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聚焦     
《在线学习》2021,(9):10-11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媒体聚焦     
《中国教育报》刊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刘复兴的文章,分析了在社会转型与公共教育权力转移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解决新的教育社会关系和新的教育问题。 问题1、政府选择与非政府选择。政府选择具有强制性,而大量的非政府性质的市场选择和社会选择具有志愿性。一方面,教育政策要求学校要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另一方面,学校的许多自主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里。一方面,教育政策宣示了教育的公益性;另一方面,许多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的二级学院却在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追求私人利益甚至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必须要思考,教育政策如何构建政府选择、市场选择与公民社会选择之间一种均衡的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7.
媒体聚焦     
农村教育的"血"被城市抽走《中国青年报》发表张洪清的文章认为,在越来越多的困难中,贫困地区教育的"血"被城市抽走,城市成了农村贫困地区人才的"收割机"、"抽血机",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一个怪现象:越是贫穷地区的人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学,"考出去",一旦出去了就不想再回来,结果大批贫困地区的优秀人才被输送到城市,贫困地区变得更加贫困。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农村教育变成一片片"茬地"、一个个"空壳"。拿什么来稳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拿什么来顶住农村教育的"血"不被城市抽走?  相似文献   

8.
媒体聚焦     
我国应该如何构建新的人才标准?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沈荣华等人才问题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早已进入“普及化”“大众化”阶段,它们对人才标准的界定已走出了“唯学历”的误区,主要强调“两个导向”:一是能力导向。虽然要考虑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但  相似文献   

9.
媒体聚焦     
呼唤教育制度创新《文汇报》刊登袁小明的文章,提出在追求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教育的制度安排,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 在教育界,以素质教育为旗帜的改革正在迅速展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事实却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不少学校的教育立场仍然基本不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教育的制度性改革力度不大。为什么教育的体制  相似文献   

10.
媒体聚焦     
人才强国战略的经济学解读《解放日报》刊登陈宪的文章指出:对人才强国战略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加深对这一国家战略的理解。 解读一:人才是人力资本的人格化。在经济学最新的教科书中,生产要素被归结为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现代经济学将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解释变量,而技术知识的创新与运用,又是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媒体聚焦     
我国人口资源丰沛,但人力资源匮乏,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创建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必须满足公民的三个层次教育需求:未完成基础教育公民的教育需求;希望能够继续延长学习的公民的教育需求;已经受过高等教育公民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2.
媒体聚焦     
《在线学习》2021,(7):10-11
  相似文献   

13.
媒体聚焦     
《在线学习》2021,(8):10-11
  相似文献   

14.
媒体聚焦     
检讨中国高考制度《环球》杂志刊登记者陈芳介绍专家观点的文章,提出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内容。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高考制度要改革,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下功夫,不要把学生都引导到对课本知识的背诵和熟练操作上来。要使学生在中学真正学到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知识。 专家介绍说,美国大学的选拔标准除考试成绩外,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  相似文献   

15.
媒体聚焦     
大众时代如何看待精英教育《中国教育报》发表张尧学的文章指出,应该从投入体制、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建立精英教育的保障体系。 精英人才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精英教育是精英人才产生的主渠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要有很好的精英教育,我们应该重视精英教育。 制约精英教育发展的障碍有:——缺少培养精英人才的意识和环境。迄今为止,我们对精英教育的研究甚少,即使是外交、医疗等迫切需要精英教育的领域或行业,我们也未提倡精英教育或研究精英教育的相关问题。 ——培养目标不明确。缺少理科基地、工科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也缺少相关研究和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媒体聚焦     
知识精英与道德楷模可否兼得?《中国教育报》刊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凯的文章,提出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 今天,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日益边缘化。在大学的课程和教学中,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真正的重视,价值体系及道德观念已经陷入微不足道的境地。有人悲观地认为,大学教育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能力,但是并没有相应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相对于中学阶段而言,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可能提高了,但道德行为表现却没有什么提高。现有的评价体制实质上是把大学当成了企业,把教育当成了生产过程,把学生当成了产品,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忽视了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7.
媒体聚焦     
《在线学习》2021,(4):12-13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