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课铃响了,课才刚刚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则案例上学期 ,在复习“数列”这一章时 ,我精心挑选了这样一道例题 :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 70米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 .甲第 1分钟走 2米 ,以后每分钟比前 1分钟多走 1米 ,乙每分钟走 5米 .问 :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选择这道题的目的有二 :一是 ,紧扣本课主题 ,带领学生复习和巩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二是 ,它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 ,有一定的综合性 ,适合复习课用 .我把题目刚写好 ,就有学生在下面嘀咕了 :这道题是物理的题目 ,怎么会跟等差数列有关呢 ?我心里乐了 ,这就是我所期望的 .看来这道题已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了 !…  相似文献   

2.
题目:(2002年高考(文)试题第18题)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m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1分钟走2m,以后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m,乙每分钟走5m.  相似文献   

3.
罗增儒教授数学解题学引论中说道:“动和静是事物状态表现的两个方面,他们相比较而存在,依情况而变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数学解题中,可以用动的观点处理静的数量和形态,……,反过来,也可以用静的观点处理动的事物”.即动静互换策略,本文在以上的观点的指导下,对几个问题给出简单的解答,可见其思想的指导意义.【例1】甲乙两物体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相向而行,甲第一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米,乙每分钟走5米.(1)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2)如果甲乙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按原来的运动方式,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解:(1)假如…  相似文献   

4.
图1问题如图1,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m的正方形水池相邻的两顶点上同时同向出发绕池边行走,乙在甲后,甲每分钟走50m,乙每分钟走44m,求(1)甲、乙两人自出发后经几分钟才能初次在同一边上行走(不含甲、乙两人在正方形相邻顶点时的情形);(2)第一次相遇之前,两人在正方形同一边上行走了多少分钟?分析两人初次在同一边上时,甲比乙要多走3边.设两人初次在同一边上时,乙已走了x边,则甲走了(x+3)边,也就是甲走了100(x+3)m,乙走了100(x+3)50×44m.因为甲在前乙在后,所以,当甲、乙同在一边时,乙所走的距离应超过100xm,并且当甲到了另一边的端点时,乙肯…  相似文献   

5.
行程问题是自小学至初中数学题中百考不厌的题型之一,同向追赶,相向而遇令很多学生头痛,而在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科)中也有一道这样的题.甲、乙丙人分别从相距70m 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m,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乙每分钟走5m.  相似文献   

6.
2002年高考数学试卷有一道题,我觉得可以用小学数学知识解答。题目是: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地方同时相向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米,乙平均每分钟走5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教学——“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65公里,一列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60公里。两列车在离甲乙两站中点10公里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公里?”——这道应用题时,采用以下的安排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速度、时间和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出示以下两道应用题让学生口算:①甲乙两绳长相等,若乙绳截10米接在甲绳上,那么甲绳比乙绳长多少米?②李伟每分钟比小红多走5米,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要几分钟李伟才比小红多走20米?通过练习,学生明白了两数相等,若一数增加10,男一数减少10,则两数相差为10×2;1分钟多走5米,2分钟才多走10米,如果要求多走20米的时间,就要用20÷4。  相似文献   

8.
不等式应用问题是高考应用题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类应用题大都以函数的面目出现 ,以最优化的形式展现 ,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涉及平均值不等式、函数、方程、数列等内容 .本文从最常见的所用不等式模型的角度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从典型突破 ,从而举一反三 .一、平均值不等式21a +1b≤ab≤ a +b2 ≤ a2 +b22模型例 1 有甲、乙两个粮食经销商 ,各自在同一粮食生产基地购了两次粮食 (假设两次粮价不同 ) .甲每次购粮m千克 ,乙每次购m元钱的粮食 ,试问 :甲、乙两个粮食经销商的购粮方式哪一个更经济些 ?解 设两次粮价分别为每千克a1 …  相似文献   

9.
问题: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以后2分钟又遇到甲。求A、B两地距离。(全国数学竞赛题)这是一道求两地距离的行程应用题。特点是:已知甲、乙、丙的速度,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甲相遇时间比丙、乙相遇时间多2分钟。要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关键要弄清相遇时间的计算公式,先表示出丙、甲相遇时间和丙、乙相遇时间。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即两地距离)÷二人速度和。解题方法:设A、B两地距离为x米。先算:丙、甲相遇时间=x÷丙、甲速度和;丙、乙相遇时间=x÷…  相似文献   

