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后的传统经济和贫困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青藏高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保持资源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赢”。文章中,笔者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青藏高原重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地域资源优势含义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地域资源优势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了西部地区地域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西部地区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认为建立和发展民族医药产业、草原畜牧产业、观光旅游产业、区域特色产业是实现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大力推进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科学保护和有效开发,坚持整合方略、保护方略和开发方略的统一,从而促进我国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和新经济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经济过程,有自己时代的特点,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和承接产业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该做大做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和谐发展。郴州的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选准产业、优化环境,并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旅游是一种绿色环保产业,将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系统保护结合起来,以湿地资源、生态、人文环境为依托,选择具有区域特色、适合区域自身特点的湿地开发模式,将湿地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可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充分显示湿地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实现湿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出路:西部地区要想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缩小东西部差距,应不断由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由产业分散化向集群化方向转变、由重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并重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延边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民俗民情,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企业,这些资源促使延边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发展优势,借助以上资源优势,延边州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经济,使延边州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边城中美丽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应遵循分阶段、多元化与综合发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城镇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针对内蒙各地区的经济特色与发展潜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工矿主导型、加工主导型、农业基础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城郊服务型及综合发展型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对新疆干旱区绿洲资源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针对新疆干旱区不同类别的绿洲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生态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加强对干旱区绿洲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充分发挥新疆绿洲资源优势特色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对具有脆弱性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发展新疆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这个系统工程中,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并高度重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但其中生态环境脆弱和农业落后是最基本的原因。西部开发前期,首先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西部的一些地区,首先是要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并重。换言之,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和根本。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西部大开发要以农业为基础。西部资源优势在哪里?比较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西部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红色资源的整合开发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描述我国中西部地区红色资源的区位优势及其它资源优势的全面整合并保护其开发利用中提出了一些措施,对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正在从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优势转到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优势上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未来及科技和教育对于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的后发优势,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教育是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要摆在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西部地区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差距 ,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 ,为西部地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如果说东部的开发与发展凭借的是地理区位优势 ,那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则在于丰富的资源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后续产业可为地方增加致富就业的机会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 ,如何才能发挥西部资源的优势 ,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将矿业活动对环…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发展的优势在于民族资源富集,文化的地域性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先锋。桂西北作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有着天然的有利条件,发掘和依托各种文化资源,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入手,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创新优势转化。文章针对地域性的优势,从艺术学的角度,探讨了挖掘、发展桂西北文化产业的构想以及促进文化经济新增长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转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和新内涵.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领域,四大板块、主体功能区、经济圈与经济带三个空间层次的协调,着力构建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场一体化加强、资源有效利用且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等五大目标的动态组合.  相似文献   

16.
苏北在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有几点要加以重视:首先,资源优势是苏北产业的现实基础,但从开放经济的角度看,原有的资源优势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可能会不复存在,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来认识资源优势。其次,后发优势具有潜在性,苏北地区要将其变为现实的优势,必须注重区际贸易和技术适应性创新。最后,制度创新是实现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汉中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汉中旅游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如何把旅游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汉中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汉中旅游业优势转化的因素,提出了转变开发观念、提高开发效率、实现“三权分离”和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汉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演变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域划分是研究区域经济关系的基础,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经济区划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区划给予简要评价。每一种区划都具有时代性,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9.
池州地区乡镇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在全区社会经济中居重要地位。该文认为池州地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之主要途径为集中布局,积极推动乡村城镇化;改革体制,推进企业规模化;调整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教兴企,提高企业经营集约化程度;保护资源环境,促进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依据其地理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从地区共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