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卫·麦克尼尔充满深情地回顾着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天,父亲带他去巴黎一家小酒店的情形,工人们经常光顾这家酒店狼吞虎咽地吃午饭,尽情地喝酒。当时,父亲戴着贝雷帽,穿着破旧的夹克和粗布格子花纹衬衣,70多岁的他看上去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一个顾客看着父亲那颜料斑斑、肌肉发达的手问:“你在附近工作?”“是的,”麦克尼尔的父亲——艺术家夏加尔回答,“我在重修剧场的天花板。”出生于俄国的画家夏加尔擅长画幻想奇特的蓝色的牛、飞翔的爱人、圣经的先知和屋顶上绿色面孔的小提琴手,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要完成的使命,但是,对于秘而不…  相似文献   

2.
台湾一瞥     
王元化 《寻根》2001,(3):36-45
这一组日记是纪1998年的台湾之行。我是应台湾“联合报系化基金会”之邀访台的。行程不满十天。我去那里作了演讲,也进行了参观访问,最后还抽出一天多时间到花莲游览。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对于那里的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3.
张虹 《世界文化》2023,(2):49-52
<正>曾经有一次在伦敦,因为时差的原因我起了个大早,不到7点钟就跑进一家咖啡馆。正在做咖啡的姑娘听到门响,扭头对我莞尔一笑。我注意到吧台隔板上写着“No Coffee, No Smile”(“没有咖啡,没有微笑”),还贴着两幅涂鸦,画的是爱因斯坦在喝咖啡前后的困顿与兴奋,那一幕让我对伦敦记忆深刻……从第一次到北京国贸的星巴克喝咖啡,到二十几年间在世界各地旅行,“去咖啡馆”似乎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失忆的母亲     
妈妈凶巴巴地瞪着我,“这事没什么好笑的。”她说道,声音干得像一块裂了缝的木头。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想哄她,让她别那么固执,可她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句话:“扶我上床去!”护士早就说过很多次了,一天有几小时要坐起来,才不会得褥疮或什么更厉害的病。  相似文献   

5.
忧愤     
忧愤陈映真(台湾)1989年8月,我为了参加日本民间各进步团体联合主办的“21世纪人民的计划”的一部分会议,访问了日本。会议前的几天,日本的老朋友们领我到爱知县的三河湾,看了那里的三根山“殉国七士庙”。使我触目惊心、满腔忧愤,那情形至今难忘。所谓“殉...  相似文献   

6.
餐馆广告     
美国著名音乐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在巴黎时,常到一家小餐馆去吃饭,老板每天好菜好饭款待他,且收费很低。一天,斯托科夫斯基问老板:“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客气?我又不是付不起钱。”“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板热情地大声说道,“为了音乐我可以牺牲一切。”斯托科夫斯基非常感动地走出餐馆,突然他发现餐馆橱窗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到本餐馆与伟大的斯托科夫斯基一起共进早餐、午餐、晚餐。”斯托科夫斯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成了该餐馆的“活广告”。餐馆广告@刘兆华  相似文献   

7.
探访天龙洞     
岁末年初的一天,来大理参加活动的几位省内外的报人、作家朋友要我“客串”一次导游,以民间的方式,领他们到一个“人造痕迹”还不重的地方“晃悠晃悠”。现在都说,大理是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我的这些朋友来大理已不止一次,对苍山、洱海,大理古城、洋人街这些地方,比我这个本地人还烂熟于心。所以领他们去哪里,我心里还犯了难。猛然间,想起了我的好友赵铁的邀请,说他们那里的“上关花天龙洞”,是“观沧海、赏名花、探奇洞、寻古城”的绝佳胜地,有时间不妨去感受一番,于是我便大胆向他们推荐了我自己以前也没去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阿黑戒赌     
桃花(从房里走出来,发现黑狗又不在家,很生气地)黑狗!黑狗!这个挨刀的,又跑到哪里去喽,肯定又是去打麻将去了。唉!大家不晓得,我桃花不知道是哪辈子做了缺德事,今生招了这么个好喝、好抽、好赌的男人。噫!他莫又把我到娘家借来的几佰块钱又拿去打麻将喽。(转身打开抽屉)我的天!这个挨刀的,我才去喂得个猪,钱都被他偷走了,明天我拿什么去给孩子报名读书呀!(转身坐在椅子上,伤心地说)等他回来,我非剥下他的狗皮不可。  相似文献   

9.
正月十五,天刚蒙蒙亮,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的几个村就已经热闹起来,人们梳妆打扮,早早地收拾停当,他们有的是去表演,有的是去观看,但他们都是为了那“爱煞人”的背棍。“徐沟的背棍爱煞人”,人们这样夸奖背棍,已经夸了几百年。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两年,一到暑假,微信朋友圈的人好像一半去了蓟县,一半去了日本,总有人行前让我帮着做攻略,我也会尽心尽力推荐那些"性价比高"的目的地,可是,无论我如何苦口婆心,过几天看一波一波的照片,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到蒸笼一样的京都、大阪、奈良去挤、去抢、去抱怨。  相似文献   

