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陆晓民 《幼儿教育》2001,(10):16-17
主题的选择孩子们的生活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受当地天气的影响,一般都有淋雨、玩雪等经历和体验,随之也产生了“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云”等疑问。因此,我们设计了“天气”这一主题活动,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了解天气常识。核心目标感受天气的变化,初步知道雨、雪的形成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出行、着装、工作的影响。了解几种灾害性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愿意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雨量、温度、风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何媛 《早期教育》2005,(6):10-11
活动目标:能够按要求印画。活动准备:颜料:红色(鱼),绿色(叶子),黑色(鱼眼睛),两张蓝色卡纸并连贴起来(当作小河);将茭白切成两半成长条状,糖果(幼儿每人一颗)。  相似文献   

4.
笔以前对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观点的理解,一直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但在实施大班综合活动“茶”的过程中,才真正感受到了“生活”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性。现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26年,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里痛述当时的幼稚园得了"外国病":"参观今日所谓之幼稚园,耳目所接,哪样不是外国货?他们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大千世界处处蕴涵着美。煎鸡蛋虽是日常食品,但从美术角度看它有单纯鲜明的色彩、丰富多样的装饰,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现方式进行表达,体验艺术创造活动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尝试给幼儿提供相对宽松的有利于感受、表现、创造的环境,如尊重他们的意愿,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鼓励他们大胆装饰,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充分观察、操作、讨论,帮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二○○六年五月号下半月教育导刊一、主题引发在观看“森林与动物”录像过程中,孩子们都被神秘的森林以及在森林里的各种动物深深地吸引了。大家边看边在讨论“森林是怎么来的”、“动物晚上是怎么过的”等问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欲望,我们组织了这次活动。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按自已已有对树木、动物的知识和体验,学习创作与重组图画,积极想象,发挥创意;2.在进一步把握几种树木、花、草、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了解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3.增强幼儿的讲述能力,鼓励幼儿能把自己所画所想的用连…  相似文献   

8.
活动一谈谈各种小动物指导重点:1.观察各种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2.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各种有关小动物的知识。如最喜欢什么动物,它最特殊的本领是什么,它什么地方最有趣等。  相似文献   

9.
10.
1、初步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是多种多样的。 2、简单了解天气与我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行自主探究式教学。近年来,我们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树立参与互动、积极体验和以人为本、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实验,教师和幼儿参与、合作、互动,体验和分享到了其中的无穷乐趣,共同成长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也仍有一些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时值得冷静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虞永平 《幼儿教育》2001,(10):12-13
在世界幼儿教育界,幼儿园课程中的项目取向(Project Approach)在最近十年中成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随着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经验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人们对幼儿园项目取向课程愈发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项目取向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和创新。我国的一些幼儿园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开展的“田野课程”研究就  相似文献   

13.
秦红 《幼儿教育》2001,(10):20-20
“田野课程”的主题确定后,下一步就是编制主题网络。主题网络是对主题的扩展与细化,它由与主题有关的各个要素、次要素编制而成,其目的是明确活动探究的范围。在设计课程主题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网络的综合性“田野课程”通过主题网络的编制,使主题各要素自然综合,涉及有关认知、情感、社会性、健康等各个发展领域,而且重视要素之间、要素与次要素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  相似文献   

14.
刘隽  季燕 《山东教育》2005,(27):29-30
设计意图 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操作各种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会带来物品不同的运动状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力”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幼儿的生活,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提升到粗浅的科学知识,以合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认识与需要,我们设计了“神奇的力”的活动,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了解“力”的初步知识。  相似文献   

15.
16.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下雨的生活体验,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感知自然界的自然现象。 2.学会运用水粉工具进行简单的表现,感知冷暖对比,提高绘画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标: 1.在实验中了解玩具打气筒的进气孔、出气孔的构造及其作用。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准备: 能拆装的玩具打气筒若干(如图)。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一次谈话中,班上许多小朋友都谈到平时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临江公园,他们认为临江公园很好玩。孩子的议论给了我启发: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临江公园距离孩子的生活这么近,这不正是向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的生动教材吗?于是,我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一次无意的机会,我们看到几个孩子在一起兴奋地交谈,手舞足蹈的,仔细一听,原来他们正在谈论着自己昨晚做的梦。  相似文献   

20.
沙一 《幼儿教育》2002,(6):32-32
设计说明: 在本次活动中,我尽量挖掘教材的“潜力”,尊重幼儿对游戏、创造性活动的需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和表达“强弱”这一音乐要素,使孩子学得轻松、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