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世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网络作为信息的栽体,传播的工具,对现代人际关系影响深远。本通过问卷调查对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中人们角色扮演、交往方式、交际工具等异同的研究,探索在由虚拟空间转回现实后,网络传播下的现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研究生班级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强情感支持和弱情感支持两个方面对学生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虚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延伸;同时,强情感关系与弱情感关系之间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际关系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型人际关系。大学生作为一个主要网民群体,其网络人际关系具有认同性、匿名性、松散性、情感支持等特点。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流动变化快、宣泄性倾向、认同化选择和社区化形式等主要特点,分析了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良好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重视网络心理教育,排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处理好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和谐人际关系,本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实背景进行了客观描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对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人际的调适提出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网络交往因其特殊性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造成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深入分析网络交往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利用网络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叶  陈文华 《考试周刊》2014,(44):169-17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影响因素,进而寻求新环境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角度看,网络环境不仅仅是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方,还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人际关系和教学策略等一些非物理形态。网络环境具有学生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师生互动性强和广泛性、自主性以及可选择性等特点。如何将网络环境的这些特点与中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探索出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信息资源由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构成;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资源的建设包括现实馆藏建设和虚拟馆藏建设两大方面;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是现实馆藏。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现实问题,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并在真实世界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其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大学期间舍友朝夕相处,因而和谐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尤为重要。通过阐述、分析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的变革及推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发生了很多方面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交互与博弈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师生角色的变化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对策略,指出师生关系的变革对网络教学实践乃至发展中至关关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的崛起,需要网络伦理学的快速成长。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首先必须考虑“网情”和中国的现实国情,正确把握其研究基础。笔者着重从技术层面、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和理论层面,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技术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作为在网络环境下书面的口语,是一种社会方言。根据这一语言变体的特点,可以揭示构建出网络交际主体的身份特征。以身份和语言之间存在的辩证建构关系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网络语境下交际主体的身份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从构建良好人际关系重要性出发,结合大学新生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类型及特点,介绍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循原则、使用技巧和方法,用于指导大学新生妥善处理现实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社会网络分析的观点,全新阐释将青少年人际关系研究置入社会网络背景之下的深刻内涵。介绍了社会网络的研究背景,以及社会网络研究的相关概念;在研究方法上对比了常用的人际关系测量方法与最新发展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精要介绍了目前的青少年社会网络研究概况;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整体面貌,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人们积极向上,敢于面对现实,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适应带有自身的特点,如社会角色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学习压力的适应、就业选择的适应等等。从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入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