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怡 《世界文化》2002,(5):23-25
毫无疑问,总统夫妇是全法国最受瞩目的公众人物。公众普遍认为,名人总是试图把自己的隐私藏匿得滴水不漏,而且他们的真实生活常常被名利的光环所掩盖,作为法国总统夫妇的希拉克两口子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2.
居士偏居板桥一隅,以井蛙之勇,借《中外化交流》杂志一隅,评论天下,本期粉墨登场。冷战伴随雅尔塔体系分崩离析而结束,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国际体系的真空时代。居士设问: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以什么样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张树国 《寻根》2000,(6):28-32
凤凰是在中国上古文化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凤凰:祥瑞的象征 凤凰为祥瑞的观念,可以说历史悠久。在《尚书·益稷》中,当大舜时代治平政和、九功维叙之后,这时颂声作,“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国语·周语》中叙述周族兴盛的祥瑞,有“周之兴也, 鸣于岐山。之语。在《诗经·大雅.卷阿》中也有对凤凰的歌颂。诗中“丹凤朝阳”的意象鲜明而生动,借凤凰与群鸟齐飞比翼来宣扬君乐臣和、共致太平之理。凤为群鸟之长,《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禽经》云:“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诗人应用这一典…  相似文献   

4.
访越两题     
杨从彪 《世界文化》2008,(10):34-35
越南是一个具有33万平方公里和8千万人口且与我国山水相依的国家,历史悠久,人民勤劳。我随中越作家采风团,来到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国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5.
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之词与词论及其影响叶嘉莹有清一代,号称为词之复兴的时代,这种情况之出现,自有多种不同的因素。而明清之际,其兴亡激荡的时代背景,实当为促成清词之复兴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其次则清代的词人之众与流派之多,则应当是造成了清词之盛行的另一重要...  相似文献   

6.
媒妁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可以说无媒不婚。而所谓“媒”,则指谋合:二姓之义;妁,则指斟酌二姓之义。《中国婚姻史》认为“媒妁具有居问人:之性质,在买卖婚时代当即有之;殆买卖婚演变而为聘娶婚,买妻卖女之居间人亦演变而为媒妁,遂以合姓为难,  相似文献   

7.
对康有为思想的重新评价赵旗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文化冲撞与交融的时代。处于这一时代的思想家,其思想包容面之广非其它时代的思想家可比。康有为作为这一时期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其思想的博大更胜他人。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的研究,由单一的角度入手,是难...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烹饪之圣□周三金历代烹饪古籍记载说明,商汤时代的宰相伊尹,就是中国烹饪的祖师爷,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首创者之一。伊尹,名挚,公元前1367年生于河南杞县西空桑村(今杞县葛岗乡)。相传出身于奴隶家庭,原是有莘氏的家奴,后来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伊尹作为...  相似文献   

9.
光绪十年(农历甲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这一年里,除了发生中法军事冲突之外,在清廷内部还有和战之争,甲申易枢,恭王下台,醇王执政,内政外交,事变迭出,真令人目不暇接。以至于当事人回首这段往事时,得出了“由是而有甲午朝局之变,由甲午而有戊戌政局之变,由戊戌而有庚子拳匪之变,由庚子而有辛亥革命之变,因果相乘,昭然明白。”①可见,甲申年乃是晚清历史上发生转折的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10.
学人寄语     
范曾 《中国文化》2006,(1):F0002-F0002
中国文化之前进,大体与电讯网络之日新月异关系不大;而中国文字构成之美妙,电脑更不会有一臂之助。在光影声像霸权之时代,保持文字自身神圣之尊严,乃是当今文化人不可旁贷的责职。由於电脑势力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坐大,十余年已所向无空阔地无远弗届,其危机是做学问的人大有机械化的倾向,而文章的所谓规范化使作者头疼、读者厌倦,集体无个性几成文科博士生论文之通病。  相似文献   

11.
古代的禁书现象徐华献禁书,就是禁止刊刻、抄写、传播、阅览的图书。历史上禁书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难计其数,现择古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禁书,对其内容加以分析、归纳:一、政治原因:禁书是一种人为的现象,它的出现既是一个国家,一个特定时代文化政策的反映,又...  相似文献   

