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海滨 《传媒》2017,(16):51-53
网络新闻跟帖是指网民根据网络媒介提供的新闻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网络表达方式,其最早是作为网络新闻的副产品出现的,目的是增强网络媒介和网民的互动,使网民不仅能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阅读,还能进行即时点评。发展至今,网络新闻跟帖已经成为一款重要的媒介产品,很多网民也把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新闻本身转移到冗长而充满争议的跟帖上。阅读网络新闻跟帖并通过发布跟帖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网民新的舆论参与行为,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跟帖是指网民根据网络媒介提供的新闻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网络表达方式,其最早是作为网络新闻的副产品出现的,目的是增强网络媒介和网民的互动,使网民不仅能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阅读,还能进行即时点评.发展至今,网络新闻跟帖已经成为一款重要的媒介产品,很多网民也把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新闻本身转移到冗长而充满争议的跟帖上.阅读网络新闻跟帖并通过发布跟帖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网民新的舆论参与行为,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发展,网络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单一的新闻消息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当有重大新闻发生时,受众希望对信息的前因后果有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媒体采用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报道等形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在网络媒体中,则出现了网络新闻专题这一形式.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络新闻传播中一种特有的形式,在新闻网站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作为一种深度报道形式的网络新闻专题也成为了各大新闻网站树立报道特色,加强品牌竞争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对网络新闻专题及其如何策划制作应该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意在以此为主题对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特点及其策划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之间的新闻竞争空前激烈.为了塑造品牌、提升新闻竞争力,各大网站抓住网民对新闻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渴求,推出了网络新闻专题.本文通过比较凤凰网、搜狐、网易、新浪四家网站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专题报道,分析探究了网络新闻专题在角度选择、互动环节设置及版面设计方面所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并为未来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任丽 《新闻世界》2012,(1):80-81
网络新闻和公民权利的发展使得网络新闻跟帖这个特殊的公民意见表达方式越来越得到应用和重视。本文以网络新闻跟帖为研究对象,列举网络新闻跟帖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研究依据,深入研究网络新闻跟帖存在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完善和发展公关新闻报道,提出与之对应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闻专题在彰显整合优势和主题强势,进行全息式、立体化报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各大新闻网站异军突起,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均设了新闻专题,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专题在策划和编排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网络新闻专题要打造特色就必须突出网络媒体的整合优势,重视整合思维在专题策划、资源整合、编排形式、传受互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詹蔷  朱棋睿 《新闻前哨》2022,(23):16-17
网络跟帖评论作为网络新闻的延伸产品,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有网站提出“无跟帖,不新闻”的观点。在网络新闻高度重复的当下,网络跟帖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网友留言为样本,分析网络跟帖评论的特征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新闻网站根据新近发生的某个或者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或者对某个新闻事件的判断,经过提前策划,集合最新、最全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新闻报道,在各大网站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网络新闻专题充分发挥了网络空间容量大、采集信息广、新闻时效快、内容交互性强等优势,通过网页设计体现新闻性、可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全媒体变革的持续深入,网络新闻专题如何策划、设计、制作,对网络新闻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传媒新话题     
网络新闻的信息聚合作用目前,门户网站对平面媒体的新闻采集影响越来越大,如果说影响的具体体现,我觉得,可能包括以下方面:一、具体一条新闻的跟帖和点击数,会让平面媒体编辑记者非常在意,甚至大家会以网络点击和跟帖数作为评判文章质量.可传播性的标准之一。二、平面媒体编辑记者会根据网上的舆论来调整自己的报道角度,比如一新闻首先以消息形式出现在网站上,那么,平媒编辑记者会看他的跟帖,以及网络组织的相关评论,来确定下一步或者深度报道的角度。很多时候,网络新闻也起到信息聚合作用,比如,一个新闻发生了,很多知情人会在新闻跟帖中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各网站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网站要想塑造自身品牌并提升新闻竞争力,就必须满足网民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推出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以提高广度与深度。本文先对网络新闻专题进行了概述,再分析了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原则,最后对网络新闻专题如何加以创新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多媒体技术渐渐渗透到了新闻行业的各个领域。移动直播在当下的爆发式增长,为网络新闻专题带来了重大的变革,这无疑是网络新闻行业发展新的机遇。本文主要关注移动直播对新闻专题领域的影响,探究其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艳  李园园 《新闻世界》2010,(8):273-274
网络新闻"跟帖"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如今已成为网友发布意见和观点的重要平台,跟帖现象开始受到诸多网友关注。借助网络的优势,网上新闻跟帖迅速发展,并最终影响到了传统媒体的发展,众多新闻受众更青睐阅读网上信息并且在新闻后发布跟帖,而作为网路新闻依托的传统媒体则在此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网络新闻跟帖、网络新闻跟帖反馈机制、反馈机制的比较优势和运用等几个方面,探析网络新闻跟帖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受众对网络新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于重大新闻、突发新闻等,人们希望了解更多的背景资料、新闻过程、外界评论、专家观点、相关新闻、后续报道等多角度、全方位、大容量的解读新闻,由此,网络专题新闻应运而生。网络专题新闻由于顺应了网络新闻规律,发挥了网络传播优势,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而发展迅猛.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点击热点和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是那些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商业网站,网络新闻专题异军突起,独  相似文献   

16.
新闻表达融合强调在同一平台上使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信息手段来表现新闻事实,网络新闻专题正是新闻表达融合最典型的实务案例。多媒体信息手段在我国网络新闻专题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并且不断深入,从媒介融合的角度来看,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网络新闻专题如何利用多媒体的报道手段来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王会  罗伟 《新闻前哨》2013,(10):29-31
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过载、无序、庞杂、真假难辨。,对此,网络新闻专题则正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网络新闻专题一方面能够对新闻资源进行全面深度的报道与呈现,另一方面又能体现编辑的态度和思想.对于实现媒体间的差异化竞争及舆论引导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河南幼儿园火灾”这一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件,四大门户网站都制作了新闻专题。本文以此为例.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网络新闻专题如何整合新闻资源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专题以其多媒体综合、超容量、双向互动等特点,成为各大网站报道突发事件或重大主题时的主打品牌.从1995年美国有线新闻网站出现世界上第一个专题<俄克拉何马州爆炸案>开始,①将近15年的历程,网络新闻专题在经过不断的内容完善和技术改进之后,已日趋成熟,各个网站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编排特色.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形式作为网络传播中的一个样态,在重大事件或特定主题的报道上,已经成为各大网站的首选。本文通过从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界定入手,选取研究样本,与传统媒体网站进行对比,探索商业网站的新闻专题报道在稿件配置、版式设计、传受互动、侧重焦点、媒体联动等几方面的特点。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新闻专题报道在目前网络大环境下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泱泱 《传媒》2007,(6):58-59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逢它召开,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都会上演激烈的"新闻战".随着网络新闻异军突起,又一股强大的力量加入了这一"战局".对于刚刚结束的2007年全国"两会",不但人民网、新华网等党和政府新闻网站大力展开报道工作,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制作相关新闻,以吸引网民,增加点击.据有关部门统计,"两会"期间,新浪、搜狐、网易、TOM、中华五大商业门户网站的"两会"专题点击量超过4亿,网民跟帖超过45万条.打开各个网站的"两会"专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容设置丰富多样.除了关于"两会"的一些常规报道,商业网站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自身强调互动性的特点,加强与网民互动,开展灵活多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