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启泉著《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挫,不能顺利进行,出现诸如学习动机低落,焦虑、紧张感强烈,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事,等等。这样日积月累愈演愈烈。所谓学业不良就是指这种状态。究其原因,可以从心理障碍和环境剥夺中找到线索。”  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学困生对待学习都存在着上述种种不良的学习心态,如何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形成一种健康的学习心态,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浅谈肤浅体会,仅供同仁参考。  一、情感沟通,理解关爱,消除学困…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挫,不能顺利进行,出现诸如学习动机低落、焦虑、紧张感强烈、缺乏自信、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事,等等状况。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最初多使用“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等名称进行学业困难的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失能”、“学习障碍”等词。  相似文献   

3.
李彬 《教育现代化》2006,(9):109-109
学业不良最初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与学业不良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五种:即学业障碍、学习失能、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差生。西方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正式的术语是Learning disabilities。 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用“学习失能”,有人用“学习障碍”,有人用“学习困难”,有人用“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已被我国学者广泛使用。“学习困难”主要是由我国学者在教育实际中,对广大差生研究过程中概括形成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后与西方“学习障碍”概念相充,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教育实际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差生”是我国在教育实际中被教育者广泛使用的通俗称谓。90年代后,主要因其有伤这一特殊群体的自尊心而使用逐渐减少。学业不良的相关概念虽多,但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①学业不良指学业成绩低下者;②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不是弱智,而是生理或身体的原发性残疾、心理、教育及环境问题;③学业不良学生存在某些特殊能力或有关学习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对学业不良心理学的研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业不良(LD)亦称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学习失能。学业不良生,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现有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者。学业不良是一个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多种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自我防范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对学业不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差生”、“后进生”、“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习无能”等概念一直和学业不良混淆使用。需澄清的是,学习障碍不等于学业不良,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学业不良,通俗地讲,指  相似文献   

7.
学业不良是学生自身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受挫,成绩达不到期待水平。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是教学内搴过难,教法不当及学生缺乏应有的基础学力;间接原因有情绪障碍、动机弱化及不良社会诱因和家教方式。通过目标诱导、情感互动、动机强化、基础学力补救等干预措施,使30名研究对象的平均成绩(x^-)与中优生平均成绩(x^-)的差异由显著(p&;lt;0.05)变为不显著(p&;gt;0.05)。  相似文献   

8.
学业不良是指学生自身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受挫,成绩达不到期望水平的现象。学业不良一直是困扰很多家长和教师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自身、学校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阐述中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和相应的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中,"学困生"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帮助"学困生"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实施有效的解决策略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责任。本文主要探讨"学困生"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优化情感认知、激发学习动力和提升学习技能(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有效克服学业不良或学习失能等问题,使"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最终提高学业水平。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好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学业不良是指学生自身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受挫,成绩达不到期望水平的现象。学业不良一直是困扰很多家长和教师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自身、学校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阐述中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和相应的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俊 《贵州教育》2014,(14):24-26
正根据统计分析,重点本科院校自杀的大学生显著多于一般本科和大专及职业类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受挫、恋爱受挫、人际关系问题、心理障碍、就业受挫和经济困难这六大方面,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业受挫,这说明,对大学生而言学业受挫是大学生主要原因;排在第二位的是恋爱受挫,占自杀人数比例的25%。也有专家把大学生自杀归因于独生子女缺乏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差。依我看来,大学生自杀归结于现代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对大连市普通中学的260名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学生进行了测验和比较。结果表明:(1)总体比较,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学业优秀学生;(2)学业优秀和学业不良男女生之间总体上和各年级之间不存在显性差异。学业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仍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小学校任何一个班里,都存在身体健康、智力水平正常而学业成绩不良、远未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他们不包括弱智、身体残疾、精神异常的学生,有学者称他们是“学习困难学生”或“个人学业不良”的学生”),尤其是经过各级重点学校层层筛选后,集中在一般学校里的学生,学业不良者更多。对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十分关注。有的教师把学业不良简单地归结为“脑子笨、不用功”,有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不辞劳苦,一味采取课后文化知识补习、加大作业量、甚至要求家长请家教,使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笔者认为,这种“知识补偿教育”,由于忽视分析研究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被动地学习和适应教师的要求,只能使学业不良学生面对大量知识补习应接不暇、负担更重,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业不良问题。因此,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教育、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也关系到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一、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1.学习动机模糊学业不良学生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相当模糊。国内研究者徐芬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只是上学,不知为何上学,也可能是因为同学上学或父母的要求而上学,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的,消极的状态;第二类学生则是对上学不感兴趣,不想读书,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消极被动外,还可能出现对抗行为,如逃学、不服从教育等。[1]另外,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学习动机,反之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业不良学生由于在学习上屡屡受挫,…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不良行为在高中生这一年龄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学业不良、不健康的个人需要、认识上的片面性、家庭不良教育的内化、不良社会文化的熏陶是高中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的根源。我们矫治其不良行为,重点要从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改变不良行为的动机、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通过爱心这种外部条件,促使他们独立而复杂的内因转化,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心理障碍 学习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初中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学习技能障碍和一般学习障碍两大类。学习技能障碍一般认为是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的获取及运用方面有明显的困难,但这种困难不是由于听觉、视觉、动作障碍、智能不足等因素所导致的学习困难。一般学习障碍以学业不良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学业不良的确定与评价标准有关“学业不良”是前苏联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常用的一个术语,指的就是学生学习成绩低下的现象。那么,怎样的成绩才算是“低下”呢?在实践中,学业不良的确定首先与评价的参照标准有关。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学业不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与成绩不足。相对学业不良以一个特定群体的平均学业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将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视为学业不良。按照这种观点,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有比例大致相同的学业不良学生。这样,集中了学习尖子的重点中学也就有了相当数量的“差生”,而生源与办学条件都比较差的“薄弱学校”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合适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职业中专学习的学生大多有中考失手或初中成绩一向不理想的不愉快经历,进入职业中专后这些学生还没有摆脱失败和受挫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业不良学生”频频见诸于报端杂志上,许多人将“学业不良学生”与“差生”等同起来。探讨“学业不良学生”问题,必须将其作一严格定义并划清其界限,这样才有可能继续把握发展的基点。一、正确认识学业不良学生首先,我们有必要区别“差生”与“学业不良学生”。笔者认为,“差生”是指那些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或在品德方面出现偏差的学生;而“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学业而不包括品德方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某些“心理障碍”现象,例如:对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理论学习与道德规范的内化不协调;在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现实环境里,表现出无所适从和看问题简单化每心理倾向。这些“心理障碍”,往往会使学生越学越没劲。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教学得法,努力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产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