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上联读汉语双音节的音变读音是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习得汉语语音的一个难点,为找出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上上联读双音节变调的偏误规律,对比分析男女两名汉族人与四名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19组上上联读汉语双音节的发音声学数据,发现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上上联读汉语双音节的音变读音前一音节的正确率共占上上联读总音节数的68.42%,后一音节的错误率占总音节数的11.84%,偏误率88.16%,根据后一音节的偏误类型上的比例,列出了如下偏误类型降级序列:调域偏误(起点、拐点、终点偏低〉起点、拐点、终点偏高)〉调型偏误(拐点偏高〉终点略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佤族普通话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研究分析发现:佤族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些偏误习得主要与母语、汉语方言声调、学习策略、教材与教学等因素有关。据此,应根据佤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际情况,遵循5个原则和6个步骤并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通过个案研究,借助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对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留学生单字音声调中的调长、调域、调型和调值进行了声学分析,总结了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声调偏误主要是调域上的偏误。泰国学生汉语单字音声调偏误最严重的是一声和四声,具体表现是一声调不够高。四声调降太长。  相似文献   

4.
刘磊 《文教资料》2013,(32):148-151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日本学生汉语双音节词的声调进行声学分析.考察了其在调型、调域、时长三方面的偏误问题。实验发现,日本留学生的各声调及声调组合均有产出不到位现象,该平不平,不该平的却偏平;阴平、去声习得效果明显好于阳平、上声;阴平+阴平、去声+阳平组合习得效果最好,阳平、上声组合习得效果最差,且容易混淆;后字声调产出效果好于前字;各声调及声调组合时长上全部过短。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对法汉语声调教学的效率,项目组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语音分析软件——Mini-Speech-Lab(桌上语音实验室),对法国留学生的汉语单字声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在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中,"阴平掌握得最好""调型偏误最为严重的是阳平""调域偏误最为严重的是去声""阳平和上声混淆成为声调习得的难点"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合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和问卷调查法,比较了汉语普通话和初级汉语水平老挝学生的上声单字调发音特征,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基频的变化范围(即调域)不够大;调型与普通话调型较接近,但折点位置有差异;调值与汉语普通话上声调值214出入较大。文章在分析老挝留学生产生的习得偏误类型及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消除语音偏误做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语音分析系统,对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习得情况作了初步考察,发现他们阴平和去声掌握得较好,阳平和上声掌握得不太好。阳平的主要偏误是将其误读成中平调,上声则被误读成低升、低平和低降等调型。作者认为,学好汉语声调应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多听多练,培养留学生的声调感。  相似文献   

8.
汉语为声调语言,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中亚留学生来说,在汉语语音中占重要地位的声调成了其语音学习的最大障碍。汉语声调包括四种基本调型,由其组成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二字连读共十六种基本调型,在汉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偏误情况。为了了解中亚留学生声调习得偏误情况,通过听感实验进行了分析、归纳,针对偏误和成因,进一步探讨了对声调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声调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方面的一个重大难题,无法正确、自然地在交际语流中使用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已经成为各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过程中的一大顽症.除了留学生自身习得声调习得困难之外,更多的是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不当造成了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普通话方面的诸多偏误.文章将结合近几十年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留学生语音音调实验调查谈谈自己对留学生汉语普通话教学对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了美国学生汉语单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总结了其偏误声调时长较短、调域较窄以及阳平调和上声调易出现偏误的特征;分析和解释了造成其声调偏误的母语音调习惯干扰、发音机制制约、教材与教学策略影响、学习策略影响等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偏误分析是偏误分析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语篇引起的偏误分析研究不足。这一偏误现象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拟从语篇偏误产生的原因,语篇偏误的类型这几个方面入手,简要谈一下语篇偏误在偏误理论分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错误分析是近几十年来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外语教学。本文将从错误产生的原因、纠错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等方面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曹靓 《海外英语》2012,(17):43-45
如何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给其更有效的帮助是许多英语教师所不断追求的。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以及他们的问题所在。该文选取一个自然班中能代表该班平均水平的一名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从本体、文本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其错误进行归类,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拼写、标点、词汇、语法、连贯和语用方面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应从强调英语写作规范、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改进该班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用错误分析理论,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历时两年的转录口语语音语料为样本,研究了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错误的历时发展变化,探索了大学生英语口语错误的集中域和导致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考分中难免会包含测量误差,论文旨在介绍几种量化个体考分中测量误差大小的指数,并举例说明这些指数在探测考生异常作答方面的应用。论文重点在于让读者对这些指数的运用原理有初步了解,熟悉其应用方向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在论文所介绍的几种指数中,扩展型警告指数在探测所讨论到的几种异常作答类型时比考生标准测量误差指数的灵敏度高;但这些指数都存在着较高的误通报率,即将本不属于异常类型的情况归属成异常类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需要对被通报成异常类型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也即这些指数最终起到的是缩小研究者关注范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生在英语表达上,往往违反语言使用规律或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在此就高职学生,在英语表达上的错误及其原因作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找出大学生写作中的错误类型和错误根源,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see whether dual-route models of spelling, develop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opaque languages and supported mainly by the spelling patterns of acquired dysgraphics, could account for the misspellings of Spanish children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Sixty children (20 second, 20 fourth and 20 eighth graders) were dictated 216 verbal stimuli. Half of these stimuli were words and the other half were matched nonword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the number of errors made. Words were controlled for frequency, length and regularity. Results show that second graders rely heavily on phonological mediation with:
a)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errors committed in words than in nonwords;
b)  length affects accuracy, with more errors produced on longer words (or nonwords); and
c)  regular words are spell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rregular words.
Eighth graders, on the other hand, show the complementary pattern of results and, consequently, seem to use a lexical strategy (via the graphemic output lexicon). The only deviant result in this group is a significant regularity effect, although the degree of this effect is smaller than in second graders. Fourth grade children show an intermediate patter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error types) also supports predictions made by the dual-route models. Some final considerations are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regularity effect in eighth graders and, based on the pattern of phonological errors, the possibility of a functional interdependence of both strategies of spelling.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可来源于母语或外部干扰、生硬的联系、错误的类推和过头的归纳 ,或来源于学习环境和交流中的避免策略。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减少或消除这些语言错误  相似文献   

20.
章以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所犯的语言错误为基础,主要分析他们的英语过渡语中的迁移错误和语内错误,探讨那些会干扰他们学习目的语的因素,提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导致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帮助他们适应英语写作的习惯,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