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章原以“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为回目,后半部分入选中学教材后一直以“林黛玉进贾府”为题,而没有采用惯常说法“林黛玉去外婆家”或“林黛玉去舅舅家”。这是为什么?有评论认为是因为贾府对林黛玉冷漠无情,所以采用“进贾府”这个没有多少温情的说法。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欠恰当,贾府Et后对林黛玉热情还是冷漠难以简单下结论,但无论热情抑或冷漠都是以后的事,用将来的感受表达此刻的心理显然犯了颠倒时间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红学界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问题有两种说法,一是6岁,一是9岁以后,其症结在于林黛玉丧母后是否守制3年。伏涛持守制说。认真考释文本,从贾雨村的言行、林如海的安排,贾府的接迎统观此事,守制是个并未实施的伪命题。此乃林如海丧妻后的最初打算。与之相应的所谓贾雨村当过林黛玉4年老师的断言同样当废。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包勇论     
包勇是高鹗笔下的人物。他的出场,正值贾家衰象叠起之际,环境是典型的。他闻知贾雨村有负贾府之恩,便路见不平,爆以怒骂,活脱出一位忠奴义仆的侠肝义胆,与焦大骂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包勇身上,凝聚着作者崇尚“忠”“勇”的人格理想。包勇是奴仆,但却不是奴才。  相似文献   

5.
何泗忠 《家教指南》2003,(10):22-23
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建立和维护统治的,家族的兴衰存亡也主要系于男性。贾府的子孙,如贾珍、贾琏、贾蓉等,没有一个不是腐败无能的。他们虽然性格有别,但其共同特点是不管事、不负责、无见识、荒淫无耻、精神空虚。正如贾府焦大所说:“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冷子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谁知这种喝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笔者以为,这其中也包含着“重量级的子孙”贾宝玉。贾府为什么会大量地“生产”出不肖的子孙呢?这和贾府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一、贾…  相似文献   

6.
陈琼 《学语文》2013,(2):52-53
《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必修二教材)是《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主要部分,它在《红楼梦》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贾府的尊贵豪华以及与皇家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乌鸦填字     
横向:一、“东海缺了白玉床,龙王来请……”后三个字。二、醉酒后敢骂贾家的人。三、“玉在椟中”求何物?四、刘姥姥孙子的名字。五、曹寅在南京的故居,现为南师校舍。六、元春省亲时在大观园“择其几喜者赐名”,她将不喜欢的“红香绿玉”改成了什么?七、“湘江水短楚云飞”所写何人?八、香菱的原名。九、惜春在大观园的住处。十、把林黛玉带到贾府的人。十一、林黛玉在诗社的称谓。十二、“阳春白雪”的反义词的前两个字。十三、古典乐曲名,和陈后主有关。十四、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的人。纵向:1.林黛玉喜欢的李商隐的诗句。2李纨在大观园中…  相似文献   

8.
写下了“狼、狗、枭——‘天马’”这个题目,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说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贾雨村这个人物是颇有深意的。从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闽秀”起,到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止,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开场和收场人物,除了含有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回书近一万字,编者删除了开头和结尾两个关系不太大的部分:开头部分用约一千字的篇幅简述贾雨村通过走贾府的后门捞到了金陵应天府尹的肥缺,走马上任去了.回末部分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的余波(约七百字).本回其余的七千多字是主要部分,全都节录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最早出现的人物之一,他是那一时代读书人的一个典型,走的是当时被奉为正途的仕途经济的道路。在书中他由一个穷书生通过科举应试做了大官,实现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理想追求,是当时社会里的成功人士,被贾府家长看作宝玉学习的样板。作者就是通过他的活动将读者一步步引入红楼故事中,贾雨村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式人物。  相似文献   

