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代工匠与农民家庭规模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隋唐时期手工业生产者的家庭规模与农民的家庭规模 ,个体手工业工匠的家庭类型相对比较复杂 ,大致有五种情况 ,这主要是由工匠为了保持技艺不外漏以及工匠的不同工种决定的。工匠家庭和人口是当时家庭规模的一个重要变量 ,对其进行必要的讨论 ,对于研究农民家庭规模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西工场手工业在生产方式方面表现出六个明显的差异。一是在生产行业上,西方以织布业为第一行业,而中国则缺乏这“第一行业”的支撑;二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停滞与进步差异明显;三是工匠的人身自由程度不同;四是在行会的作用上,表现出自我羁绊与自我护卫的差异;五是官营手工业的控制有强弱之别;六是市场有大小之分。这一切从手工业工场内部制约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发展速度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农民家庭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手工业,这是他们的唯一合理的选择;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主要性质已不再是封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而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联系的商品性生产;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没有阻碍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进化,表现为传统手工工艺的改进、近代机器的推广以及非自然动力的使用;二是生产组织的进化,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的转型。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仍然是市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工业形成互补,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有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管理方式方面,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家庭手工业则是农户的副业.②产品流向方面,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享用,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进行流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只有剩余的一小部分会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相似文献   

6.
对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农民家庭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手工业,这是他们惟一合理的选择,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主要性质已不是封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给自足性生产,而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联系的商品性生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不仅没有阻碍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封建官府通过完备的官营手工业组织对手工业实行全面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英法则由于城市与封建庄园竞争、王室权力衰微等原因,未能使官府手工业处于主导地位。英法王室主要通过颁布法规和专利权来使对手工业的管理权。中国和英法不同规模和地位的官府手工业,直接影响着社会转型时期本国手工业向近代手工工场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金代中都地区的手工业,在经营管理、品类发展、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发展.在手工业的经营管理上,官营手工业占主体地位,其管理机构日趋完备,行业分工精细.官府手工业的工匠有官匠、军匠和民匠几种形式,其中民匠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民间手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金代中都地区的主要手工业类型有纺织、冶铸(军器)、制盐、酿酒、采煤业等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工匠文化,不仅传统久远,而且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笔者拟就工匠文化的内涵、构成、传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工匠和工匠文化在古代,"工匠"是指有专业技术与艺术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主要指在家庭、作坊或在手工工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来社会剧变,在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家庭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复合家庭减少,核心家庭增多,家庭规模减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结构的变化势必给农业生产工具、农村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农村人口城镇化以及近代手工业技术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行会向同业公会过渡是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演变趋势。20世纪初以来随着济南手工业的变迁,济南手工业的行业组织由传统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逐渐向近代的同业公会组织演变,但其行业管理的职能并未确立起来。济南手工业行业组织的变迁表明行业组织的近代演变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江南地区是元代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手工业发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在结构体系上,官营手工业机构规模超前又具地方特色;民营手工业结构稳定且吸收了更多的劳动力,并出现新的形式。经营方式上,官营手工业生产扩大且分工更加细化;民营手工业从兼业向专业发展,雇佣劳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手工业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夏初期开始至19世纪中叶。技艺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对生存技艺的传承。最早的手工业专门著作《考工记》记述了官营手工业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保留有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后的儒家经典著作《学记》反映了当时“父承子继,世代相传”的技艺教育制度;私学兴起又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都给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但是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同样不能忽略。北京脱胎漆艺就是这样一个个案。这种工艺知识在清宫造办处油漆作档案中,与其他漆艺一同被记载;民国时期在北京民间的油漆局得到传承;油漆工匠在工程空闲时用它调节行业生活、补给生活。从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系统和行业民俗文化两方面考察这个个案,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手工业社会中,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手工业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尽管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使手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利于中国工艺在整体上保持领先地位,利于生成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亲密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传统工业生产力发生了一些变革,主要体现为手工工具的改良和“石磨 蒸汽机”的技术模式,这是手工业从传统向现代技术过渡 的中间技术,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变革产生了若干积极效应: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乡村手工业经济区的兴起,同时在某些方面为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现今常熟乡镇的基本格局莫定于明清时期。明清两代是常熟市镇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①,许多官僚、地主和商人纷纷创立市镇,招商集贾。常熟市镇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特色,布局结构多为夹河为市、沿水成街。一些市镇形成颇具特色的手工业和专业市场。随着市镇的手工业、商业发展,市镇人口结构逐渐变化,工商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清末民初,常熟市镇的棉纺织业劳动形式广泛采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官手工业管理继承了前代产量和人员定额、计功、以匠管匠、工匠技术等级、颁样、物勒工名、检查、奖惩等制度,并改善用工制度,重视官员任用,为定额制的实施创造了更好的环境,理应使定额制发挥较前代更好的作用,但生产过程仍存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定额制未得到严格执行,同时官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给定额制的实施带来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9.
二维工艺品类零件一般是由工艺品设计人员手工绘制.由复杂的不规则曲线构成,当使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进行加工时,由于计算量较大,一般应使用自动编程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编程.但在自动编程之前,须对手工绘制的零件图纸进行前期的预处理,本文主要介绍零件图纸的前期预处理方法及其自动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