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反应热     
反应热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简单说来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其数学式为:ΔU=Q-W。即体系内能的变化等于以热的形式供给体系的能量减去以对环境作功的形式从体系拿走的能量。其中体系吸收热量,Q为正值,体系放出热量,Q为负值,体系对环境作功,W为正值,环境对体系作  相似文献   

2.
在工科普通物理学热力学部分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很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也十分广泛,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熟练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定量地描述了一热力学变化过程中,系统和外界的功交换、它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和系统内能的变化,三者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即 Q=E_2-E_1+A 式中A的正负号表示作功的性质,规定系统对外界作功为正。Q的正负表示热交换的性质,规定系统从外  相似文献   

3.
通常利用态函数内能U来看热力学(P、V、T)系统的热力学性质,本应用态函数焓来推导,给出不可测量与可测量之间的关系式及系统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摘要: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在定值过程中应用是热力学中重点内容之一,如老师先重点讲授它对多方过程的应用、再让学生据n=1为等温过程、n=0为等压过程、n=∞为等容过程,n=r为绝热过程的条件.由多方过程的摩尔热容C、外界对系统作功A,内能增加量△U和系统吸热Q的表达式外推并讨论几个特殊过程的相应结果.这样教学方法的探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初学物理化学的人常感到热力学公式多而难认。为解决这一困难,本文探讨了用平面坐标图记忆热力学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1 从标图的形式 八个主要状态函数在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温度T和熵S在横轴上,体积V和压力P在纵轴上。含H、自由能G和功函F和内能U各占一个象限。P、T、V和S在以原点为园心的园周上。  相似文献   

6.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四个能量定律是有内在联系的 ,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就会明确各个定律的适用条件 ,从而为正确、灵活运用各个定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 ,也不能凭空消失 ,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 .一、从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 ,如果一个系统不对外界作功 ,外界对系统也不做功 ,系统和外界没有能量传递 ,那么系统的能量的变化量△E总 =0 ,能量的变化量包括动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作功和热传递改变系统内能的微观过程,从而对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了统计解释。  相似文献   

8.
一 .填空 (每空 1分 ,选 3 0分练习 )1 .1 8g·L-1葡萄糖 (Mr=1 80 )溶液中渗透浓度为mmol·L-1,血浆的正常渗透浓度为mmol·L-1。2 .用AgNO3和过量KI溶液制备溶胶 ,胶核是 ,它优先吸附离子 ,从而带电荷。3 .在原电池中 ,正极发生反应 ,负极发生反应。4.向NH3·H2 O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NH3的解离度将 ,这种现象称为。5.热力学规定 ,系统放热 ,Q符号为,系统对外作功 ,W符号为。6.CaCO3(S)CaO +CO2 (g)是一吸热反应 ,当增大体系总压力时 ,平衡向移动 ,当升高温度时 ,平衡向移动。7.共价键具有和…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大多数教材中,在介绍涨落的准热力学理论时,首先从玻耳兹曼关系式S=KlnW出发,运用热力学的有关理论导出一个计算宏观量涨落的一般公式:W=W_(max)e~(-(△E-t△S+P△V)/KT) (1)然后在实际计算时,再进一步把(1)式中的△E展开,使之化为更加简单适用的形式。我们每次在讲授这一内容时,都发现有一些学生对(1)式容易产生误解。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依据热力学基本方程式dU=TdS-p~(dv) (2)对系统即有△E=T△S-p~(△V)(U和E都表示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没有按一般教科书从卡诺循环通过卡诺定理引出熵函数,而是采用直接从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引出熵函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11.
方见树 《益阳师专学报》1997,14(6):43-45,48
给出了PVT系统的物态方程和热力学微分方程,并通过对描述PVT系统的四个热力学量P、V、T、S的偏导数的讨论,确定了(ЭV/ЭT)p、(ЭV/ЭP)T、(ЭS/ЭT)p为PVT系统的三个基本热力学偏导数。  相似文献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ΔU=Q+W,其中Q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做的功.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热力学中物理量PV的物理意义,认为PV是系统的某一形式的能量,它的改变可以引起系统化学势的变化,还可以转变为对外的功。  相似文献   

