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家,所有的生命、人和动物,都是这个家里的一个成员。一只在街道上漫无目的游荡的"流浪狗"不是在流浪,而只是在自己家的后院里散步而已。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地球上平等的生命,就像一个屋檐下的兄弟,本应和谐相处。当你看到,在阿尔卑斯山脚,人类和白天鹅若无其事地一起泛舟琉森湖上;当你看到,一只北美麋鹿从落基山脉的树林里走出来,和放学归来的孩子一起行走在小镇上;当白鸽和你并排休憩在公园长椅上,平  相似文献   

2.
如土委地,似花飘零。2008年9月2日上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12岁男孩小凡(化名)从六楼窗口一跃而下,十几分钟后不治身亡。开学仅两天。本市就接连发生了四起学生坠楼事件,这种充满破碎、尖利却又不无沉闷、压抑的响声接二连三地传来,俨然纠结成为一个城市内心深处的悲伤风暴,令所有人难以自持。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原大地依稀成了封闭保守的代名词,仿佛这片古老的圣土距离现代文明越来越遥远。然而文化的厚重不因一时一地而消减,精神的魅力也不因一人一事而泯灭。既然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人民自然能够成为民族的脊梁;既然中原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辉煌,中原人民也必然会走向新千年的巅峰!  相似文献   

4.
在职业教育高端发展背景下,立足类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全生命周期协同育人,提出构建“深信一流育人新架构”,打造“深信全生命周期协同育人模式”。关注“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育人举措、育人成效,关注育人的学科交叉、知识跨界、过程协同、领域融合、能力创新,基于学生职业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教育”这一关键事件、这一关键阶段对学生后续生命历程的正向影响。用大教务统筹、大学工协同、素质赋能筑基的三大主线阐释全生命周期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大教务统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学工协同开展综合素养工程改革,素质赋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一流育人新架构下,多部门有效协作,形成协同育人的绩点和支撑。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26日,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25号中午,她曾对母亲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这可称之为“杨元元之问”。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在此探讨:为什么杨元元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命运却没有改变?我们应该学习一些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特别是,我们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的途径让像杨元元一样的青年避免走向自杀的惨烈之途?  相似文献   

6.
正确解读生命,是每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人类幸福的根本。正确解读生命必须闯过“六关”。一是格物致和关;二是初中意识与“纯粹意识”区别关;三是“和而不同”的生命“具体”关;四是真实生命践行关;五是生命代际和谐关;六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人人知良知行良行的“现实关”。过此六关,才能认同个人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与心和谐的真生命,及认知,践行和传达真生命的良知良能与和谐话语,正确解读生命的过程是与真实生命“共鸣”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董慧君 《湖北教育》2005,(11):22-23
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师生生命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由此,生命教育理念开始在教育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从生命的视角思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问题。文章通过对2004年文献检索,从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视角、生命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学校管理及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这几个方面对生命教育作了综述,以期引起大家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把生命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能使学生塑造一个有个性的灵魂,铸造坚定的信念,培养热情、善良、乐观向上的精神,生命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师生在活泼互动中快乐的学习,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体会到的情感融于日常生活中,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罗楚春 《中国教育学刊》2004,42(12):8-11,15
教育的生命观是指生命是整体的存在;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生命的发展是自主的。由这一观点出发,生命教育必须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生命整体性的发展;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相互差异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尤其是师生关系。生命教育应从构建大德育模式、加强课程改革、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中呈现出漠视生命等现象,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无情的挑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不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生命教育滞后,导致青少年中非正常死亡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生命关怀教育的科学模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一个充满诗意的家园,一个亘古存在的永恒主题=在人类整个发展进程中一直是社会发展、明进步的基石。今天,教育地位与作用的空前凸显,使教育负载了过多的期望与理想,承载了前所未有的使命与责任。然而,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矛盾张力中,教育的实然图景凸显了其在更大程度上是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以价值之生命主体——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应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韧性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我邻居的一个亲戚。他常常搭着汽车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我的邻居,来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同邻居娓娓地谈着什么。有时我也前去插上两句嘴,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孩子而冷淡我。他的语气总是很平静,表情也总是很和蔼,你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他有过怎样的经历。所以当我的邻居告诉我他的故事时,我简直是大大地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的生命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考证分析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认为,恩格斯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以下紧密相关的内容:(1)生命本质--是基础;(2)生命起源观和(3)生命进货论--是其核心;(4)人的起源和发展观--是其拓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秀,共同构成了恩格斯生命观的科学体系,而且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发展和证实。  相似文献   

17.
ATP(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真核生物由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使ADP转化为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线粒体被喻为“细胞动力站”.某些不具线粒体的真核细胞通过糖酵解产生ATP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如成熟的红细胞).那么线粒体产生的ATP怎样通过线粒体膜到达供能部位呢?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视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应当关注和舒展学生的个体生命,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必须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教育理论的发展.通过对人之生命的历时和共时形态的考察,我们认为走向“类生命”是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江格尔》以生命美学观点的艺术内容和生活内容传承了蒙古族对人类生存的讴歌,艺术地再现了人类生命存在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对人类全部生命———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礼赞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歌颂英雄,宣扬英雄主义,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追求;创造北宝木巴地方,构建了满足人的生命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生命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它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当前的幼儿教育不仅对幼儿的生命价值本身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幼儿生命的理解也很片面和肤浅。幼儿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幼儿的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