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人民网消息:2008年10月,崔永元主持的央视《电影传奇》栏目,在蒲松龄故居录制了一台特别节目《画皮》,《百家讲坛》明星教授马瑞芳应邀同观众谈起了她对新近热播的电影《画皮》的观感。马教授在访谈的一节始就幽默的说,如果  相似文献   

2.
《聊斋》一书,世间无人不爱好之,然领略各有深浅,虽见仁见智,得其真赏者,远非寻常目光所能也。  相似文献   

3.
《聊斋文集》共存赋11篇,其内容或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反映民生疾苦,或铺写名胜古迹,借物抒情,或表现艰辛生活及个人心境,取材十分广泛,语言诙谐幽默,且以小说笔法入赋,雅俗相参。蒲松龄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赋家,蒲松龄赋应成为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唐雪薇 《学子》2004,(9):60-60
率真纯情的小狐仙,善善恶恶的神妖灵怪,痴情男女的浪漫离奇事,市井官场中的惊心古怪案……出自山东人蒲松龄之手的《聊斋志异》,其中不少传奇故事被改编成川剧后,形成了极富巴蜀特色的川剧聊斋戏。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戏》一书中,对川剧聊斋戏与《聊斋》故事百余年来的相互渗透过程,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5.
仔细考察新版电影《画皮》对小说原著的改编可以发现,电影的结构是以一个家庭主妇的欲望与恐惧组织起来的。这中间既体现出当前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同时电影本身也反映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在山东地区的俗曲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说唱文艺作品集,自清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作品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下层人民的穷苦生活;同时宣扬孝悌、仁义等儒家伦理道德观,具有劝善惩恶的教化作用.这部作品无论是对清代社会的研究还是蒲松龄这位文言小说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在文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寄托孤愤”理论;在小说创作中,抒发了自己的孤愤之情。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主要通过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嫉恶如仇的情感;通过“寒士”的厄运.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病,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通过“异史氏日”的精彩阐述.来宣泄自己胸中的块垒。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鬼狐仙的女性形象入手,将鲜活艳丽、风情万种的人狐仙鬼进行分类、剖析,并从女性审美、婚恋角度,探讨了蒲松龄独特的讲究才智美、提倡真性情,主张 恋爱自由、强调男女平等进步的女性观。这里,对作者的进步思想给予认可、赞扬,对作者的封建士大夫思想作出鞭挞、批判,挖掘了蒲氏女性观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影响,给予客观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偶尔回望《聊斋》,我大皱眉头了,原来这本书,整一个穷书生的Daydream呀。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难以脱离这个模式;荒郊暗夜,天降艳女,一番悲欢离合后,性欲得以满足尚是小事,顺带的,家业富了,儿子生了,举业成了。对,有只狐狸精在侧,生活——美满了。再看《花姑子》,我按捺不住了:可怜的女人啊,就算是婚姻无望,都得苦苦挣扎到生个儿子替人延续后嗣才算完成义务。始乱终弃的报应,仅限于人,对花妖狐鬼无效,《红玉》里的冯生,“高尚”得无可匹敌,抛弃狐女来修身,拿了情人的钱娶妻齐家,遇上恶人赔笑着跑回家找老父拿主意算是尽孝,老父弱息被逼死了躲起来不敢出头为了延嗣……反正有侠客出面替他报仇,还有情人回头替他扶养幼子,他要做的,只不过是交欢之后“裸跪床头”罢了!从此我把他列为旧小说中第一猥琐男,蒲松龄却是把他当正面人物的。  相似文献   

10.
夏天,蒲松龄在屋里写书,写着写着,总觉得不顺手,实在写不下去了,就搁下笔,来到门外站一会儿。  相似文献   

11.
翻译活动是文化交流互动,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关照不同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实现有效交际是根本目的。该文在这个前提下,探讨了《画皮》英译本的异同,讨论了以读者为中心,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翻译才能使英文读者接受,同时又尽可能的不损害原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画皮》译文"Painted Skin",意在探讨译者对文言文英译的处理方法。强调为了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应采用多种策略,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画皮》的文化和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王海洋 《学语文》2007,(3):33-34
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后世作家对以前名著的接续、模仿创作。此情况至清代尤盛。但被模仿或续作最多的作品并非如常人所认为的是《红楼梦》,而实为文言小说名著《聊斋志异》。自《聊斋志异》广泛流行后,后世不仅直接仿拟它的作品众多,而且几乎所有的文言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仿《聊斋》派传奇小说作家在创作动机、鬼神迷信、娱情审美、小说观念等诸方面皆有值得注意的特点。他们因困顿辗转而发愤著述;对鬼神之事大多明确表示出怀疑态度,甚至予以根本否认。他们普遍关注作品的娱乐审美作用,而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仍显示出体例杂糅现象,只是到后期的王韬,其认识才较为纯粹。  相似文献   

15.
<画皮>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在人物塑造和创作目的上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以文学行教化的文学现念,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色彩.这与作者蒲松龄受儒家思想深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顶级精品 ,由于它意蕴丰厚 ,有难于穷尽的理性意义。一般读者不太容易理解其深刻内涵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很多研究者都来阐释这部伟大作品 ,出版了众多的评赏《聊斋》的著作 ,如《聊斋志异鉴赏集》、《聊斋志异评赏大成》、多种版本的《聊斋志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与戏曲是一对独立而又统一的艺术整体。《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自然会受到后代文人的不断改编,有的将之改成传奇,有的将之改为戏曲,尤其是把它改编为戏曲的,不仅数量可观,艺术水平也很高,基本上可以与原作媲美。小说和戏曲在语言上运用有一定的差别,小说的语言相对来说更具文学性,比较稳定,而戏曲的语言就显得更为通俗醒目、灵活多变,更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因而无论是在上层社会还是在民间社会中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塑造了大量的女鬼形象,<画皮>中的女鬼是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美恶对照",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作家当时的生活风貌,揭示了社会的不平,成为古代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女鬼形象.  相似文献   

19.
《聊斋》人幻出幻艺术表现为:设置出入幻的因果关系,使幻境的设置真实可信,淡化出入幻的痕迹,使现与幻境,本体与幻体相渗相融,天然无痕,世情化,世俗化处理幻境情节,。达到幻而不幻,从而为神经怪题材世情化的创伤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20.
新版<画皮>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恐怖片多年的沉寂,它以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浓厚的现代意识完成了对中国恐怖电影审美内容上的转向,以对经典的回归与表现的唯美完成了中国恐怖电影审美形式上的转向,在社会意义及视听效果的同步追求中实现了中国恐怖电影一次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