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程实施是现代课程论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课程观的转向,课程实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新的理论视角下,课程实施过程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一个对话的过程和一个知识与意义建构和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话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思想碰撞,生成性是对话的应有之义,也是对话的本质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的生长过程。主体的思想因对话而产生碰撞,因碰撞而生成智慧,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也因此,对话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更新主体的思想,不断生成新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当课程由静态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生成过程的时候,教师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执行课程转为理解课程。而主体合作作为推动课程理解的重要方式,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指出了课程理解的本质是主体会话与意义生成,进而论述了主体合作对于课程理解的意义,接着指出了当前课程主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若干推进课程主体合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课程由静态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生成过程的时候,教师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执行课程转为理解课程。而主体合作作为推动课程理解的重要方式,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指出了课程理解的本质是主体会话与意义生成,进而论述了主体合作对于课程理解的意义,接着指出了当前课程主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若干推进课程主体合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是文本解读的内在需求与召唤,也是“我——你”师生关系的本质表现和要求。作为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它既能够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又可以建构学生的自我世界。学生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同时,也得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序,营造师生互动、理解的语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教师课程理解的差异是造成课程改革实施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课程理解是在教师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的交流互动中建构提升的,从社会文化建构的视角探究影响教师课程理解的深层原因,可以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四个维度审视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程理解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能情意与思维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课程现象、文本、事件等方面理解的过程。教师的课程理解有个人性、境域性、意义性等特点。从意义复原式课程理解转向意义创造式课程理解是教师课程理解的更深层次追求。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程理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课程实施。当前部分教师课程意识尚比较淡薄,课程理解的程度有待提高,培养课程意识、调整课程理解维度、强化理论学习、研究名师课堂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课程理解。  相似文献   

9.
知识论课程现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现和“经验”论课程现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问性课程是主体同性交往的经验。交往是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培养完整、自由的人是主体间性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阅读教学深度对话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具有共鸣、困惑或分歧的问题为话题,以反思或批判性等高阶思维为路径,以厘清问题的思路、认识或缩小分歧为目的的言语活动。阅读教学深度对话的基本条件有:民主、尊重、协作,倾听、表达、应对,质疑、探究、批判。阅读教学深度对话要有问题讨论、比较辨析、话题辩论等情境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引领课堂对话走向深度。阅读教学深度对话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强势主宰课堂现状,将角色定位为对话情景的创设者、对话支架的搭建者、深度对话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2.
对于“实践”的本质涵义(简称“本义”)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视点,较有代表性的是“主客观统一论”、“超越论”、“本体论”。笔认为“实践”本义的阐释不应离开马克思的本去主观臆测,应从马克思的本中、实际生活中去考察。它的客观性原理是其基本特性,尽管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活动,但客观性是它的第一特性。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承载了创新课程形态、转变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教育功能。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以回应社会变革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出现如下可能的发展趋势:在课程内容上,与劳动教育课程深度整合,使劳动教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的生长点;在课程功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育人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在课程形式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实务专题是台湾技职院校为系统培养学生统整与创新能力,继相关专业理论与实习课程之后开设的以实务为核心进行专题研究或专题制作的校本必修课程。其课程结构独具特色,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各要素通过务实致用的课程视界、问题导向的课程手段、合理有效的课程规范以及适应发展的认知规律相互联结而构成完整的有机体,以支撑优质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中英合作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交流》的题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案例分析题为例,剖析了以北京奥运会为素材的案例分析题在选材和设问学科课程化、评分答案平衡性、凸显试题积极教育导向价值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以及它们对自学考试其他课程案例分析题命制的重要启示:精心挑选课程化案例材料;充分挖掘和发挥案例题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课程更新中的课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对话对课程更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以往课程改革常被疏漏的环节。解读课程对话的本质及课程意义,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对话的缺失,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要推动新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和突破,应确立和不断发展课程对话。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的趋势下,《工程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入学后涉及工程实际较多的课程和学校工科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文章结合我校《工程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四个方面对建构教与学进程中工程力学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界定,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析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实验课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实习目的,以便更多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理论教学提供参考。在网络实习课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实验课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实习目的,以便更多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理论教学提供参考。在网络实习课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