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惠子善譬是《新序》中讲的一个故事:梁惠王表示不喜欢惠子说话总用比喻,惠子说:“有一个没见过弹弓的人问我弹弓长什么样,我回答‘就是弹弓那样’,他能明白吗?”王摇头。于是惠子说:“应该跟他说‘形状像弓,只是弦是用竹子做的。’说话的人用大家熟知的东西来描述大家不知道的东西,来使人明白,你让我不要用比喻,做不到啊!”故事告诉我们,好的比喻能够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让人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2.
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学术讨论会,亲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他在会上宣读了几个中学生对当前教学、教育工作中搞灌注式表示不满的文章。这时,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把“教”或“讲” 当做了手段;而把“用不着教”或“用不着讲”当作目的。这对于把教学当成只是一股脑儿地“教”或“讲”,并且  相似文献   

3.
我们班的同学有个特点:写字“不讲究”,贪快,写完就了事。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好几次,大家就是改不了。一天写字课上,老师说要给我们讲个故事。写字课讲故事,有意思!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致。“话说有一个学生,她写字很马虎,既不讲究偏旁结构,也不留意行款间距。一天,他们的老师病了,来了其他班的老师给他们上课。他念着学生作业本上的名字发本子。当他念到‘朱肚皮’时,全班同学都愣住了———班里没有这个名字啊?再一想,‘朱肚皮’,多可笑的名字啊,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听故事的也觉得很可笑,怎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大家忍不住也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4.
今日收到一个学生的来信,打开一读,我不由汗颜:“老师,你还欠我们两个故事。”信中说:“上学期一开学,你在让我们给你提建议、指缺点后,在班会上郑重承诺,你与我们一样,必须遵守班规,犯规一次,扣一分,并要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有时你在上课或与我们交流时会不自觉地冒出一句土话,每当大家高喊:‘张老师,你讲土话了!’你常一愣,回神后冲着大家说:‘好,扣我一分,中午讲一个故事。’我们真是兴奋,真希望能多抓几次你的错误,因为从你为我们选读的一个个真实故事中,我们受益匪浅。每次读到感人之处,我们都能看到您眼中闪现的泪花,教室更是静得连一…  相似文献   

5.
下课之后“嘿,大家好,我是‘今日一解’的主持人。”班上那胖嘟嘟的小胖猛然站到了台上,“我敢说,我的声音可以传播到五千米的地方。”差点把全班人的耳朵都“炸”聋了。大家放下手中做的事,好奇地向他看去。“嘿……别那样看我,俺会不好意思的。”小胖假装害羞地把手向前一挥,然后双手捂住脸。“哈哈哈!”大家被逗得大笑。“哎哟,人家还没说呢!”他清了清嗓子说:“请问,什么叫——(故意拉长)‘三脚猫功夫’?”小胖,你这位主持人太无聊了吧!大猩猩(体育委员)说。“因为俺怕无聊所以来此无聊,谢谢国家保护动物的捧场!谢…  相似文献   

6.
星期三下午,我们听说要举行猜字谜游戏,大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首先,老师给我们讲了汉字的有趣组成,但是他出了一个谜让我们猜:“一口咬掉牛尾巴。”我首先抓住“一”和“口”,想到了“日”;接着用它和“牛”组合,可怎么也组不成一个字。我转念一想:“一个‘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不就成了‘告’吗?”  相似文献   

7.
事情大约发生在2004年初,与我教同一年级的一位自然科学老师生病了,学校安排我临时担任该班自然科学的教学任务,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浮力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学一开始我就先给他们讲一个有关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之谜”,也许是我讲得还不够生动吧,当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几个同学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您让我们的‘历史学家’来说吧!”当时,我很奇怪,便问:“‘历史学家’是谁?”同学们都掉过头向后看,顺着同学们的视线,我发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有个大个子男孩,他正跃…  相似文献   

8.
我已经在小学校园里学习六年了,现任班主任熊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幽默气质的老师。有时候他逗得我们笑个不停,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像孩子一样大笑。
  有一天中午, 一位同学的饭盒打不开了,于是就向熊老师求助。熊老师又幽默起来了:“你们记得阿里巴巴是怎样开启那扇门的吗?”
  “记得!喊‘芝麻开门’!”同学们一窝蜂地叫道。  相似文献   

9.
午睡后的铃声响了,要起床了。张正却嚎陶大哭:“我找妈妈,我找妈妈……”一边说,一边搓脚。我怎么哄,怎么劝,他都不理。我灵机一动,忙说:“哎哟!张正的小袜子上哪儿去‘串门’了?”哭声立刻嘎然而止,张正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四处地寻找,我也帮他找。他爬起来,把小被子翻开,一下子发现了小袜子,咯咯地笑着举起小袜子对我说:“老师,小袜子上被子里去‘串门’了。”我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说:“嘿!你真能干!”小袜子“串门”了@王明霞  相似文献   

