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叩杖     
龙头拐杖是母亲一生都离不开。也是她最为宠爱的宝物。在她心目中,它有两大功能:一是靠它走路,二是仗它指教儿女。拐杖的木质既韧又硬,叩击在我家门前那块青石板上的声音格外响亮。如果我们兄弟姐妹有谁犯了家规。只要母亲的拐杖在青石板上狠狠叩响几下,谁就得乖乖低下头来听从她的指教。若有不从,就难免被拐杖在头顶上敲打几下。每每这时,兄弟姐妹就会感到母亲那赢弱的身躯里潜藏着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就会看到母亲那双平时很和善的眼睛里射出一种令人胆战心惊的威光。于是,我们对母亲的拐杖无不产生一种畏惧感。  相似文献   

2.
担杖     
正那时候,太行山区的村民是离不开担杖的。担杖在家中的重要地位,如同锅碗瓢盆。一户人家可以没有牛和马,可以没有犁和耙,也可以没有镐头、钢钎、竹扒,但不能没有担杖。道理很简单,那些东西的应用是一时的,没有可以向别人借,而担杖则是每天要用的,你不能长年累月借着用。所以,家里日子再紧巴,也要想办法置办一副。多数人家屋檐下的墙上,都钉着一根木橛或者铁  相似文献   

3.
伯愈泣杖     
门二9/ 清/虞: 汉代人韩伯愈从小就是个懂 孝顺的孩子,他和母亲相依为 很少惹母亲生气 文/双双 一、 窿 丁已了错 用杖子打 他从不 伯愈的母亲辛 辛苦苦挣钱供伯愈 ~\、读书,希望他耸 O 大后能有一 男子汉大 丈夫.不 哭犷 番作为。 气],.奋尸寸 lziJJ之丁 了11了」 件·!‘ 币·一、l 尹‘j;l !念,今 ,-一了互户七 二哭军· 一哆. J } l 咨 子 左甘4乎、 伯愈心疼 读那些竹简, 不如上山帮 母亲拾柴,就 付母亲说一他 不想井书厂_ 了若井谈 伯愈长大后, 更加恭敬地侍奉 母亲。 笛 ‘全二 衬爹蛛 此,他学习更加刻苦认真了 乙r,、, 他放下公务…  相似文献   

4.
5.
伯愈泣杖     
《红领巾》2005,(7)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结合敦煌文献和相关图像史料,对敦煌壁画中的笞杖和球杖图像进行了考证,认为:一、古代笞杖作为一种刑具,其长度和粗细具有严格的规定,汉唐时期的刑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当时学堂的师生以及画工等老百姓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二、敦煌壁画中球杖图像的形状、长短等具体形象特征,均与史料记载吻合;球杖之柄是人之手臂的延伸,而弯曲的杖头是人之手掌的仿制品.  相似文献   

8.
在古老的仙拉城堡中,有两位漂亮的公主:阿拉明和阿拉微。她们朝夕相处,但性格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剑桥归来后,梦中就常常流淌着那条静静的河,天空中飘舞的叶子黄黄的,是从河畔的金柳上落下来的,数也数不清,叶面上爬满密密麻麻的纹脉,犹如我对剑桥的思念。现在不管读什么书,也多了一份关注。但凡关于剑桥的图文,我都要放慢阅览的速  相似文献   

10.
常看到一些教师伏案批改作文的情景,甚至一些教师拎着沉重的作文本带回家去。他们认为只有在“静谧”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圈圈点点、修修补补、眉批总批。是呀,这种精雕细琢、呕心沥血令人钦佩,但会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地思悟教师划在作文本上的红线、红字?学生一翻开作文本,首先快乐地大叫:“哈,我得优了。”接着看看教师说了些什么,然后提起笔改正教师改出来的错别字,然后交给教师说明他已圆满完成修改任务。而这也仅限于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那些读书不是很自觉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改改错别字,应付检查。这种改法,收效有多少?一些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11.
授军衔     
邻班的李浩和王乐打了一架,来找班主任张老师评理。李浩很委屈:“我正忙着写作业,他非要我帮他背单词,烦得很!我说没时间,他就骂我。”张老师看看王乐:“你干吗非要这时候麻烦人家呢,换个时间不行吗?”“老师你不知道,下节是英语课,我再背会五个马上就能升‘连长’了!”王乐来劲儿地说。“啊!还有这等好事?咋不给我也说一声?”张老师忍不住笑了。“我说老刘,你搞的啥名堂,让我们学生竟为学习打起架来了啊?”处理完两个男生的事,张老师好奇地问正在备课的刘老师。刘老师转过身,嘿嘿一笑:“咱们班男生太多,贪玩,都上初二了还不知道记单词,我很…  相似文献   

