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刻有一枚图章,上面刻的是四个篆字:“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是再清楚不过了。“难得糊涂”这句名言,是他从几十年风吹雨打的个人阅历和无数荣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蕴含着深厚的育人与处世的哲理。  相似文献   

2.
糊涂也有乐     
人们常把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条幅悬挂在醒目的地方,欣赏之余,玩味着自己所理解的含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难得糊涂”这一句,出自清代文人郑板桥。不知怎么,前几年这一句话颇为流行,满大街都是卖这句话的条幅。很多人喜欢这一句话,可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了。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先生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相似文献   

5.
时下.许多国人的厅堂上、书斋里、卧榻前,都挂着一幅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拓片。究其主旨。无非是将生存的无奈和精神的沮丧,高标成一种修身养性、立命存身的豁达和自嘲,确也堪称为中国特色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6.
倪培森 《初中生》2007,(4):26-27
“难得糊涂”一词是由清朝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首创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因诗、书、画皆工,人称“三绝”。他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高中进士后,因无后台背景,又不愿意拍马奉迎上司,在山东范县、潍县做了十几年知县后便辞官回家了,靠卖字画和教书为生。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生物的乡村女教师,领到了一台盼望已久的显微镜,把它放在教室角柜里.一个星期六早晨,同学们发现显微镜不见了.  相似文献   

8.
汤国荣 《江苏教育》2005,(1B):46-46
时下的语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一种时尚。语课上,学生往往还没读几遍书,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你的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有时还一阵穷追猛问:“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或感受?”笔并非否定“说体会”的重要性,也无意于排斥新课改,只是觉得语课上“说体会”不必强人所难,应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需要漫长的等待,孩子的成长更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于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园丁把自己的爱给了花儿,精心呵护。守候花期.果农把自己的爱给了果树.悉心照管.渴望成熟;教师则把自己的爱给了学生.倾注期望,希冀收获。于是,那充满爱意的等待,便成了别样的美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着西方所无法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效率。然而,如果决策不够科学化,“集中力量”所带来的损失也会是巨大的。中国需要具备专业能力、敢提出一定“储备性政策”的政策研究机构——智库。  相似文献   

11.
原生的苹果靓丽、味美,富有营养,而加工厂把苹果加工成果酱、果脯或果干之时,把其中的维生素C提炼出来。营养价值高的“维C”因为这种“超前”的做法而失去了原来的新鲜色彩和甜美滋味,让多数人不愿吃而废弃,成为营养吸收的一道尴尬门槛。这情形很多人遇到过,当然包括每一位育人者,可在教育实践中却任由许多“超前”的尴尬豁然呈现。看看自己周围,难道不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2.
崔鹏 《老年教育》2011,(8):27-27
近几年,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遇到的“国际惯例”越来越多。航空公司机票超售是国际惯例,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假日歇业是国际惯例,电信收月租费是国际惯例,谢绝顾客自带酒水也是国际惯例,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3.
编辑导语 在人们日渐浮躁的生活状态下,“执著”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下所倡导的一种美好品质。成功需要坚持。坚持就是执著。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不灰心丧气,勇敢向前的那种精神就是执著。反思一下自己.你“执著”吗?  相似文献   

14.
熊淑琼 《教师》2020,(3):9-10
"后进生"群体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关系着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因而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以转化"后进生"小周为例,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的策略,并对案例进行了反思总结。  相似文献   

15.
彤彤 《小学生》2010,(8):90-91
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的流行——那些常换常新的玩具,那些不断更新的歌曲、那些千奇百怪的游戏……不过,本期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种流行,它的名字叫——大爱。  相似文献   

16.
17.
刘仰 《教师博览》2010,(6):15-16
2500年前的中国古书《晏子春秋》里,有一个疑似现代“成功学”的故事。一个名叫梁丘的人佩服晏子的聪明和学识.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赶不上先生您了。”晏子立刻不失时机地给梁丘上了一堂成功学的速成课。  相似文献   

18.
难得明白     
文雨 《甘肃教育》2011,(18):1-1
自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提出“难得糊涂”的理念后.不知有多少人将这“四字箴言”贴在墙上,挂在嘴边,经常做着这样的或自诩或自嘲的表白。相信板桥先生具有洞悉幽微的智慧和能力,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揣着明白当糊涂.从而活出一种境界。而对于我等众多凡俗之人而言,大多时候处于混沌未开的蒙昧状态.可能“难得明白”才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写照。因为我们心智成熟的程度。永远赶不上时代前行的步履。  相似文献   

19.
向翠华 《新课程研究》2007,(11):23-23,25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真实的故事,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刚接手一个新班,汤主任向我介绍了班上的情况,特别叮嘱我,要注意班上以王磊为首的几个调皮蛋。当时我简单地认为:世界上没有不能融化的冰,只要我把全部的热情奉献给这个班,我这把"火"一定能融化那些"冰"的,学生肯定会喜欢我,不会为难我的。所以,对汤主任的话我倒也不十分在意。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教无定法。那种疾风暴雨、耳提面命式的训诫对学生可能会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可是含蓄蕴藉、意味隽永的暗示也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