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二级学院“微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术作风、经济违纪和生活作风,与师德师风紧密相连,关乎师生切身利益,破坏了校园政治生态,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伤害了高校的社会声誉。加强二级学院制度建设,抓好“微权力”关键少数是高校“微腐败”治理的关键;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抓好“微权力”绝大多数是高校“微腐败”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建设,紧盯多发人群,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是治理高校“微腐败”问题的有效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层“微腐败”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也是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亟需破解的问题。当前,基层“微腐败”呈现出涉及面广、隐蔽性强、贴近群众等特点。基层“微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人民对党信任、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容易诱发集体腐败。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较为薄弱、基层权力监督制约相对乏力是基层“微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效治理基层“微腐败”,需从加大惩治力度、强化权力监督、抓好思想教育等维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信用惩戒制度可以作为腐败治理的崭新机制引入治理体系,以全面优化“政商关系型”腐败治理机制短缺的问题。中国特色信用体系的制度构建,依循“金融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的生成机理,信用惩戒已然具有市场经济规制机制的机能。信用惩戒引入我国腐败治理机制体系,能够突破传统腐败治理机制的瓶颈,促进腐败预防模式的代际更新与现实化。信用惩戒引入国家腐败治理机制体系的重点在于:(1)将“政商关系型”腐败作为信用惩戒治理的中心,聚焦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领域的腐败治理;(2)以升级“行贿黑名单”制度的治理功能、拓展数据化治理的范围作为信用惩戒机制建设的重点;(3)以企业合规制度体系的现实化推动信用惩戒腐败机制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腐败现象的滋生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败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惩政治斗争。高校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新旧办学体制在交替过程中的不完善。建立健全高校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加强法纪道德教育、切实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是治理高校腐败现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高校腐败治理也取得重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落实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高校开展腐败治理的新特征。高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高校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高校校风蔚然一新是高校开展腐败治理的新成就。新时代高校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腐败治理、建设清廉高校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协调推进,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6.
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对于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以河南省高校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存在的“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党内法规执行不规范、内部治理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从健全“四责”贯通协同机制、完善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体系,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完善高校党内政治监督体系,健全“三不”一体推进机制、完善高校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完善高校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的进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微时代”话语场域,其话语载体的开放性、大众化,话语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话语传播的交互性、隐匿化等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微理念”滞后、“微平台”欠缺、“微内容”僵化是建构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需要克服的阻抗因素,用包容的思维方式接纳、科学的工作方法驾驭、长效的眼界发展是建构具有主导效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腐败治理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廉洁,还在于“廉洁”+“能效”。针对高校图书馆可能出现的廉能风险,管理部门应结合图书馆特有的责权运行机制,从廉能治理的目标特征、廉能政治生态环境、廉能政治伦理教育等三个方面构建廉能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资本向政治领域渗透是导致政商勾结、腐败丛生的重要根源,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成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阻碍因素。基于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和各地方官媒上公布的大量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围猎式、欺骗式、掮客式、胁迫式、联盟式、旋转门式等六种资本向政治领域渗的类型。从官员的寻租动机、商人的投机动机等个体因素层面和法规制度、监督机制、地方政治生态、政商文化、市场机制等制度环境因素层面剖析其逻辑成因。从加强政商思想教育引导、健全防治政商勾连式腐败的体制机制、构建以纪检监察为龙头的多元化监督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商文化和营商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制度纠治路径。  相似文献   

10.
如何预防和惩治"微腐败"是新时代廉政反腐工作重点。"微腐败"在本质上是微权力主体官僚主义思想的行为表现,在现实中体现为对微权力的滥用,具有轻微型、隐蔽性、日常性、普遍性、基层性、顽固性和生长性等基本特征。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充分是"微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外来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是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微权力"运行的失规、失范是其产生的政治根源,文化的缺失和教育的缺乏是其产生的文化根源。"微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官场综合症,需要综合性治理方案。加强思想和职业教育,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社会和文化建设,祛除"微腐败"滋生的社会和文化土壤是关键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1.
制度既是造成当前高校同质化发展、特色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又是高校办学特色培育和生成的关键.政府“诺斯悖论”式作用、基于“交易成本”预期的“理性选择”,是新建院校特色缺失的制度根源.在政策引导、自我诉求和标准转换等制度动因下,新建本科院校有着特色发展的持续压力和内在需求.其特色生成的制度路径涵括外在和内在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外在制度创新包括宏观管理的政策努力、教育经费拨付制度重设、学校法人制度重建;内在制度重构包括设定引导特色生成的系统性目标愿景、激励特色生成的次级系统设计,以及强化特色基点和生成载体的实施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腐败动机 腐败机会→腐败行为”乃腐败发生的内在机理。因而预防腐败不仅要抑制腐败动机,更关键的是要消除腐败机会。而消除腐败机会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制度。体制层面创新的关键是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包括推进分权和权力制衡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机制层面创新的核心是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同时也要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的自警和自觉反对腐败,建成了廉洁政治新局面,开启了党对腐败治理理论的初步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党严惩自身腐败为先导、清廉政府建设为基础、反腐败法规制度为依据、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干部腐败为手段、民主监督为保障的整体化推进状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应当充分重视这些历史经验,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政治自觉;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强化政治监督,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督体制机制;坚持惩罚和教育相结合,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4.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在教学应用、社会交互、技术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应加大在教学应用、师生互动、内容更新等方面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公职人员作为社会人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腐败产生的触发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是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切入点。新时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党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形势,高校应着重从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制度防线和社会监督防线等方面构建腐败防止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廉政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高校腐败.但是由于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重视不够、体现形式比较单一、利用范围有限、审计结果质量不高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造成了目前我国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包括:发挥审计服务作用,从监督入手找到干部腐败行为之所在;建立相关工作制度,从源头预防干部腐败行为发生;组织相关力量,以合力控制干部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宏观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历史背景,“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创新实践,已然成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2015年,安徽省天长市率先在全市推广施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真正从源头上预防、遏制了基层村社“微腐败”问题。本文拟对“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天长市“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分析、“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的理论性探讨及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等方面作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无人不"微"的大背景,从抢占"微阵地",树立"微理念",发挥微信教育功能;搭建"微渠道",提升基层法纪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构建"微体系",强化微信在高校教工党员法纪教育中的推动力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高校教工党员法纪教育的"微模式",切实提升高校教工党员法纪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是一个重要政策议题,对在高校特定基层场域内统筹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囿于高校学术生态组织系统的复杂性,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两者融入的机制仍有欠缺。文章通过比较分析高校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的共同价值和共生逻辑,基于两者工作理路的整合建构,从“政治建设统领办学定位、思想建设厚植大学精神、组织建设优化治理组织、作风建设带动大学校风、纪律建设制衡多元权力、制度建设完善大学制度、反腐倡廉嵌入内部控制”七个方面探索性提出了共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管理、校产管理等领域。要通过采取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厉惩处四项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高校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切实使高校各级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努力把高校的违纪违法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