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尼·狄德罗(1713.10.5—1784.7.31) 你以为什么东西都会吃坏我的肚子的吗? 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1932);莱斯特·G.克罗克《狄德罗:接受挑战的哲学家》(1966) 1784年7月31日,狄德罗和他的妻子、女婿、一位请来给他看病的医生一起在他巴黎的家里进餐。这位哲学家健康状况不  相似文献   

2.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以狄德罗的这句关于孤独的名言开始,是因为人性的孤独是永恒的话题。在夜深人静时,抑或在众人围绕中,你,是否曾经感受过孤独?《丑闻笔记》)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百科全书的编撰者们就一直把各类人文知识的归并作为他们工作的目标。以前,编制百科全书的工作通常出一个人独力完成,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曾经编写了大量的百科全书论文集。总的来说,中世纪的百科全书一般只包括一门学科,而伊瑟德(Isadore)和比肖帕(Bishop)就尝试着编制包括各门学科的百科全书,并获得成功,这部百科全书被称作《中世纪的百科全书》。1603年,第一部冠以《百科全书》书名的百科全书在瑞典出版,此后,法国人帕勒·贝尔(Pi(?)r-re Bayle)和路易·莫罗(Louis Moréri)对于百科全书的编制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英文百科全书于  相似文献   

4.
在《百科全书》中关于“图腾”一词的解释为:“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于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源于原始氏族迷信的象征,也是氏族部落或群体区别于其他部落或群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胡明 《东方文化》2002,(3):68-72
1924年9月3日《向导》周刊推出一个“义和团问题专辑”,整份周报就四篇大章,都是讨论或说纪念义和团运动的。首篇即陈独秀的《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第二篇是彭述之的《帝国主义与义和团运动》,第三篇是蔡和森的《义和团与国民革命》,第四篇是张太雷《列宁与义和团》,最后附有署名“慰”的《辱国殃民之辛丑和约》——这专辑又在卷头用黑框框了四个字“九七特刊”——1924年9月7日,  相似文献   

6.
一部英语的关于日本的九卷本百科全书已于1983年10月20日在美国出版。编写这部百科全书花费了十二年以上的时间,动用了二十七个国家的一千三百位学者。美国的学者说,该百科全书以毫无偏见而著称,同时也是有史以来用另外一种语言出版来介绍一个国家的内容最为丰富的参考书。“老实讲,我还未曾听说过另一项象这样的出版计划哩。”美国前驻日大使埃德温·奥·赖肖尔说,他现在是这部百科全书十一名美国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不容置疑,这是出版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日本学会主席戴维·麦凯克伦补充说。传播真情的工具这部估计耗资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百科全书也是私人出版商有史以来花钱最多的出版计划之一,同时,在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方面,它无疑是最昂贵的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李瑾 《华夏文化》2022,(4):31-33
<正>《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初,包括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动物、植物、医学、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展示出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是上古时期文明与文化状态的真实写照。先民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希望以“复生”和“变形”来挣脱死亡的枷锁。此种对于“长生”的追求,令先民崇拜代表生命繁衍的灵神,希望有英雄与自然搏斗,英雄或可死亡,但斗争精神永存。《山海经》体现的就是直面死亡,又超越死亡,生生不息且斗争精神永存的生命观。在这种原始生命意识的支配下,先民经由对自然的崇拜演变为崇拜英雄和神祗,但其核心都是对生存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许多文学名著因其丰富多彩的内蕴而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水浒传》就是一部这样的古典文学杰作。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梁山泊众好汉的传奇故事,获得北宋时期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甚至还能了解到那个时代大量的商品经济信息——在叙述英雄豪杰们征战杀伐的同时,作品中描写到的大量绘声传神的广告就从一个侧面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寺庙辨异考     
顾关元 《寻根》2003,(2):38-39
人们常把“寺”和“庙”混为一谈,其实古时“寺”与“庙”是有区别的。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故“寺”的本义是从“侍”这一字义而来的,所以侍人办公的地方也就叫做“寺”。考查古代典籍,不乏有关“寺”的注说,如《毛传·隐公七年》孔颖达注:“自汉以来九卿所居谓之寺。”《汉书·元帝记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训诂学家许慎在《说文》中也训寺为“廷”,后来还有左思的《吴都赋》,形容吴都官署之多,夸张为“列寺七里”。…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外国文学小百科》孟庆文陆家齐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康普顿百科全书》为主要资料来源,该书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们的指导下编纂的一部以“激发读者的进取心和想象力,用富于趣味性的语言向读者输送丰富的知识,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为宗旨的百科全书,初版于1922年,很受读者欢迎,以后逐年修订再版一次,截至1986年,已再版65次,在国外很有影响。其特点是材料新、内容覆盖面广、可读性强。它既是一种反映国外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工具书,又是一种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1.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183;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lt;文明的冲突?&gt;》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美国“霸权主义”,在此期间中外许多学者都对亨廷顿的理论从各个角度作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2.
卍≠卐     
秦立 《世界文化》2005,(5):50-50
《世界化》杂志2005年第3期中,《“卍”字符究竟代表什么?》一观后,仅就该有关内容,即将“卍”等同于“卐”这一点,提供一些情况,供作、读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长篇小说《失乐园》自从1995年9月1日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长篇连载开始,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在1997年出版单行本,继而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在接下来的两年间,《失乐园》被介绍到了中国,也波及和影响了西方文坛。“失乐园热”的原因究竟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从日本文化中对“家”的认同感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失乐园》的内涵所在及其畅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北京第一家“韩国城”在西单某大厦落成,各类名目的韩国商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京城;同年,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热播。一时间,韩国影视剧和影视明星风靡一时。“韩流”登陆中国以来,“韩风”猎猎,“韩潮”汹涌,愈演愈烈。这6年,大批不同种类的韩国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入中国市场;顶着奇怪发型、穿着肥腿裤子的“哈韩”队伍日益壮大;我们越来越多的文化公司已经或正在沦为韩国的打工一族。韩国人究喜善、HOT、酷龙组合及《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等,也耳熟能详。可见其传播速度与势头之快、之大。年轻人为什么深…  相似文献   