11.
“呆霸王”薛蟠为买妾纵豪奴将冯渊暴打致死后阖家主仆数十人离家出走,至一年后贾雨村乱判糊涂案时尚未走进贾府。大队人马长期在社会上飘浮无定之举与薛蟠所述进京是为送妹待选、望亲、入部销算旧账的理由相悖。这种与事体情理悖谬的荒诞不经非是作者的失误抑或败笔,而是梦幻性特征的真实显现。它是整部《红楼梦》社会人生巨梦的分梦小梦和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通过贾雨村徇情枉法判断人命案的故事,尖锐地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官府狼狈为奸、草菅人命的罪恶。这里,“人命案”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贾雨村的徇情枉法与这桩“人命官司”的案情互为因果。所以,案情介绍在课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对案情介绍所作的艺术处理也独具匠心。课文有两处案情介绍。一处是在开头部分,贾雨村“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即拘原告来审”之时,另一处则是在门  相似文献   

13.
许多青年学生要求阅读《红楼梦》,但往往受到一些人的种种非难。有人说《红楼梦》只是一部“爱情小说”,认为看这部书是“不务正业”,不让学生阅读。这是不正确的。《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呢?它是一部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全书以第四回为纲,反映了激烈的阶级斗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上至朝廷,下至州县,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农民和一般平民进行疯狂剥削和压榨。纵观全书,有好几十条人命。如,号称“金陵一霸”的薛蟠,为了争买婢女,将冯渊打死,靠贾府之力提升为金陵应天府尹的贾雨村,“循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使凶手逍遥法外,冯渊变成了“逢怨”,  相似文献   

14.
曹著高续《红楼梦》是新红学派的一大功绩,近年多遭异议。贾雨村初仕时续娶娇杏事件叙述的前后不一为书中自证。他首次被革职前经历的两种说法均不合曹公原意。其实情是:贾雨村中进士后先当一任知县而后擢升知府,赴任途中巧遇娇杏续娶为妾,不到一年被革职于知府任上,前后任官凡5年。高鹗续写雨村作知县时便娶娇杏是错断。历代步其后尘者甚众,以讹传讹,积重难返.此宗牵涉到贾府及诸多人物、事件的发展空间无法链接,甚至被误解为曹公未及审改的舛错或败笔,由此可知高鹗暨后学辈与曹雪芹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前后不榫合恰恰铸成了曾著高续《红楼梦》难以销匿的铁证。  相似文献   

15.
张博 《学语文》2008,(3):15-15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选文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拟就其刻画主要人物时对比手法的运用问题谈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谜语与诗歌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许多谜语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例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与甄士隐在中秋佳节夜晚对酌时,贾雨村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首回文本隐含着境地哲学,小说开篇在叙事上通过作者回忆写书、石头作传、甄士隐一梦、贾雨村故事勾连宝黛故事所运用的分层倒叙笔法,依次由作者境地、石头境地、贾府境地进入到红楼梦境。而在各层境地的推进与叠合中,如红楼梦境与“悼红轩”一梦的叠合中,作者又对关于生命存在的哲学命题进行了展示,寓含了核心的生死命题以及人生如梦的悲观哲学。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引起了许多争议,留下了许多谜.本文以贾雨村、林黛玉、薛宝钗的家庭背景及现状、与贾府的关系相比较,通过三个人投靠贾府后的表现和结局,分析人物形象,透视整个封建社会的衰弱,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的罪恶.审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9.
“王老爷”是初语六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的一个“闲人”。“王老爷”是谁?有人说 ,“王老爷”就是后文中的王子腾 ,其实不然。理由有二 :其一 ,在封建社会中 ,封建等级制度是森严的 ,王子腾是位高权重的封建大官僚———京营节度使 ,而贾雨村只是一个府尹 ,官小位卑。声势显赫的王子腾决不会屈膝去拜访一个位卑的贾雨村。而且 ,贾雨村升任应天府尹 ,靠的不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而是靠巴结讨好贾政、王子腾得以升官。因此只有他去拜访“恩人”王子腾 ,而决不会让“恩人”王子腾来拜访自己 ,所以 ,“王老爷”并不是王子腾。其二 ,原文…  相似文献   

20.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第四回。文中那个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人命案的贾雨村原是个潦倒的穷文人,在得到苏州富户甄士隐的资助以后,进京考中了进士,当上了县官。但不上一年,就因贪污被革职。由于他善于攀附,借助贾府之力,很快就被"起复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