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因此.从意象人手分析古代诗词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领略其美感的方法。在西方.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批评方法——意象批评。这里.我们不想一般地介绍有关意象的种种理论观点.而是结合具体诗词作品.来看意象运用和组合在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的一些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意境就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包含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个“境”包括“象”和“象外之象”两部分,也就是实境和虚境,其特征有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我们理解诗词,就要从这里人手。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诗歌中语音有规律地停顿造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形成韵律,构成网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所以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5.
讲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成就,必会涉及其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即赋、比、兴。关于比、兴的解释,以朱熹所说最为准确而简明扼要:“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按这一解释,十分简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发端,但历来在比兴问题上总是缠夹不清,究其原因,我以为古今学者们比较注意说清比与兴的区别,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仔细阅读下列古代诗词中的名句,你会发现每一句中都有一个结构固定、含义深刻并沿用至今的成语,你能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试试看,你的成语功夫有几成?  相似文献   

7.
8.
针对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难点——意境。给出明确界定,详尽论述了古典诗词意境创造的审美意义,结合对具体诗词的分析,昭示出探寻诗词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模糊艺术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古代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对古代诗词作品中运用模糊词语、模糊修辞表情达意,以及运用模糊艺术创造意境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恰当运用模糊艺术以提高作品表现力、感染力的论点。  相似文献   

10.
一、用以识坟。古代墓地多植松柏与梧桐,东汉仲长统《昌言》:“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坟。”如《乐府诗集·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二、“丝桐”并称,指代乐器。梧桐,材白色,质轻而坚韧,可制琴瑟等乐器。汉代枚乘《七发》诗中所写“龙门之桐”就是为了证明梧桐宜制琴瑟。再如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自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陆贽《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烟霭遥迷  相似文献   

11.
诗词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含蓄凝练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的滋补品。诗词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或情景勾勒、或以凸显意、或传统表现、或组合妙用,使其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从而再现诗词夺人心魄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13.
本专题课以策略性知识学习为主,认知教学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之别。内部必要条件是新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就策略性知识学习而言,学习者必须先行掌握其中包含的规则和概念,如“通过感受意境美鉴赏诗词”这一策略,其中的“意境”概念必须先行掌握,因为该概念是该策略的构成成分。内部支持性条件包括原有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和适宜的反省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诗人的笔下,有许多写笛音的诗词。唐代有许多边塞诗写笛声的。寄托了边疆戍卒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律《从军行》。全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在寂寥的边塞,传  相似文献   

15.
群芳安可比?梅花天下春!在“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寒季节,独有梅花怒放。它那凌霜傲雪的品格,俊逸不凡的风姿,幽幽袭人的异香,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历代诗词中咏梅的佳作,至今传诵不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诗词中用到“干”和“万”的地方不下三十处,这使他的诗词意境更加开阔。例如: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相似文献   

17.
人生难免独处,独处之时或百无聊赖,或黯然神伤,或自得其乐,古典诗词深入细腻地刻画了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种种独处心理和精神状态,描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独”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读诗须仔细品味诗中意境,不在意境上下一番功夫,即使读到能倒背如流,也不过是机械记诵,如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犹同未读。什么叫做意境?顾名思议,“意”是情意、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物描写而言,也包括诗人所见所历的事情,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之类的描述。“意”和“境”高度融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一种可以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人们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被誉为诗的王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不朽诗作,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古典诗词很讲究结句的高妙,宋代姜夔曾说过:“一篇全在结尾,如截奔马。”欣赏诗词结尾的高超艺术,是欣赏全篇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诗词的结尾有一个现象,许多诗词在结束时提出疑问,振起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抒情诗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意境。何谓意境?“意”就是情思,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李清照的作品就在于她以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相融合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