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荷兰后期印象派大画家凡高是一位以其独树一帜的画风、荒诞不经的行为、令人惊然而惊的举止和对艺术的热烈追求闻名遐迩的传奇式人物。塞尚曾称他为“狂人”。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小文杜里认为:“凡高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成就比马奈和塞尚对后继者有更大的作用。”然而,这样一位艺术大师生前却备受社会的冷遇,长期在恶劣条件下无休止地作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萦绕心头的忧愁和郁闷使他患了精神病。除艺术之外,他得不到一丝人间的温暖。最后,他终于毅然决然地自己结束了那短促而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3.
4.
5.
陈一文老实巴交,不善言辞,是那种踏踏实实做人,平平静静作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奖。1999年曾获鲁迅版画奖。他有28件作品由国家选送或被邀请至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法国、意大利、巴西、日本、埃及、美国、古巴、俄罗斯等国及中国的台湾省、香港等地区参加有关的美术展览。陈一文有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和特点。在同辈画家中,他所经历的磨难是难以描述的。1964年他怀着对理想的憧憬,从陶瓷学院毕业后参军从事美术宣传。“文革”中,他曾双目失明,虽经治疗,仍落下残疾。后又因言获罪,受尽痛苦与折磨。他的生活极不安定,总在搬家。… 相似文献
6.
7.
正央视有次做节目,主持人问:"象"字是几笔?小学生答:十一笔。博士生答:十二笔。最后裁定博士生答错了。这是一次游戏。面对屡经变化的汉字,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难保不出"洋相"。下面拈出一个"众"字来说说。众,简化字。繁体为:。《说文》字头无其字,按照汉字的组字规律,我们找到了一个字:,"血理分,斜行体者。从从血。"血在血管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表现派是20世纪初产生在德国的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美术流派,其艺术主张不仅表现在绘画如油画和版画方面,且在学,戏剧,音乐,建筑等方面都有反映。作为绘画领域的表现派,与同一时期产生在法国的野兽派在艺术主张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面家钟京出生于客乡闽西,他有着客家人素有的精神特质——热情、刚毅、正直、开朗,也正是他的这种特质,使他与“刘三组”扮演黄婉秋结下一段不解之缘,演绎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新华网及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报道 《中外文化交流》2022,(6):39-43
<正>中国和瑞典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的小朋友们都一样朝气蓬勃,一样富有想象力和探索心。这些画作自然、纯真、色彩斑斓。——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5月31日,“夏日的色彩—中国—瑞典儿童美术作品联展”在瑞典以线上形式推出,共有70余幅中瑞小朋友的作品参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但凡成为文学大家的人,往往靠的并不仅止文字能力和编故事的技巧,他们大多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还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一部大百科全书,也被人称为一部难得的医药学经典著作,据统计,《红楼梦》涉及中药方剂45个,药物127种,几乎包含中医药体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要做诗人,做作家,做戏剧家。不管怎样,我要成名。不能名扬四海,也要臭名昭著。”象这样狂烈的雄心壮志在青年中是比较常见的。在1874年说这句话的这位牛津大学的学生却实现了这一愿望,尽管后来实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奥斯卡·芬戈尔·奥弗莱厄蒂·威尔斯·王尔德不仅获得了他那个时代最显赫的名声,也遭受了最难堪的屈辱。他比他的同时代人飞得高,也摔得重。早在他1900年死于巴黎的一家简陋的客栈之前,他的生活就已成了一部传奇。他同命运搏斗了46年,但这短短的46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不寻常的。他的剧作中的一个角色说:“成功和过度是相似的。”关于王尔德的故事众说纷纭,在他动笔实实在在地写点东西以前,他就几乎不加掩饰地作为一个小说中的形象出现了。他的激动人心的生平,使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欧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欧洲的浓厚兴趣驱使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前往欧洲,马克·吐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多次在欧洲旅行,甚至生命中六分之一的时间都选择在欧洲度过。同时,作为那个时代成功的游记作家,马克·吐温尽最大努力把旅行中所看到的一切付诸笔端,因而,他笔下的欧洲显得别有韵味。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对它的兴趣永不会消失,不管是王子或贫民、学者或文盲、智者或傻子、富人或穷人、囚徒或自由人,概无例外。总之,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一百年前,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赤道圈游记》中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印度!他笃定地说: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赤道圈游记》是马克·吐温在1895年环球旅行后写成的,于1897年出版,记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见闻。在这本以游记为题材的书中,以对印度的描写最为具体和生动。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印度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作出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更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印度所独有的厚重历史氛围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