与不足.因此,有必要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上海电业史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近代上海电业史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代华侨华人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不仅过去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得到改观,而且也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变化跟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当代中国华侨华人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而这正是新世纪里研究者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纵向梳理和分析20多年来我国学前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及其所蕴涵的价值取向,讨论了我国学前课程改革的总体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