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结合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和特征,提炼出应用型大学学科发展的三个要素:作为教育主体的"术学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双高"人才(高学历、高技能),以及作为中介的"双元制"学科平台。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内功方面在于培训"双师型"学科队伍、培养"本科 技师"的"双高"人才和培育"双元制"的学科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一些大学正致力于研究型大学建设,并依据一定"标准"极力提升科研水平,或增加学科门类,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将研究型大学视为以科研为主的大学或学科多的大学或研究生多的大学。这些理念和做法与大学的本质属性相悖,无益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大学。学术型人才是以知识创造为本位的人才,既可能是研究生,也可能是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别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施专业教育,学术型人才实施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3.
开拓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实现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计划的有力举措,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可行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途径主要有: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学科型、工程型大学兼办;一些高职高专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20,(6):97-100
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是高等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追溯历史,应用型大学初始、发展和兴盛贯穿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从办学特质看,其既有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显性特质,又具有以"参与建设"为核心的新大学精神、以"外适标准"为核心的新质量标准、以"合作教育"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以"校地合作"为新发展路径等隐性特质。面向未来,应用型大学应建立"特色""高水平""一流"的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中小企业的转型,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供给与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矛盾。解决这对矛盾需要大学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温州大学以学校获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温州成为"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创新了面向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通过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以改造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强化产学合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同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学科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在世界许多地区已广泛开展的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摆脱了单纯的语言教育模式,而是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有机融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大学人才培养类型随着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发生变化。从中世纪大学单学科领域人才的起源和对自由教育的追求,到近代大学学科类型人才的扩张和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产生,再到现代大学复合型人才的创生和精英人才的重生,大学人才培养类型的演变表现出以知识发展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宏观分类向微观分类细化、横向分类向纵向分类深化的特点,呈现出一种放射型趋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大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管理还存在着学术事务与学生事务融通不足、教师育人与学生求学互动不深、教育教学与社会生活衔接不强等相对薄弱环节.为此,应用型大学需要改革教育管理:以"新三中心"为主导转变思路,从偏重管理走向服务发展、从单向教导走向平等对话、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多样;以"持续改进"为要求优化策略,加强多元联动、设置学业导师、完善成长服务;以"问题导向"与"前瞻研判"相结合创新机制,建立信息集散机制、优化运行保障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师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生勇 《教师》2014,(14):82-82
正一、引言河套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归类为实用教育型大学,在现阶段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主。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应用型的建筑人才需求量大,同时也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尽快摆脱原专科教育及其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大学英语作为工具学科,是服务于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旨在满足“新工科”建设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要。CDIO的构想、设计、实施、运作等四大环节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大学英语评价考核、教师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传播科技文化的桥梁,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能帮助大学生认识成长的正确道路,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农情和民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要努力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新建本科高校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仍摆脱不了"大而全""学术型"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理念与思维定势的局限。要提高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准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从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践环节、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特定历史时期,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均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条件下的一种本真体现。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狭隘的"专才教育"和单纯的"通才教育"抑或二者之间简单粗糙组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出现了与时代发展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问题,在此种情形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必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基于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特征在于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侧重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异质特征体现为高校类型之间的差异,凸显高校历史传统与区域特质和学科强项。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结合办学定位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地方高校工程类学科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发挥其办学特色和优势,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推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和实践适应需求的新型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等级的竞赛,不断拓展他们的学业知识和技能来对接市场需求,逐步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适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应用技术大学创业教育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应针对当前存在的认知偏差等问题,积极探寻解决路径,既要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又要把握工程、生产实践需求,开展对外交流,走出一条以深化理念认知为先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培养,完善创业实践平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9.
诚信教育在推动时代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剑桥大学诚信教育继承英国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传统,其诚信教育的目标是规训学生诚信意识和规避学生失信行为。为此,剑桥大学构建了一套横纵交融的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即"行为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学术诚信教育"横向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和"入学登记-学业过程-离校教育"纵向的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剑桥大学诚信教育对于推进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高考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的人才的选拔.西方式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又不适合中国国情.于是,笔者试图提出"分专业高考制度"的构想,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这样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从而促进中国高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