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正处于危机高发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中,现场信息主要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从突发性事件凸现到群体性事件爆发,信息的传播依次经历了传言四起、谣言流串、从舆论转化为行动三个阶段。期间,群体的聚合呈现不同的特征,信息的流动亦呈现不同的传播流程,且均受制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及传受双方的心理机制,显示了人际传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7):13-16
信息传播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应对、处置中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决定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最终走向,而政府传播能力的提升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将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分析政府传播策略中的效果期待与控制,政府传播中传受者的互动,阐释如何提升政府传播能力以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并促进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李晔 《新闻世界》2012,(4):92-93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不当往往成为事件引发的导火索。本文以邓玉娇事件为例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政府信息传播不当诱发的受众心理负效应,探索政府机构在处理类似事件中应该遵循的传播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兴魁 《新闻世界》2011,(8):143-144
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出发,试着找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利益的重新分配;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发泄通道受阻;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等。并且从网络群体事件中总结出其信息传播特征:群体极化趋势日趋显著;语言暴力等。以期有利于正确对待、评价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与媒体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和媒体报道展开分析,认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可分为三个阶段:群体磨合、群体兴奋和社会感染.每个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明显,其中传播的流言被政治化,并体现群体的普遍情绪.媒体针对此类事件的报道经历了两种报道框架:"蛊惑"与"教唆"框架、社会冲突框架.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9,(5):62-62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只是正常信息传播的碎片或者片段,因此,它构成特殊信息的强制性传播。  相似文献   

7.
叶利明 《新闻世界》2014,(3):186-187
近年来,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导致社会矛盾冲突目趋复杂化,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群体性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的新特征,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此类事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地约200人冲击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行政大楼.上万群众围观,整个过程持续近七小时,成为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群体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国内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同,贵州省政府在介入事件处理后,允许媒体进行报道,主动、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使我们看到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景象.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地约200人冲击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行政大楼,上万群众围观,整个过程持续近七小时,成为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群体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国内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同,贵州省政府在介入事件处理后,允许媒体进行报道,主动、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使我们看到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景象。本文试从危机传播的角度,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关策略,以及媒体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此阶段,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经凸现出来,若没能妥善处理,极易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6.28瓮安事件"中的舆论进行细致的梳理,总结出舆论传播的特征,并指出舆论引导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高莹 《新闻前哨》2013,(5):53-5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前进的关键时期,社会的转型导致人民内部的矛盾时有凸显,尤其以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然而,群体性事件中很多激化的矛盾表现形式来源于不正确的谣言传播。加之数字化新媒体的时代大背景,谣言传播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本文以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来分析群体事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向网络社交平台,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性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酵和扩散提供了更大平台。本文从传播形态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具有代表性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在舆情的变化中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赵珊 《大观周刊》2012,(25):95-96
近年来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篇文章从社会心理原因和群体心理原因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学动因。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突发事件频发,媒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中。媒体的积极介入,推动了政府信息的公开。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始实施,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施行,这些措施为媒体报道突发事件,及时发布信息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工作规范。媒体介入政府信息公开有效促进政府透明高效,推进政策改良,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李文文 《新闻世界》2012,(8):252-253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而在这些事件中,谣言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发泄型群体性事件中谣言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谣言的传播过程及谣言传播产生的社会效应来分析谣言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吕莉 《新闻世界》2013,(7):164-165
【摘要】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使得各界都对其投以高度关注。本文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出发,区分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论,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戍因,并总结其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昊  任猛 《新闻世界》2010,(2):77-78
本文以“瓮安事件”为例,分析该事件中流言产生的社会根源、流言中所表达的民意诉求以及流言失控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流言监控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20.
周洋 《新闻前哨》2010,(9):39-4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学科的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且有针对性地从"更新危机传播理念"、"完善危机管理组织"、"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改进危机传播策略"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