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寻找其“主要原因”;“举例”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人口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要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行为动词“说明”,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积极作用。2使学生了解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和流向上的不同特点。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和作用,民工流动的概况和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二、教学重点1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和流向上的不同特点。2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和作用。三、教学思路 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具准备 世界政区黑板空白图,中国政区黑板空白…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人口迁移”的要求,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行为表现。就学生而言,不是简单地说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事实,也不仅是列举出人口迁移的各种影响因素,而是要联系实际事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反映的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标准"的知识目标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各因素的权重有所不同,因此要探究其"主要原因"。"标准"中行为动词是"说明",即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证明"或"详细解释"。"举例"二字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也是本条"标准"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5.
岳红香 《地理教育》2014,(Z1):33-35
正一、课标分析本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寻找其"主要原因";"举例"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人口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要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行为动词"说明",就是要做到"分析证明"或"详细解释"。本课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运用所给资料,在梳理地理事实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探究"人地关系",建立正确、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常考考点】●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知识梳理】人口素质和人口迁移人口素质内容: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旧大陆到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中国人口迁移历史上:由黄河中下游到长江流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东部到西部、北部改革开放后: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精讲精练】【例题】(2003·全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发现它们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提出应将“人口分布的趋向性”确定为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来统领人口分布的教学。基于世界范围及我国国内实际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状况,对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迁移等问题提出了若干讨论意见,对新时代我国人口政策及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旨在从文化这一视野看人口,重在探讨地域文化(环境)对人口的影响。各个地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又为地域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提供了可能,而本节侧重探究地域文化对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人口观念等的影响。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人口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宁夏西海固人民整体搬迁案例,分“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3个课时开展“人口”单元教学。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内化活动和课后探究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人口相关知识,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对我国的人口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人口的变化     
[考点归纳] 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疑难解析] 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情况下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也可以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相似文献   

11.
1 教材分析1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 “昆虫的多样性”是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蝗虫和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向学生介绍蜜蜂、蜻蜓等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关系的有关知识。本节学习 ,又为后面学习鸟类的多样性及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打下基础。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 ,对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学好后面的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1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与人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语文科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也称为品德情操教育目标,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意志、品德、情操、态度、习惯等教育内容。语文科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与语文科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不同,其显著区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很难用切实具体的语言表述,教育过程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目标具有量化特征,具有阶段形成性特征。正如《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所说:是潜移默化的。语文科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完成与否也不同于知识目标和语文能力目标具有严格的可测性(尽管能力目标的实现,目前的测试可操作性也未尽人意)。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完成与否是不易检测和判断的,所以语文科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多用“学习……精神”、“坚定……意志”、“树立……观念”、“领会……思想”、“培养……态度”、“陶冶……情操”等一类描述心理动作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两部分,属于自然地理的范围,为学习本章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1)知识目标: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理解等温线的概念及气温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对气温的测定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读图,培养学生以图析文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分析问题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青少年肩负的责任。[教学重点]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学难点]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教学方法]情境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学生合作完成一次人口状况调查。[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显示)《战国策》中韩非子的人口观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相关自然现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地理教育》2012,(Z1):27-28
地理概念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弄清地理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特征、规律和成因等地理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部分的几组概念加以比较。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注:①公民的"居住地"(定居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与"暂住地"相对。②农民工通常居住地不发生改变,打工完了后(或年纪已大)又回到了家乡。因此,春运高峰中回家过年或过年后返城的农民工属于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分析问题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青少年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围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和资深工程师的个人成长史,对12家集成电路企业深度调研,探讨“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何种能力”。主题分析识别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集群”“执行和管理项目的能力集群”和“自我调节与规划的能力集群”。高校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须强化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深度整合,凸显人才培养目标的行业特征,注重非技术能力品质的互相支撑,促使学生树立专业使命感和专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特点,认清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深刻认识到我国的人口问题,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赵一旻 《地理教育》2012,(Z1):41-42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在前两章内容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各种产业活动的进行。所以人口迁移在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容量、地域文化和产业活动等内容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调查和运用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