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学生通过做课本中提供的“检验物体导电能力”的实验,比较容易建立“导体、绝缘体”的初步概念,但对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却不易理解。因此,设计一个“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认识到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相当于电源.在有些电磁感应问题中,这样的电源有两个,我们把它称为“双电源”的电磁感应问题.高考中这种“双电源”问题往往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学生解答时困难较大,常常因考虑得不全面,顾此失彼,得出错误答案.本文从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挑选数例,  相似文献   

3.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认识错误或理解错误,而每一个学生的认识错和误理解错误都促使我思考同一个问题:怎样巧用学生学习中认知上的“错误”,以纠错代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呢?我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赋”在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前者指假物取类、长于修饰的文饰之语,后者指“不歌而诵”或“不歌而诵”的诗“。辞赋”的得名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不了解“辞”“、赋”的特殊涵义,对扬雄“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划分就不可能有一个透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必急着去解释、下结论,而是将这个“错题”还给学生,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不断探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去修正错误,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建立错题本,并不仅仅在于纠正学生习题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一次由错误到正确的自主体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对症下药”提供依据。使错误能成为师生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我是北京市延安县和平街小学的老师,在每节课后总要留5分钟的时司让学生自由提问。比如,讲完“导体、绝缘体”知识后,告之同学“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可能转化为导体”的结论。可一个学生提出:“导体会不会在特殊情况下变成绝缘体呢?”多大胆的逆向思维。又比如,一、?..  相似文献   

7.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从初中电学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本章处于中心地位,对初中学生来说,学好欧姆定律是学习电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而“欧姆定律”一节又是本章的核心,教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启发、指导学生学好它,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教学中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欧姆定律I=u/R的物理意义大部分理解正确,而为什么总有一部分学生对R=U/I的物理意义理解错误呢?例如:“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I,其导体的电阻为R,当电压增为原来的两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初学时,填2R的学生不是少数,需经多次强调后方才有所认识;再如对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许多学生会有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等错误说法,总之, 对欧姆定律的总体概念模湖不清,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8.
许岩 《教育与职业》2006,(17):181-182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当前思考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尝试错误”教学法是通过试错、知错、改错、防错四个重要环节进行教学的。利用“错误”修正动作,是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一个再认识过程,“错”是为了不错。  相似文献   

9.
李文轩 《新职教》2000,(3):35-36
在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机械基础”第二版188页中对“速度控制回路”的分析,笔者认为采用“双出杆活塞式液压缸”分析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计算公式有些费解,容易造成学生错误地理解,计算时导致错误。一、教材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0.
1.特殊值检验法 有些选择题,根据它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一般情况,较难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时,可以利用题述物理现象中的某些特殊值,对各个选项逐个进行检验,凡是用特殊值检验证明是不正确的选项,在一般情况下,也一定是错误的,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11.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I=一U/R可改写成R=U/I·改写后若说成“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显然是错误的.常常听到有些教师在纠正学生这类错误时说:“从数学角度是可以这样说的,在物理上不能这样理解.”不少报刊刊登的文章也说,这是数学知识在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造成了负迁移.本文谈一点不同的看法。初中《代数》第四册是这样定义正比函数的:“一般地,函数y=kx(k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正比例函数(这时我们说y与x成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是:“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在数学上,如  相似文献   

12.
本内容取材于苏教版《电和磁》单元。在设计本主题教学时,发现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长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大量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不轻易相信大地和人体及各种不纯净的液体是导体;二是检验物体时,用到一个简单电路,但是使用检测器  相似文献   

13.
一是“延缓评价”的误区。“延缓评价”的理论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中断学生的回答或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当即给以否定的现象提出的。“延缓评价”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把话讲完再作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是理解有误还是表述有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作评价,让学生尽情地说,这样往往易使课堂教学失控。不敢评价,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正确的解答,甚至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纠正,这也违背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即使是否定性评价,只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的原因,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张红霞 《甘肃教育》2004,(12):38-38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对错误的分析,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创设“陷阱”引入“岐途”,是指教师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有意创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错误思维,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认识错误,从而正确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对培养儿童认识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训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材中很少对于电流传播速度展开讨论,本文讨论了导体内部电子热运动速度、导体内部电子漂移速度和电流传播速度之间的区别;纠正了“电流传播速度即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的认知错误,通过实验测量了导体材料、绕线方式对于电流传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绕线方式对于电流传播速度没有影响;不同材料内部电流传播速度不同,虽然都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同一个量级上,但其值均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洛神赋》主旨,以史实为据,考究赋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具体的政治环境,对《洛神赋》主旨的“感甄”说和“寄心君王”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联系作者创作时的特殊处境,分析其写作心态,对照其政治追求,并溯源“求女情结”的文化嬗变,因此认为赋作的主旨是“政治失落的遣怀”。这既便于加深对赋作内涵的体悟解读,亦更加深入对曹植政治人格的全面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等效于电源.在一些电磁感应问题中,这样的电源有两个,我们称之为“双电源”问题.这类问题在历年高考中多次出现,学生解答时感到比较困难,往往考虑不周顾此失彼,造成解题错误.下面列举几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内容取材于苏教版《电和磁》单元。在设计本主题教学时,发现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长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大量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不轻易相信大地和人体及各种不纯净的液体是导体;二是检验物体时,用到一个简单电路,但是使用检测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过程,由于认识主体的局限性、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和认识过程的曲折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正视错误,善于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就能促使其向正确方面转化。一、巧用错例,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入学习的内部动因,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常常暴露出其认识上的障碍,如果教师能巧用错例,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如在“整数减带分数”的教学中,学生计算“9-6”一题时,常出现两种计算错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