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地理材料"是指教材正文以外含有历史时期地理事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时间信息的课程素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地理材料"的意义首先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必修第二册教材为例,对人教版等三个版本教材中的"历史地理材料"进行了汇总比较,从内容分布、呈现形式上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了三个版本教材中"历史地理材料"采用上的差异和优缺点,对今后"历史地理材料"的采用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学地理教材中常见的"直线性、幂函数性、指数和对数性、周期性时间序列线性模型图"的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各时间序列线性模型图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地理过程"与高考命题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其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①认识有限时段内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作为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这是"地理过程"研究的最高层次,也是地理学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集中体现.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需要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厚基础、重实用、突特色"角度,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把该专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操作实践课五大板块,并对具体课程板块的时间结构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5.
地理统计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具有将地理信息数据化、直观化的优势.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考试说明>中也要求学生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统计图表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最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大量出现,并以其形式多变和信息量丰富而成为高考地理命题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地理核心素养蕴含了空间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持续性(简称"四性"),内涵丰富,体现了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独特优势,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分析"四性"对地理学习和个人成长的价值,探究培养"四性"的基本策略,对培育学生地...  相似文献   

7.
地理思维必须在具体空间领域上进行,它与空间位置、时间变换相联系,需要依托图像来落实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从地理教学角度来看,"图文转换训练"是教师为学生设立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一直注重依托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命题,将考查学生课本基础知识和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一、地理热点试题及其分类地理热点试题即引用人们近期关注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素材而设计的试题。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来理解地理热点试题的内涵:第一,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时间范围。"近期"应该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根据热点问  相似文献   

9.
正一、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内涵地理新课程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有: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理的复习内容涵盖初中"中国地理"和高中选修地理第二册"中国国土整治"共三本书的内容。其复习的基本目标有:1.建立中国地理的空间概念,形成中国地理的"心理地图";2.掌握中国地理基本的地理特征;3.能够用系统地理中所学的重要原理和规律等,分析、说明中国主要的区域特征及其成因等。一、突出区域空间定位,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中国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并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相关系统地理知识的把握程度,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思想。区域定位往往成为考生进一步做题的"门槛"。而考生能否迈进"门槛"的关键取决于区域空间定位是否准确。根据"中国地理"的内容特点和地理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中国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应在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高考教学制度下,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时间紧,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了地理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对"探究——启导"的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研究启导方法以及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是地理教学的着力点,搞好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它是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就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状况,结合生活、乡土,在地理科学规律、认知规律、教学规律的指导下将教材内容优化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在呈现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广意上讲地理教材的"活化"应包括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那么如何较好地实现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呢?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方法的研究按层次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来展开分析,从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如对教材内容整体分析包括初高中地理内容衔接等,微观分析的"活动"模块、"案例"模块、"图像系统"等研究;对新课标下四个版本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等.而基于中观层面的研究则很少,进行该层次的研究是对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方法过于宏观与微观研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同时对教师教学中树立"中观"教材理念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珊 《地理教育》2021,(5):34-37
从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浅表认知导致涉及地理基本概念的试题容易出错.鉴于此,在地理二轮复习中,应以地理基本概念如"气候"为专题,借助概念图工具,通过对概念进行解构分析、关联概念体系建构、情境运用处理,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发挥各学科的作用,因此,探索有特色、有价值的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对落实地理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意义.文章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与传统地理课堂情境、思想政治课堂情境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其特征包括融合性、尺度性和过程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的一个目标,它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过程与方法"的价值追求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交流.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实践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评价;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评价;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评价;对掌握地理基本方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一些学生学完地理,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地理成绩一直上不去,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便成了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对"课堂五分钟小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1.地理过程知识的内涵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反映这种"时间断面"上地理事物和现象动态变化过程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知识则称为地理过程知识,它是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认知层次划分上来讲,地理过程知识属于地理感性知识,是学生通过观察或想象动态的...  相似文献   

19.
实施地理新课程,包括很多方面,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是新课改的"主阵地".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课堂着重体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这样才是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其实效性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理空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应用传统的地理学空间思维方法,选择国内首位综合门户网站新浪网,利用其提供的网民发新闻评论的时间和位置信息,具体揭示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规律及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最终选择新浪网首页首屏的要闻"陈光标在纽约时报登广告声明钓鱼岛属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评论者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确有跨时空特征,距离与时间对其影响明显减弱.2新闻评论者的空间扩散最初都是"散点式"扩散模式,之后呈现出"不完全填充式"扩散特征.3从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来看,存在典型的地域差异.无论是四大区间、省级行政区之间、地区之间,还是在手机和电脑的评论方式上.4新闻更新频率和上网工具是影响评论者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空间也不是一个脱离地理空间的超空间,后者通过作用于网民和人口特别是城镇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发展与作息规律间接影响前者,前者也相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理根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