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教师育德意识是其在业务工作中主动融入育人元素的思想自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前提。教师党支部在提升教师育德意识上具有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应从加强教师党支部、支部书记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三个层面着力提升教师育德意识。  相似文献   

2.
推进学科育德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生态构建,形成以教师建设为主体,以育人为主旨,以科学评价为遵循,融学科德育与德育主题活动为一体,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育德生态环境,最终指向学生道德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教师育人能力的研判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学记》中蕴含丰富的教师育人能力表达,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可为当今教师育人能力及其培育提供经验与启示.《学记》中体现了教师的四种主要育人能力:深谙教学之兴废而准确掌握教学规律的能力,体悟至学之难易而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能力,长善救失以深刻洞悉学生心理的能力和善教善学以灵活运...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和根本任务。其理念蕴含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立德树人应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应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和出人才三个层面,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育德是学科教学的内生追求,学科教学是育德的有效途径,学科育德的特征是隐性育德。学科教学的现实样态主要体现在育德缺位、课堂育德、育德随意化、育德运动化。要充分发挥学科育德价值,提高学科育德效果,必须增强学科教师育德观念及育德专业化水平,发挥多学科育德合力,定期开展学科育德教研,在课前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实践中都要凸显育德价值,借助健全的学科育德支持及评价机制,让育德真正走进学科教学日常生活,以学科教师务实而富有实效的"常态化"工作,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因此,育德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课题。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支点,挖掘教育过程中的育德因素,深化育德意识,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崇高使命。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对标讲好思政课、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的首要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锤炼过硬的政治素养站定讲台,培育高尚的情怀素养站稳讲台,练就扎实的教学素养站好讲台,牢筑深厚的科研素养站实讲台。在共筑核心素养提升体系的实践中,要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以营造优良从教环境,优化协同培训体系以助力教师持续成长,聚化成长内驱动力以提升教师素养魅力。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要求中小学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学校德育实现共同发展,统一于教学过程当中,前者为后者提供宏观上的指导和丰富的内容,后者为前者提供实施导向和践行模式,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架设学校德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桥梁更具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设载体和实践路径。以“确立育人理念、完善育人体系、挖掘育人内容、发挥好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作用”为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现实着力点,明确“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挖掘与专业知识互通互融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构课程思政的体系。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切实担当起学校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德育工作校本化实施路径,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在充分调研、问题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德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学段分离、德智育分裂、德育要素缺乏统整、德育主体缺少协同等主要问题,基于"人和"文化哲学观,追求"与自我内心和、与社会他人和、与世界万物和"的"生命三和"教育价值,思考构建以"和德"课程为载体的育德体系,同时基于"和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育德目标校本化、育德内容课程化、育德主体多元化为主的育人策略,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文化、课程、教学、教师、管理"五维一体、全息共生"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之中,为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针对民办高校特点,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找准党建工作与学校工作的共振点、创新党建工作的突破点以及师生党员的关注点,建构思想教育、主题实践、管理考核"三位一体"工作路径,形成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3.
教师育德能力发展维度是多元的,这里主要从学科教师的视野分析两个维度:个人修养与德育的学科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功能。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平台建设为窗口、以内容建设为导向、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阵地建设为保障,促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以期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目标,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育德能力”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所谓“育德能力”其实就是狭义的“教育能力”,它与“教学能力”相对,包含在广义的“教育能力”的概念之中。“育德能力”与“教学能力”在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为“教学过程中实现着教育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育德能力”也应当是学科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重视并发挥中小学艺术课程独特的育德功能艺术在人的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礼乐相济”的辩证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教育学认为,“德、智、体、美”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其中,美育过程与德育过程具有密切而独特的内在联系,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论述凸显出了美育所具有的育德价值。道德内化的一般过程遵循着知、情、意、行的脉  相似文献   

17.
贺慧敏 《教育评论》2020,(3):127-131
教师育人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育实践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阻碍学生全面成长、不利于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本质、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出及社会公平发展都要求教师的职责核心是育人。以实践性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指向,厘清教师育人能力的结构轮廓,抓住育人能力的主要结构要素,系统地分析、有针对性地选取特征要素解读,有助于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关键是立德树人核心力的提升。教师要增强立德树己的自省力,育人先立己,才有底气去立人;要生发有教无类的笃定力,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培养洞明世事的观察力,准确把脉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发展态势;要磨砺因材施教的教学力,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正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要提高情同此心的理解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要提升激励唤醒的引导力,激发学生有所为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围绕青年人生成长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赋予高校立德树人新的时代内涵,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大学生人生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立人先立德,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会议精神的引领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完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小学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是教育界从事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希望可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