14.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它指出 :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Q ,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E增加 ,一部分用于系统对外做功A ,其公式为 :Q =△E A(其中△E =E末 -E初)对上式各量的符号作如下规定 :系统吸热 ,Q为正 ,放热为负 ;系统内能增加 ,△E为正 ,减少为负 ;系统对外做功 ,A为正 ,外界对系统做功 ,A为负。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应用十分广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应用该定律解题时对热量、功以及内能变化三个量的符号混淆不清 ,使运算发生错误。如何才能使学生克服符号差错这…  相似文献   

15.
式中U:体系的内能;P:体系的压力;V:体系的体积。 U、P、V都是状态函数,由它们组合而成的焓H也是状态函数。焓是表征体系状态的物理量,当体系状态一定时,体系的焓就确定了。焓的物理意义不十分明显,可理解为:是表示体系内能与压力和体积乘积之和的有关体系能量的物理量。 对于只做体积功的等压化学反应体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其内能的变化应为: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 l、(2);2、(s二、填空题 1、2米/秒,1米/秒(2(3);3)、27;403、对系统作功,热传递 R,二,t,R,U,二二—U:U,二二—U Ri+R,‘.Ri+长:5、一0.5:低6、磁通量7、3755、盆He1 .12xlo“焦耳会列方程F一mg一f=ma求出动力F=1 .12xlo‘牛顿求出物体在1。秒内位移s=‘冬at,二;。米,一·~··一~,-一一2求出动力功w二F·s=1 .12x10s焦耳v;”一2米/秒、v:’=2米/秒由于两球发生对心弹性碰撞,动量和动能都守恒(设V,方向为正方向).列出方程:{m:v‘一爪Iv“大mZv么‘{一二一miV,,二一毛一m,V,产+‘喜一m:V了理(艺代人数据解方程:V:产二2米/…  相似文献   

17.
以熵的角度,对于平衡态热力学可以用势函数S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过程总是向着总熵增大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平衡态;对于非平衡态线性区可以用势函数P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过程总是向着熵产率最小的方向进行,直到达到一个定态;而对于非平衡态非线性区,不能找到一个势函数来描述,以d(1/2δ^2S)/dt≥0式探讨了系统定态的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拟柱体体积公式拟柱体公式又名牛顿——辛卜生公式,广泛地用之于实际计算。现行立体几何课本介绍了这一公式(§2.11例4),并在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10月第一版: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教学参考书第99页)中介绍了证明的方法。我们觉得这种证明方法有些繁琐。不如如下证法来得简易: 设V为拟柱体的体积,h为高,Q_1、Q_2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Q_0为中截面面积。求证V=1/6h(_1+Q_2+4Q_0) 证明如果其侧面为梯形,作其对角线分为两个三角形。设P为中截面内任意一点,联P与拟柱体的各顶点,于是,拟柱体被分为若干个棱锥。这些棱锥可分为两类:—类是以拟柱体的底面作底P为顶点的棱锥;一类是以拟柱体的侧面(这时,都是三角形了)为底,以P为顶点的三棱锥。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一节时 ,不少学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 W”中的功 W的确切含义提出了疑问 .课本中对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 W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U.通过学习 ,学生认为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功可以理解为是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或物体对外界所做的功 .但进行了下列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 W”的习题训练后 ,学生对定律中的功 W的理解反而模糊了 .例 1 如图 1所示 ,容器 A、B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 ,活塞下面…  相似文献   

20.
在八个热力学状态函数U,H,F,G,S,T,V,P中,任意三个均可组成六个一阶偏导数,共组成336个一阶偏导数。一般来讲,任意四个一阶偏导数又可组成一个新的关系式,新关系式的总数为C_(336)~4≈5×10~8个。如此众多的关系式,不可能、也无必要逐个地进行实验测定。对均相体系,只需用少数易于测定的物理量(物态方程V=(T,P)、热容C_P、C_v,及热容商γ=C_P/C_y、压缩系数β=-1/V((?)V/(?)P)_T、膨胀系数α=1/V((?)V/(?)T)_P)就可将所有的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