12.
观点集萃     
人类美学的三大范式袁鼎生在《社会科学家》上撰文指出,美学范式是反映一个时代的美学最为普遍的共性、最普遍的特性、最为集约的精神的范畴,也是反映一个时代的美学跟另一个时代的美学整体区别的范畴。研究审美范式的历史转换,可发现人类美学的普遍规律,并能为美学主要规律、基本规律的形成寻求机制。人类美学发展,经历了依生之美、竞生之美、整生之美三大范式,它们分别同人类发展的古代社会、近现代社会、当代社会相对应。审美范式的历史转换,带动了它们统摄的审美理想、审美的主要范畴的同步转换。具体来说,随着审美范式由依生之美向竞生之美、整生之美的转换,审美理想也由和谐向自由、美生转换,审美的主要范畴也由壮美、秀美经由崇高、悲剧、喜剧向生态美、环境美转换。人类这种美学多层次统一的受审美范式规范的立体转型,确证了审美范式巨大的张力与聚力,确证了审美范式是每个时代的美学网络的网纲。把握了时代的审美范式,也就整体地把握了时代的美学系统;弄清了审美范式的发展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美学发展变化的总体规律。“华夏”可以指称中国各民族詹鄞鑫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甲骨文中地位崇高而且并列的“华”和“夏”,应该就是文献中的“华”和“夏”。“华”和...  相似文献   

13.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商周时代,便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末年的太师。纣王无道,箕子进谏规劝,反被纣王所囚。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了箕子,箕子“走之朝鲜”,周武王因封箕子为朝鲜侯。箕子在朝鲜“教民以礼义田蚕”,  相似文献   

14.
季蒙 《东方文化》2002,(6):44-54
作的体制,会随时代的不同而有变化。比如宋明时代,语录问答体的理学作很流行。笔记体的述,历代也很不少。到了上个世纪,伴随新知传布的需要,章一时异常发达,在历史中达到一个高潮,这是因为章快捷的优点。而现在,话题作非常之流行,最近出版的《张灏自选集》便属此类作品。  相似文献   

15.
徽州三记     
赵丽宏 《寻根》2002,(1):94-97
如今的黄山市,古称徽州,辖屯溪、歙县、黟县、祁门等数县区。此地不仅山水奇秀,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无数明清时代的古宅民居,在这里得到完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6.
六朝时期,士林中流行一种雅器,名曰尘尾。这一微小之物,凝聚了六朝的绮丽与辉煌,昭示着士人的倜傥和风流,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可惜明季以前,学林中人很少予以关注。有清学术发达。乾嘉之际,著名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率先揭示了尘尾与六朝清谈文化之关系①。至民国时代,王伊同先生在《五朝门第》②第八章的两篇附录里,对有关尘尾的史料加以梳理,并略作阐发。嗣后,贺昌群先生作《世说新语札记》③(简称贺文)。此文从六朝之文化背景出发,结合东瀛之实物遗存与我国石窟之造像以及壁画之摹绘,初步考察了尘尾的形制特点与日常功用,十分引人入胜。八十年代初,白化大先生著文(简称白文)向文史爱好者介绍尘尾④,详明而严谨,亦足资研究者借鉴。本文之作,实缘于谐家之启迪。  相似文献   

17.
“老虎”傅斯年庄练称傅斯年“老虎”之出典北洋军阀时代,段祺瑞内阁的司法总长章士钊,曾有“老虎总长”之雅号。二十多年前曾任参谋总长一职的空军上将王叔铭,也曾称为“老虎”。这些当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提起来不会感到陌生。傅斯年只是学者名流,他不曾做过...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传承总是带有一种流动性。先哲的智能经过历史的洗礼,逐渐积累下来,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人文精神。而儒家的哲学更以其宏大、精深而闪耀着性灵之光。不可否认,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认识能力的局限,儒家的哲学同其它文化现象一样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转换之审视李向平毋庸置疑,每一种宗教、文化及其传统,都具有它本身的生、住、异、灭等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死灭却又生生不已的创造。佛教亦不例外。佛教在中国,自汉至南北朝时代,可谓生相之启蒙期;隋唐之际,可谓住相之全盛期。在这期间,中国文化与佛教文...  相似文献   

20.
唐诗与佛寺     
刘小平 《寻根》2005,(2):108-111
唐代是诗的时代,为文坛留下了无数至今依旧熠熠生辉的诗篇佳作。在唐诗的艺术殿堂中,各种山水草木、亭台楼榭、园池寺观尽为诗人之生花妙笔所铺陈书写,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