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课程标准研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参考核心素养取向的国际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实践经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建构以“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大观念”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其中: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3种类型,语文实践活动是指为了达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开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行为,语文课程大观念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的对语言文字运用本质规律的认识。该模型以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为依托,借助典型且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系统评估学生对语文课程大观念的理解,可用于命题质量评估、语文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实践、语文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等。  相似文献   

2.
“以学为主”就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学习为主评价是指:针对课堂、作业和考试三个关键环节,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施开放式语文评价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即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作出的一定点评和指导。课堂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即时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指导学生进一步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还能够加强课堂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参照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安排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和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丰富课堂评价,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评价应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通过分析课程标准中对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对语文课程评价方法进行论述,提出在评价时应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设计合理的纸笔测试题目,发挥评价的实践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注重在评价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标准,使评价客观、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业标准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强调以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为基准,构建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业标准体系,并围绕学业标准展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呈现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基于学业标准的教学设计是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评价于一体的设计,因此,在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体系时应该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要结合本学科的特色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协调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聚焦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生生评价已经成为当下课堂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应该纠正现在课堂上生生评价的不良倾向,努力走出评价时的误区,使课堂中的生生评价为语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回自信,学到方法。本文就将从误区和导向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方方面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据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进行研究,探讨了如何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评价内容更为多元化,形式更为丰富,但是课堂评价仍有重整体少层次、重结论少启发等问题。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上讲究科学、突破创新,通过激励性、指向性、反思性评价,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熏陶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收获课堂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以“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是一种以评价一堂好课为核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重点,以认知、理解、巩固书本知识为规范程序,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目的的单一-做结论、分等级,为奖惩教师提供依据;同时评价内容片面-基本知识技能成绩即学生考试分数;评价标准模糊-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被动-评与被评的关系;评价效果差-不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全梅 《山东教育》2004,(19):42-45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做大量的工作,工作量之大堪称艰苦。因此,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点燃其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学且乐此不疲,已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大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教师应总结新课标对于语文作业的指导原则,从强化立德树人作业设计理念、突出语文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目标、激发学生潜力作业设计评价出发,解决传统作业设计中“一刀切”、设计功能不明确等问题。从聚焦核心素养出发,设计不同类型作业;结合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评价作业,构建一个新时期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框架,为教师设计作业提供新思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课堂提问的原则、类型、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良好的提问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这些可以得出中学课堂问题设计的目的与标准、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方法及教师对学生提问或答问的评价误区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生学语文的“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评价学生上。教师引导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而“语文味”的课堂评价是语文味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语文味课堂的浓化剂。1、课堂评价要细读文本,品出语文味。2、课堂评价要挖掘文本的情感因子,生成语文味。3、课堂评价要品析词句,嚼出语文味。4、课堂评价要对比品析,赏出语文味。5、课堂评价要幽默风趣,再现语文味。6、课堂评价要纠错改进,烘托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40):50-51
学业成绩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展和变化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调整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采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对山西省高平市东方红小学的语文学业成绩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评价理念滞后、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形式与评价主体单一四方面的问题和误区并相应地提出了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尝试多样化评价方式、师评与他评相结合和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四大改进策略,旨在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课堂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教与学进行的价值判断。语文课堂评价指的是发生在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创新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既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助于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中,将学生的学习与素质拓展情况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学生、教师的综合评价反映教育教学情况,能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文章简要阐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意义,从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方面探究相关实施策略,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推进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利用教学评价启发和指引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朱伟 《语文知识》2011,(3):75-76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折射出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评价在解读文本的视角、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确认语文教学效果的标准四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反思这些差异对确定语文教学内容、解决语文教学评价的纷争、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楼昆 《考试周刊》2022,(42):32-36
2022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组织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满足学生多层次的语文学习需求。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小学语文学科要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问题中脱离出来,通过深入解读核心素养需求,设计多维度教学目标;以学生学情为本,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创设多元活动平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学习效果;落实课标评价措施,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以上述思路为根本,落实课标要求,形成系统的语文教学体系,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时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语言的生成与发展有着强烈的指导和相助意识,课堂上总是尽量给予学生热情洋溢的评价,敏锐地纠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