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莹 《四川教育》2006,(7):33-3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怎样既引导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得以正确地解读和建构,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来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本质呢?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认知主体对于同一个问题理解的深度、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能生成许多个性的观点与思路,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中,准确选取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疑难,  相似文献   

3.
管子曰:"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这就是说不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而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这一点.语文课文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在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的学生心中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语文教学更要注意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要关注的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感知和赏析能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思想是灵动而迥异的,统一的标准化的阅读,已经丧失了个性和创造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华 《教师》2011,(30):48-48
阅读教学要关注的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感知和赏析能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思想是灵动而迥异的,统一的标准化的阅读,已经丧失了个性和创造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我们探讨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告诉我们,不同的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理解的前提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思辨。在语文教学中,寻找途径训练学生的个性化思辨能力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造品质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不少语文教师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观念陈旧、封闭,突出表现在:一篇课文只有一个中心意思,不符合教参答案的就要判错,对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很不适应新课标语文教学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非常开放的。课堂上是学生解读课文,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以教参为准绳,串讲课文,做统一的标准化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应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课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只要是以课文内容出发,言之成理、有据,不是牵强附会,风马牛不相及,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例…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理科化倾向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像讲解数理化题一样讲解文本,像数理化一样,大频次的训练,高强度地做题;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越来越少,这就带来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而数理化有着和语文根本不同的学科特点,它们的知识是共性的,是全世界都一样的,而语文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与理解。而适当的想象与联想,更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饱含丰富的内涵,留有想象的空白,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补自拓展中实践、体验、想象、探究、表达……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学的内涵就是将教科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引导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变化是随着教师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书中,由学生自己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情感。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代入便是语文教师教学的目的,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情感教学的初衷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中,产生自己对文章独一无二的情感理解。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教学,是基于生成性思维方式而衍生出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的教学形态。结合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来看,主要包括:关注语文教学的表现性;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课堂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关注师生互动的教学途径以及关注语文教学中的附加价值。综合来看,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升儿童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成性教学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挣脱应试教育的锁链,还语文教学以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语文,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它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经历等不同,阅读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只有生成性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所在。要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必须明了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主体,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生成差异问题,洞悉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常常是封闭的,老师固守预设而教学,对学生课堂反应关注不够,忽略了各种生成性资源,无法引发学生学习自觉性与智慧潜能,使课堂缺乏生命活力。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生成性问题,用活教材,注意超出预设外的课堂表现,灵活教学,让语文教学走出模式化、知识化、僵硬化的封闭格局,建构开放性、动态性、生成性局面,让学生由被动学、苦学变成主动学、乐学。一、活用教材,灵活预设,促进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徐华 《学子》2013,(12):49-49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这句话可以看出,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思维创新活动。因此,阅读不应当以教师的讲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解疑,使阅读的个性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张扬。本文主要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也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融入学生的主体参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呢?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也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与理解。而适当的想象与联想,更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饱含丰富的内涵,留有想象的空白,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  相似文献   

18.
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将其用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上,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让学生写作就应该让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有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过程。生成性资源可遇而不可求。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让教案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发展起来,让语文教学流转生命的灵性。要让"生成"成为课堂创新的灵魂,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是最具有灵性的。课堂上,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让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在文本中自由驰骋,让思想在交流中急剧碰撞,让情感在诵读中尽情流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