10.
问题1.5     
如图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m的正方形水池相邻的两角上同时同向出发绕池边行走,乙在甲后,甲每分钟走50m,乙每分钟走44m.求(1)甲、乙两人自出发后经几分钟才能初次在同一边上行走(不含甲、乙两人在正方形相邻顶点时的情形);(2)第一次相遇之前,两人在正方形同一边上行走了多少分钟.(请剪下第27页“有奖问题征解”的小三角,连同有过程的答案于5月底前一并寄至本刊编辑部)问题1.5  相似文献   

11.
在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教师要求学生充分想象,积极思考,看图编应用题。学生认真观察线段图,编出了如下一些应用题:   1.甲乙两站相距 450千米。一列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1)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多少千米 ?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经过 5小时两车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   3.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经过 5…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 ,数列都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而且近几年高考对数列考查的分值似有加重趋势 .如 2 0 0 1、2 0 0 2年在应用题中考查了数列 ,而 2 0 0 3、2 0 0 4年又以大轴题形式对数列进行了考查 .同时我们注意到数列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那就是交叉数列的出现 .一个数列的各项分别是由 2个或多个数列交叉构成 ;或者 2个或多个数列分别是由交叉条件给出 .我们把这样的数列称为交叉数列 .主要有以下 3种题型 .题型 1 一个数列的各项分别由几个数列交叉构成 ,求该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 .例 1 已知数列 {an}的通项an=6n -5 ,n为奇…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数学活动。练习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扩充,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2.小组讨论,看能补充多少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补充的问题:(1)甲、乙、丙单独做,每小时各做几分之几?(2)甲、乙(或甲、丙,或乙、丙)两人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3)如果甲、乙、丙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4)如果甲、乙先干2小时,剩下由丙独做,还要几小时?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正>题目(2015年浙江绍兴)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1∶2∶1,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5cm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端离容器底5cm),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1cm,如图1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和丙注入相同量的水,开始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5/6cm,则开始注入__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  相似文献   

15.
数列和概率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近年来有两者交汇的命题趋势.本文略举数例简要说明建立递推关系将概率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例1甲同学拿着3颗棋子,乙同学拿着2颗棋子,约定猜拳赢者从输者处取1颗棋子,连续猜拳n次,直到甲同学或乙同学手上没有棋子为止.试求甲同学获得5颗棋子的概率.解设P为甲从3颗到获得5颗的概率,甲、乙两人猜拳获胜的概率显然都是12,如果甲连续两次获胜,就有5颗棋子,这一事件的概率为14;如果甲第一次赢,第二次输,则问题转化为开局的情形,这时甲赢得5颗棋子的概率为14P;如甲第一次输,则变成甲有2颗、乙…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如图所示 ,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运动 ,在第一秒内它从原点运动到 (0 ,1) ,而后它接着按图所示在x轴、y轴的平行方向上来回运动 ,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长度 ,那么 ,(1)粒子从原点运动到P(16 ,4 4)时需要多长的时间 ?(2 )经过2 0 0 2秒后 ,这个粒子所处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更一般的问题 :(1)当粒子从原点运动到P(m ,n)时 ,需要多长时间 ?(2 )经过时间t后 ,粒子从原点运动到何处 ?本文将对此作更一般的全面解答和探讨 .2 建构三个数列 ,并探求其相互关系2 .1 数列 {an}设A1(1,0 ) ,A2 (…  相似文献   

17.
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小时(60分)走5格,每分钟走112格。钟表问题就是时钟问题、行程问题和分数应用题的结合。例1.现在是2点,什么时候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分析】2点时时针指向2,分针指向12。每两个相邻数字相差5个格,所以12与2相差10个格。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分钟走1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2,(5)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5分,共1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先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它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压和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符合下列哪项 A.姚释放量甲<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二乙 B.仇释放量甲=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二乙 C.仇释放量甲<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乙 D.姚释放量甲二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乙 2.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肤”,其分子式是味Hv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原创)图1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在0~t2时间内()A.甲乙两物体做相反方向的运动B.若在t1时刻两物体相遇,则t1时刻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  相似文献   

20.
题目 :A、B两只渡船以固定速度在甲、乙两个对岸之间航行 .到对岸后 ,每只船又向相反的方向航行 ,两船同时离开相对的河岸 .首次在离甲岸 80 0米处相遇 ,后继续开向对岸 ,然后返回 ,又在离乙岸 6 0 0米处相遇 ,求河宽 .这是一道颇具难度的应用题 ,如能洞悉题目内涵、抓住题目特征 ,就能利用已有素材和信息从“变”中找到“不变” ,从而找到正确解题思路 .1 探究解法 ,激活学生灵感解法的求新求异是创新意识的生动体现 .设A、B两船第一次相遇时 ,各自所行路程分别是m1和n1,河宽为s,则m1+n1=s.又设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时 ,各自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