12.
班干部是班级中最宝贵的财富,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臂膀.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关键是要正确选拔、培养班干部.在不同的年级段,对班干部的培养要求也不同.低年级侧重岗位启蒙,中年级侧重岗位建设,高年级则强化岗位的自主锻炼.班主任要更加重视高年级段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和集体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汉代统治者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的优良风气,在继承前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制定了对老年人赐杖的制度来将尊老敬老传统发扬光大。为了确保持杖人的权益,还特别以律令的形式明确下来,专门赋予了持杖人较高的社会地位、免除徭役、刑罚宽待等优待权益。王杖制度的施行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小学毕业会考早已降下了帷幕,但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尴尬”却未因帷幕的落下而结束。今年的数学毕业会考试卷中第一道判断题是这样的:一个数(零除外)乘16,相当于把这个数缩小6倍。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有意回避这样的问题。理由是像这样的一些知识点如果用这样的形式来考查学生,也真是有点难为学生。因为仅局限于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这句话应该是对的。但如果学生认为这个数是负数,那么把这个数乘16,还相当于把这个数缩小6倍吗?显然是不对的。怎样来说服学生呢?我们总不能因为教材上暂时没有涉及,教师没有教过而否认学生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为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教育古训,延传至今,嗣响不绝,源自其所内蕴的深刻意涵和价值选择。授鱼,意味着教会学生知识,授渔,意指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可受益终身。在"鱼"与"渔"的选择之间,显然后者更为根本、重要。这也是这句教育隐喻留给人的最重要的价值启发和理性选择。但仅有这  相似文献   

16.
8月27日,本刊编輯部邀请了南京市長江路小学婁建純、实驗小学楊玲君、邵令宣、徐允昭、建康路小学陈惟真、和平路小学程淑華、西華巷小学郭之玉、煤炭港工人子弟小学向佩洪、玄武區一中心小学顧樂吾、白下區一中心小学陈志敏、迈皋桥小学刘笑月、小学教師進修学校張介、教育局小教科徐淑華以及鎮江師范附小李子文、揚州師范附小張爱華、常州局前街小学金達明、連同江苏省教育廳初教处、本刊編輯部同志等共23人,座談高年級文藝性長课文教学問題。現在把座談內容,以及会上同志帶來的書面意見,略加綜合整理,介  相似文献   

17.
也说"杖"     
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有人认为"杖"应该为"犁杖".从中国农学史角度看,"犁"的概念从没有用"杖"来表达过,<说文解字>及东晋和西晋以前的各类作品中,"杖"也从来没有"犁"这个义项."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不是"犁杖",而是"手杖".在这首辞中,"杖"也是官位的代表."或植杖而耘耔"应该释为:"有时讲述杖放在一边,(用犁)在田里除草培苗."是陶渊明时自己放弃官位而回乡归隐的高洁情怀的自释.  相似文献   

18.
零花钱,你怎么了?钱包,你怎么瘦了?每个月50元?太少了!爸爸妈妈不允许再加“工资”了?嘿嘿,是不是常常感到囊中羞涩,钱不够花?这时候,你会不会希望有一根魔杖,帮你变出你想要的一切?其实,这支魔法杖每个人都拥有哦。想一想,《哈利·波特》中关于魔杖的话是怎么说的?“不是巫师选择魔杖,而是魔杖选择巫师。”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特别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精神。在新课程改革的召唤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我也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也说"植杖"     
郑义广先生对杜广学先生的<"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一文对"植杖"之"杖"的释义提出了质疑.以为"杖"应该作"犁杖"解.笔者以为,郑先生的这个理解也陷入了思维误区.查任何一种词典都可以知道."植杖"的"植"的义项.与农事有关的只有一个解释: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