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主持人节目的审美特征孙东海主持人节目这种形式在我国问世以后,给我国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且给广播电视审美创造提供了新的天地,使受众得到审美愉悦。笔者根据主持人节目的实践,试图探索主持人节目的审美特征。一、“我”与受众的交流感主持人节目以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参与设计者、策划者、制作者,是节目对于受众的传递、表现与表达,而且,他也直接体现着节目的文化品位与审美品位,通过文化品位与审美品位,唤起受众对于节目的关注与期待,由此达到扩大节目影响,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创作的艺术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节目的创作是门艺术,主持人自身的艺术气质是这门艺术的内核,不论是哪一类节目,哪一样式的主持人,都不可缺少艺术气质。主持人的艺术气质是什么?是主持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和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电视荧屏上,真人选秀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重要节目样式,当代真人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在电视荧屏上盛极一时,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着狂欢化的娱乐民主、过程化的传受互动机制、拟剧化存在的审美文化机制,这些构成了当代真人选秀节目审美文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只有建立起良性的审美文化机制,当代真人选秀节目才能超越以虚假低俗为表征的发展困境,真正地实现健康有序而生机勃勃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审美的角度提高广播对象性节目的质量?笔者从事广播对象性节目采编工作多年,在工作实践中就审美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谈一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的改变,戏剧广播节目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充满活力,占有市场。本文从节目内容、节目受众、节目编排与节目形式等四方面提出了戏剧广播节目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其承载的信息绝非只是艺术的。因此,当观众面对诸如新闻、公众利益、政治事务、教育、经济信息发布等大量的非艺术性栏目(节目)时,便不可能像欣赏电视剧、电视电影、电视戏剧、电视文艺晚会、电视音乐会那样进入审美过程,获得审美体验,而是恰恰相反。面对非艺术性栏目(节目)电视观众的目的不是审美,拥有的是非审美心态。这种非审美心态虽由电视栏目(节目)的性质所决定,却又可以反过来制约、影响这类栏目(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电视观众的审美心理为参照,在比较中描述了其非审美心理“注重实用”、“梦幻消失”、“不须创造”、“取消移情”的具体表现,以期揭示电视观众的非审美心理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从不同类型的气象节目入手,对主持人的语言样态进行梳理规整,并从审美层面重新审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从不同类型的气象节目入手,对主持人的语言样态进行梳理规整,并从审美层面重新审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音乐真人秀节目源于欧洲,后流传到我国港台地区,21世纪初,随着我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不断深入交流,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更多传播,音乐真人秀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大众文化中占有一席地位。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对大众审美情趣产生了影响。媒介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工具,新世纪以来,各种新媒介的产生为音乐真人秀节目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或者更新换代,都会改变音乐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形式,同时也改变了大众的审美。本文以真人秀为讨论中心,探讨在真人秀的发展过程当中,新媒介如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不断改变大众的审美。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从不同类型的气象节目入手,对主持人的语言样态进行梳理规整,并从审美层面重新审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黄攀 《采.写.编》2016,(4):110-111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选秀类节目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选秀节目侧面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和艺术事业的发展现状.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电视节目积极重视舞蹈的艺术价值,开展舞蹈选秀节目有利于吸引人们的眼球,充分发掘我国民间的舞蹈人才,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选秀节目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舞蹈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我国舞蹈选秀节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侯琰慧 《东南传播》2018,(7):122-124
中华诗词文化经历了三千余年的发展积淀,是现代社会无法企及的优秀文化遗产,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观众热捧.与答题类的诗词文化节目不同,《经典咏流传》节目采取了音乐审美与文化审美相互融合的深度模式、与节目定位相得益彰的星素结合模式以及全方位的传播互动模式,同时精心选择具有普世性的节目文本、具有感染力的典型故事并进行有立意高度的审美鉴赏,不仅达到了文化和艺术的双重高度,也在号召受众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诗词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学凝聚着时代的精华,广播文学节目源于文学作品,但要经过广播手法的加工及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它理应高于原作。把书面文学作品升华为广播体文学作品,就必须在内容上深挖原作的底蕴、内涵,在形式上满足听觉艺术的要求,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笔者在广播文学专题节目的创作实践当中收获了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谨以此文与各位广播文学节目的创作者交流、探讨。一、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审美是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文学审美是指听众在欣赏文学节目过程中享受到的愉悦感受。这种愉悦是怎么产  相似文献   

15.
节目主持人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与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的,因此,如何运用语言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关系到节目主持的成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问题包括许多方面。本文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审美、节目主持人的修辞水平、节目主持人的语境适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达人秀》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颖 《新闻传播》2012,(4):113-115
近几年内越来越火爆的节目多是对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的改造后节目,真人秀节目的出现迎合了广大观众当下的审美趣味,因而广受欢迎。本论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拆分《中国达人秀》的传播进程,进而解释该节目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元素的依据与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17.
叶建芳 《视听界》2008,(2):101-102
电视法制节目有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就是好看。但法制节目的文化品位普遍不高,难以满足中高端人群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国的娱乐节目一直因为其肤浅、浮躁而被人们所诟病。近几年来却出现了节目质量相对较高且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娱乐节目,由此拉开了娱乐节目转型的序幕。文章以三个省级电视台播出的娱乐节目为例分析浅娱乐时代的电视娱乐节目之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症结;着重分析了《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能成为时下比较成功的娱乐节目之原因。同时指出尊重大众审美娱乐规律,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改变,到内容与形式审美性地融合为节目创意,这是我国当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艺术,节目命名是一种审美形式,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审美认识和审美娱乐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夏颖  刘梦娇 《视听》2023,(4):70-73
美术类文化节目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将视觉、听觉、想象艺术与美术融合,形成多元审美形态;运用三维动态手法、物体多视角呈现,构造美术“在场”,为观众打造沉浸式审美状态;通过空间的叠加、并置两种形式,形成多维的、虚拟与纪实交融的审美空间。在价值建构上,美术类文化节目借助文化符号,弘扬优秀文化;展示美学艺术,提高审美素养;坚持讲好故事,发扬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