15.
马驰 《寻根》2002,(2):96-101
据《新唐书,五行志二》载,有唐近三百年,关中地区共历旱灾59个年头,平均五年就有一次大型或较大型的干旱。然而,就在这个地域内,却有一片人间“天堂”,这就是春城长安。  相似文献   

16.
一代哲学宗师唐君毅蒋松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权威盛誉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收录有一个在国内鲜为人知的哲学家,他即是在港、台及海外影响巨大的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被视为"新儒学"代表人物的唐君毅先生。《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是"中国自朱熹、王阳明...  相似文献   

17.
吴礼敬 《中华文化论坛》2023,(1):84-94+187-18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而是有多少《易经》注疏,就有多少不同的《易经》版本,并主张以历史的眼光、从注疏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易经》,这反映出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德凯、艾周思、林理彰、何茂康等人。这一思想史转向是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对卫-贝译本长期确立的将《易经》视为“智慧之书”的挑战和反叛。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易经》注疏翻译有助于人们认清《易经》的复杂性质,动态地把握中国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做到对古人学说具备“了解之同情”、翻译时如何区分经典文本自身与注疏者理解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困难和矛盾。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美国《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易经》的海外传播来看,卫-贝译本所代表的民用方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势大于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修己 《东方文化》2002,(5):106-110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代学研究界发出“重写学史”的呼声,十余年来“重写”之声从未间断,今年又有“学史重构”的学术研讨会?这说明人们对已成的《中国现代学史》或《20世纪中国学史》,尚感未能满意,仍企盼着更为新鲜、更具突破性的新;所以,“重写”、“重构”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9.
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沫若的《屈原赋今译》,此书第一部分是《九歌今译》。郭氏《九歌·解题》说:“十一篇歌辞有六种写法。第一种是叙述祭祀的排场,如《东皇太一》、《礼魂》。第二种是歌者或祭者向女神求爱,如《云中君凡《少司命》(这两位都是女神)。...  相似文献   

20.
舜崩何年     
张介立 《寻根》2000,(5):78-80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诸多纪年,研究舜帝生平者不乏其人。但因理解各异,干支推算间或有误,因之说法不一。笔者在肯定《五帝本纪》权威纪年的前提下,利用新的史料,采用新的方法,对舜崩之年作一探讨。一、舜享年百岁《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这与《五帝本纪》记载的尧的纪年相同:“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