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边疆地区危机四伏。在边疆危机和内地人口压力的刺激下,清政府和以后的民国政府相继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改变了炮地与边疆人口分布稠稀悬殊的差距。边疆地区移民人口的大量迁入,筑成了一道抵御外来入侵的坚实边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增强;促进了边疆地区新的行政建置的设立,使国家控制力得到加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国难日深,沙俄不断蚕食中国东北,边疆危机与日愈重,为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新政",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新式教育也随之兴起,所属的蒙古四旗在这场教育改革中身受洗礼,本文探讨了蒙古族新式教育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办学状况及其特征,阐明了新式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及固守边疆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前夜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危机的态度如何,是研究中法战争史不可或缺的命题。透过这一历史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时代折光。作为两国交兵一方的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危机在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清政府为了应对东北边疆的危机,开始实行移民以充实边疆的政策。但在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移民实边政策实施力度不大,在黑龙江尤为如此,采取的是局部开禁政策,而且在开禁的过程中,在政策、法规方面对旗人多有照顾,试图使京旗在呼兰屯垦,以期达到解决旗人生计兼顾实边之双重效果,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杨闽 《考试周刊》2014,(47):163-164
新媒体时代,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媒介素养的陌生及地方高职院校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滞后甚至缺失令人担忧。本文以云南边地的高职院校为样本,就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和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边疆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族大融合的建置体系,得益于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置,包括蒙古地区的扎萨克制度。清政府通过扎萨克制度将蒙古各部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及外扎萨克蒙古等。扎萨克制度的实行,使清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有效统治,迎合了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蒙古各部成为抵御沙俄入侵的屏障,维护了清朝北方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政策的推行使得边疆地区仅有世俗文化传承而基本没有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历史走向终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开拓性意义.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为贯彻国民政府的边疆政策和教育政策而由国民政府所创制并被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系列特殊性和优惠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法令措施.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和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为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推行提供了政策制定上的合法性依据.新式教育普及政策则从教育政策层面为边疆教育政策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了又一个合法性来源.  相似文献   

8.
1912——1919年间,由于英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西藏,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危机加深,滇藏、边(康)藏、川藏关系成为影响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决策时的重要因素,并对以后的西藏治理和西南边疆的稳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英帝国主义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企图通过划分所谓的“内藏”、“外藏”,把西藏及其邻近的云南、川边、四川、青海、新疆等纳入它划分的范围,以达到侵吞中国领土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抵抗,尤其是云南、川边、四川地区的地方当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和努力,促使中央政府下定决心抵抗外来侵略、维护领土完整。同时,由于地方利益、集团利益的冲突,云南、四川和川边地方当局的某些措施、行动又对民国初年乃至以后的西藏治理和边疆稳固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为动荡的时期。为“靖内乱、御外侮”,清政府开始创建近代兵工企业,而后成为全国普遍的风气,揭开了近代军事工业发展的序幕。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列强为瓜分中国而掀起的侵略狂潮,沙俄加紧了侵略中国边疆地区的步伐。因中俄伊犁交涉的失败,吉林东部边疆危机猝然加剧。为加强东北边防。吴大激创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吉林机器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汉代为例,探讨了边吏在疆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中,边疆地方官吏在其中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边吏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大致上可以从边疆行政建制的建立和完善、边疆地区社会稳定、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优秀的边吏可以实现王朝疆域的拓展,或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统治制度、汉文化的传播来密切边疆和内地的关系,进而巩固王朝的疆域;相反,昏庸的边吏则会引起边疆统治秩序的混乱,甚至导致王朝对边疆地区经营的失败,不得已而放弃对一些边疆地区的经营,由此而引起王朝疆域的缩小。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边疆民族政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边疆危机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民国中央政府在同化、实业民族政策下,沿袭和发展了我国原有的一套边疆民族政策与民族管理机构。这些民族政策从主观上来说,虽无不代表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但从客观上来看,对于协调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关系,稳定边疆地区,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广西是边疆地区和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边疆巩固和民族团结是壮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幸福线。教育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巩固上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战后边疆地区不再受到重视,国民经济趋于全面崩溃,内战的爆发造成时局的不稳,种种因素使得国民政府采取的调整措施没能起到多少作用,近代边疆教育最终落入了衰退的泥潭.这些情况深刻地反映出,维持稳定的政局、提供充足的经费、调整资源的分布,对保证边疆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光咸丰时期,清王朝边疆危机四伏,原来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开始走向破产。文章通过奕山在新疆的平叛安边、垦荒屯田、筹办夷务、变通兵制等活动,透视道光咸丰时期清政府的边疆政策,指出道光咸丰在边疆政策方面虽做了一些应对政策,但传统的边疆观使清前期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开始自行解构。  相似文献   

15.
同光之交,英国欲扩大在华利益,藉口"马嘉理案"与清政府进行交涉,并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云南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一系列的边疆危机,清政府应接不暇,顾此失彼。李鸿章本着"力保和局""俾免决裂"的指导思想参与其中,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翻译梅辉立等人进行反复交涉,淋漓尽致的演绎着弱国外交家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6.
苏全有教授新著《清末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另辟蹊径,从政府应对危机的视角解读纷繁复杂的清末社会,立体式剖析了处于历史拐点的清政府在应对各种社会危机中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与失误。具体而言,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学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是要厘清中国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原因,中国边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境线形成、变迁的过程等问题。二是通过研究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国边疆学发展历程可以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实践来概括;实现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向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学术转型,加强边疆理论研究和推动边疆教育是眼下两大要务。  相似文献   

18.
<正>一、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边疆发展和国家战略关联度很高。但是,长时期以来,边疆地区的功能只是提供保障,边疆地区不仅提供军事防卫、国土安全,边疆地区还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功能区,在环境保护、资源供给方面为内地提供多层面的支持,为全国发展承担了很多经济以外的东西。第二,推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当代边疆治理的核心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当前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问题成因,有效设计培训内容,应用在线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框架,希望为边疆学校开展有效教师培训起到一定指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沙俄开始逐步进入黑龙江流域,加剧清朝东北地区的边疆危机,而此后发生的索伦部首领根特木尔逋逃事件加剧了清政府对这一地区形势的担忧,在与沙俄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就根特木尔一事与之交涉,并最终通过《尼布楚条约》将逃人问题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而根特木尔一事也对清政府的东北边疆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