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海上运输体系一体化建设,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简称港口)进行类型化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港口进行分类。港口竞争力的排序结果表明,运用聚类分析对港口进行分类的结果是合理的。对各类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角色定位与内容分工进行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及港口城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Google Earth和Landsat遥感数据及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8个重要港口(不包括中国港口)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对集中指数(RCI)进行改进(引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表征参量),评估沿线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状况。研究发现: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面积区域化特征明显,港口面积整体呈"西部大东部小"的区域分布格局;2)港口面积变化(0.01~4.93 km2)及面积变化比例(0.01~5.07倍)分布情况均存在区域分异特征,各区域(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港口面积变化差异较小,港口面积变化比例差异较大;3)港城关系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欧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强(2017年平均RCI约为2.98),亚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弱(2017年平均RCI约为1.51)。研究结果可为海外港口及港口城市腹地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新发展形势下,开创海陆协同发展、东西经济互动的全面性开放化格局,对广西与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开放化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阐述了广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并分析了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重点内容,进而提出了建设的有效策略,即打造空间开放化的新格局,深化区域之间的协作发展,促进"三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加强文化生态和基础建设等,旨在能够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加强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优化广西海洋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对外开放,让广西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新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决策我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口投资和航线开辟,基于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沿线港口分布特点和港口失效后网络效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班轮运输连通指数的定量计算得到沿线各国的连通程度及其变化幅度;从海洋地理视角研究沿线各重要海峡对海运网络连通性的影响。研究显示: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端及中间的中国、欧洲和新加坡的港口节点度较高,而其他区段的东南亚、非洲港口节点度较低;网络的连通性在面对蓄意攻击时十分脆弱;尽管中国及欧洲各国的连通指数较高,且增长较快,但沿线国家的连通指数普遍较低且增长缓慢;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干线通道是影响连通性的软肋。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沿线的39个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进行集成创新,基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这39个国家中的30个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评测.通过改良的引力模型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空间布局的演化机理,基于集散性分析理论和可视化分析软件深入分析长时间序列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集散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979—2015年沿线港口体系经历了"分散—集聚—分散"的集散趋势演化过程和"两极主导—东亚-东南亚主导—中国主导"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并合理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维持"分散"趋势和"中国主导"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北辛文化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就已经开始融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了。青岛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过程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加快青岛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8.
从气象学、航海学视角,深入研究和揭示东亚季风洋流与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科学认识和理解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形成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历史学、考古科学的视角,考察和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历史发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发展前景,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采用2001—2015年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3个国家出口前十类商品的出口数据,运用CMS模型进行分航段(东南亚航段、南亚及波斯湾航段、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段)和分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出口增长来源分解,分析表明:在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产品竞争力效应占主导地位但贡献度出现下降,市场需求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而商品结构效应阻碍出口但作用微弱.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进口国需求结构存在供需错位,一定程度抑制了出口增长.应在培育主要出口产品综合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是广西最高文艺奖,至今已历五届."铜鼓奖"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为:大力培养本土中青年作家,努力营造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创作氛围;重点促进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扶植少数民族创作人才,重视民族特色题材挖掘;在追求苦难叙事、先锋书写的同时,坚持经典性写作传统."铜鼓奖"是广西文学发展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广西文学的前进道路上扮演着引导者与激励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开始,陆机研究逐渐成为魏晋文学研究的热点,其中陆机生平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在新世纪,对陆机生平和思想研究进行疏理,对我们进一步进行陆机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专学历教师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建构的实验工作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存在诸多不足.大专学历小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应以高中毕业生为教育对象,学制三年,按小学课程门类分科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来培养专业教师.在课程体系建构上应该遵守五个基本原则,建立由公共综合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育类课、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课四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框架.同时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把教育实习由原来的6周延长为15周,以利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对2000-2012年我国学术期刊上关于英语形成性评估或评价研究的文章从"全部期刊"、"核心期刊"和"外语类核心期刊"三个层次范围分别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21世纪以来我国英语形成性评估或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机制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产教协同"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关系入手,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和特点,提炼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机制的逻辑内核,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南疆某高校"1+2+3"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采用1999—2014年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为7个地区,在测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1类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国际竞争力及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主要在于"旅游业"建筑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这些服务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竞争性合作和产业内贸易;而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保险业"通讯业"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业"和"政府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的出口潜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互补性合作和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17.
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推动下,打造中阿蓝色经济通道、共建海洋合作中心成为加强中阿合作的又一重要方向.虽然中阿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众多,但学界关于双方在海洋领域合作的研究却非常缺乏.分析中阿在海洋资源环境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推进策略,将对打开中阿海洋合作大门、响应国家"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政策和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参考.本研...  相似文献   

18.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是某个"学段"的任务,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过程.本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比分析《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期中国英语教学在学习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也能推动英语教学范式的改变,重视认知教学法对思维的促进作用,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开放条件下,对外投资通过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就业,就业"双赢"在理论上是可能的.采用2003—2016年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能够促进东道国的就业增长,且并没有导致中国国内就业岗位的流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投资正向影响中国就业,但作用比较微弱;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就业效应与投资领域、东道国产业结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等有关;中国中央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有助于沿线国家的就业增长.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协作和劳动力市场领域的沟通合作,优化产能合作方式和投资结构,提升就业效应;同时,要增强引资策略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匹配性,提升FDI的就业促进作用;还应客观评估中国OFDI的经济效应,降低外界对中国资本的偏见.  相似文献   

20.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是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形式,而培育和发展贫困人口主体能力则是提升产业脱贫质量的内在要求.研究发现,在脱贫攻坚政治压力下,以增收为导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较少关注贫困人口能力提升且权宜性强,偏离了提高脱贫质量的目标要求.借鉴可行能力贫困治理理论,可建构以组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