11.
法国巴黎歌剧院以其历史悠久和富丽堂皇而闻名遇这,歌剧院顶棚上绚丽壁画的作者夏加尔却鲜为人知。夏加尔画展于今年2月1日至3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使中国观众能一睹大师的风采。马可·夏加尔(MARCCHA-GALL)是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广为各国博物馆收藏。他与毕加索、马蒂斯既是同时代的人,也是朋友和同行,深受西方各国人民所喜爱,被视为等量齐观的艺术巨匠。马可·夏加尔于1887年7月7日诞生于俄罗斯维捷布斯克的犹太家庭。19O6年,在画家彭纳办的学校里接受现实主义画派的教育。以后又到圣彼得堡皇家美术保护公…  相似文献   

12.
康军 《世界文化》2023,(1):48-51
<正>书店往事从伦敦乘坐“欧洲之星”号快速列车几个小时就抵达巴黎。在去往巴黎圣母院的塞纳河桥边,就是闻名遐迩的莎士比亚书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访巴黎,刚刚参观完圣母院的我无意间向导游问起,这附近可有一家叫作莎士比亚的书店?那位台湾女博士导游高兴地指向车后说:“下坡几步就是,您可以去看看,给您五分钟!”我听罢拉起女儿就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3.
马克·夏加尔(1887—1995),批评家称之为现代绘画史上最容易被错过的伟人之一。长期以来,夏加尔在艺术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曾仅被当成一位平庸的现代派艺术家,时至今日他的大师地位却已牢不可破。20世纪是一个流派纷呈、熙熙攘攘的世纪,而总有很多独行者,默默地探寻世界,竭力去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来表达内心对生活的体验,夏加尔正是如此,他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  相似文献   

14.
肇庆市首届“端砚文化节暨中国文房四宝展”虽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那隆重的场面、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毕竟这是端砚问世一千多年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化节,我作为“端砚文化节暨中国文房四宝展”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自然是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15.
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 ,而凭借它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著名心理学家阿兰·马拉特目前正致力于怎样培养自身毅力的研究 ,他建议提高毅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树立积极的态度一个商人知道自己有点贪杯 ,但他觉得工作压力很大 ,晚饭前喝上几杯似乎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繁重的工作和酒精使他昏昏欲睡 ,因此他一吃完饭很快就上床睡觉了。“一天 ,我突然意识到生活似乎正离我而去 ,”他说 ,他想多陪陪儿子 ,不再喝酒了。刚开始时可真难过啊 ,他怀念那使人放松的杯中物 ,但他告诉自己他得到的回报是家庭关系的改善 ,温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续完)陈平原随笔杂录与姑妄听之唐人作意好奇,撰写叙述婉转文辞华丽的“传奇”,中国小说于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文类的演进,往往是新的已来,旧的未去;宋元以下,追踪魏晋小说遗风的仍大有人在。一直到晚清,“琐言”、“逸事”与“志怪”,仍...  相似文献   

17.
英伦行(一)     
正去英国前在网上订了丽兹的房间,快到赴英的日子,她主动来信说会去车站接我。我很感激,因为这本不在她的职责范围内,否则我还得预约叫出租。初到陌生的国度,身处陌生的文化,有人能帮忙心里就踏实很多。飞机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落地没多久,就收到丽兹的短信,说是从网上查得飞机已落地,问买的几点的大巴票。我在车上时,她还发来短信,抱歉说有可能自己会迟到几分钟,因为周末堵车。结果她到了,我们的大巴却晚了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正>这次的展览以“万物生辉”为题,11位中澳女艺术家运用多种媒材深入诠释女性艺术家的生活态度和对当下社会的理解,展示了新时代女性艺术家的角色意识与精神追求。“万物生辉——中澳女艺术家对话展”于5月26日晚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圆满闭幕。这是继成功举办“讲·述”和“自然·爱”艺术展之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第三次成功策划并举办“中澳女艺术家对话展”。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兼中国驻悉尼旅游办事处主任肖夏勇、  相似文献   

19.
道歉仪式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不在家。我和老公恶吵了一架,我们已经有几年没这样吵了。当时的我伤心极了,感觉婚姻生活已没了希望,接下来便是冷战。三天后。女儿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便悄悄问我:“妈妈,这两天你是不是和爸爸吵架?”我矢口否认.不想让她知道。可她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只淡淡的说:“累了。”确实心太累了!过了一天,女儿又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问过爸爸了,你们是吵架了!不要生气了,多想想我,好吗?等星期五的晚上,我要为你们主持一个仪式。”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1月,我接受伊利诺大学音乐学院的邀请去那里讲学并进行音乐研究,到1993年7月回国。这期间我除了在伊利诺大学工作之外,还应邀到匹兹堡大学音乐系和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进行短期讲学,到过奥斯汀、休斯顿、芝加哥、锡拉可斯、纽约和华盛顿等地参观、考察,还应邀去波士顿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研讨会”,去斯托克顿参加了“第七届国际大众音乐研讨会”。我在美国期间,接触了很多在美国的中国音乐家。他们以独具的才能和艰辛的奋斗,在美国形成了中国音乐网络;这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