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学生做了,经历过的事情,让学生记录下来,比凭空想象、随便臆造要容易得多。所以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作文,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曾经精心设计了这样一节作文课——巧手折纸课。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加快学生的进步。"教师经常动笔,就是指下水作文。它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指导,可以起到直接示范的作用。教师应在下水作文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通过观察、表达、表演等途径,可以直接感受"说"和"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以"情感"作为写作教学的"催化剂",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常常觉得没话可说,没有表达的欲望.因此,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作家说过:"写作是一件自由的事;自由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为自由而快乐而写作。"写作给予作家令人羡慕的快乐,可给予绝大部分学生却是说不完的忧愁,其主要原因是:在作文的环节里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有作文的快乐心理是作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创设情境,激发创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使人产生灵感。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习作中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一到写作文就觉得"无  相似文献   

5.
关于怎样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课标中的"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八个字,是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总方针.联系作文教学实践,重温课标精神,我觉得要落实"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八字方针,具体应做到"五化".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生活,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学习写作,这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离开了生活体验,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课堂体验课堂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但课堂这块狭小、封闭的天地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无形中也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成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我努力打破这种封闭和界限,积极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农村有着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着现代化的时代气息,教者应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地取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拓宽他们的作文之路呢?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注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让学生"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为此我进行了"轻松作文——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让学生"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为此我进行了"轻松作文--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学生写作难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说的欲望。而情境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效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新理念,成为习作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快乐习作。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作文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教学思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表演等途径,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是习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一、立足生活,创设语境,搭建言语平台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新课标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习作应从生活出发,立足生活,创设言语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习作课《我敬佩的一个人》课件出示:刘洋、郎朗、林丹、刘谦的图片师:你们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谢红丽 《成才之路》2013,(21):66-66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指导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易于"和"乐于"上下功夫,匠心独运地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学会选取鲜活的生活素  相似文献   

14.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各种写作情境,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诱发学生写作热情,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作文“感兴趣”的目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写起来不难,表达又富有创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活动入手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刘秀宏 《中小学电教》2009,(12):140-141
<正>一、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且创设情境把生活中得到的思考,以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作文难,一碰作文心就烦",已成为一些学生的顺口溜。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咬笔杆子冥思苦想,由于没有生活经验,对事物缺少情感体验,的确让人心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动学生各个器官,创设实践现场,参与生活实践,做到五个"立足",让学生轻轻松松作文。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这段话既强调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易于动笔.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呢?我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道难题:因为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教师上课时是如何投入,直至讲得嗓子发哑,可是临到学生动笔写作时,大多数学生还是觉得不知怎样下笔.即便是写了,也是不知所云.真正能够按照作文要求写作的,是少之又少.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让学生易于动笔,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可是,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咬笔杆子冥思苦想,却苦于没有生活经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顺应孩子的天性,创设实践现场,参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长期以来,我发现学生在记日记,写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时文思泉涌、兴趣盎然;然而,完成课本上的习作时,却表现出畏难情绪。这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是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作的结果。怎样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