10.
开学第一天,就有数十名学生围在我的身旁,邀我讲小故事给他们听。我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个合适的故事,就讲几个成语典故给他们听。我先讲了一个“名落孙山”的成语。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非常集中。讲完后,他们恍然大悟地叫了起来:“老师,要不是您讲故事给我们听,我们还以为是‘名落深山’呢!这回我们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名落孙山’了。”我又接连给他们讲了“打草惊蛇”、“五十步笑百步”和“一鼓作气”。同学们也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这几个成语,并说:  相似文献   

11.
<正>“我真是要被小轩气疯了!一整节复习课,一点都没听,一直都在捣鼓他自己折的小玩意!反复提醒他好多次也不知道收敛一点!”期末复习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数学温老师一走进办公室,就是满脸崩溃的样子。一时间,办公室里几个班级科任老师也纷纷附和,大家都对这个令人头疼的小轩摇头叹气。小轩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从学生撰写的班级故事中来认识他:  相似文献   

12.
干孩子     
讲一个15年前的故事。“妈妈,我今天认了一个干妈妈!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儿子一出学校门口就冲他母亲高兴地嚷。“你说什么呀?你那么淘气?她怎么会认你做干孩子?”母亲说。“认了!她确实认了我了!刚才我们在做作业,张老师表扬李红贤时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若有一个像李红贤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儿,该多好啊!’于是班长周侨说:‘老师你这么喜欢她,不如认她为干女儿?’我们都笑了。老师又说:‘可是,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很可爱,我要是认了56个干孩子,哪有那么多钱养啊?’我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时候黄华说:‘老师,你连黄国恒也要认吗?他成绩那么差…  相似文献   

13.
<正>十多年前给学生读《钢琴小精灵》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书走进教室。“亲爱的同学们好!”我大声向学生问好。“老师您好!”学生如过去一样回敬我。以前,我会如所有老师那样说“请坐下”!这一次我没有说,我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加了‘亲爱的’,你们没有听到吗?为什么你们不说‘亲爱的高老师好’?”  相似文献   

14.
不能省略     
毕冷 《学习之友》2011,(8):64-64
老师:“量词有时不能随便省略。”学生:“请举个例子。”老师:“比如‘我给了他一支枪’,如果省略掉量词‘支’,那‘他’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5.
方老师:我发现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那便是做事情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所谓“度”也就是分寸。最近妈妈总是叮嘱:为人处世一定要有‘渡”。数学老师告诉我:“提问题要把握‘度’,否则结果不会好的。”语文老师较神秘地对我说:“语文中有模糊知识,认真细致但不能‘钻牛角尖儿’嘛!”班主任总是和风细雨地跟我们讲:“玩也得有个‘度’呀,到一定程度不要再往前走啦。”…‘··听着这么多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我就想呀想,足足在写字台前坐了四个晚上,但怎么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定程度”到底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中学当语文老师的时候 , 曾有一 代个对语文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问我 :“老师 , 郊我发现有的辞典里不能查带左‘阝’和右‘阝’ 组的字 , 要分别到‘阜’部和‘邑’部里才能查到 , 这是怎么回事呀 ?” 了 完我说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 下 知节课我在班上讲,你和同学们一起听。”于是, 这在下节课上 , 我向同学们讲了如下知识 : 现我们平时俗称的左耳旁和右耳旁写出来 部是一样的 , 但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字演变过 …  相似文献   

17.
袁宏阳 《班主任》2014,(9):69-70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时时想起小学时的班主任“老杨”,他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时隔多年,老杨却总在不经意的情愫里,细细抚摸我心灵深处柔软的角落。老杨其实并不老,当时也就20岁上下,他在城里读完高中后回到湘西村小代课,做我们的班主任。其他老师都叫他“小杨”,我们这帮顽皮的孩子也都跟着叫他“小杨”。直到有一天,杨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你们不能叫我‘小杨’,会折寿的,该叫我‘老杨’。”于是,我们开始叫他“老杨”。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被大伙戏称为经典老师。在他的身上,经常会有一些经典故事新鲜出炉。经典老师的长相有些“影响市容”,但他一点都不介意。记得首次见面,他这样介绍自己:“Hi,大家好!奉上级命令,我将‘统治’大家三年。我长得‘惨不忍睹’,‘零件’有些特别——”讲到这里,经典老师指着自己的秃顶、额头、眉毛、鼻子等器官说,“圆圆的溜冰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两堆小草、一座三围没长好的小山峰……”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天天都和物理打交道。有时学生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当一名物理教师,有没有受到谁的影响?"这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初中物理老师。他上课语言生动幽默,特别善于把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还时不时吊起我们的胃口,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有一次上课,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假想的故事:"过新年了,老师开着小汽车带你们几个去拜年。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